企业如何利用小麦期货套期保值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24-3-18 10:57阅读:534
编辑:宁证期货房俊
期货从业资格证号:F3047658【期货业协会官网可查询真伪】
期货开户联系方式:【点我头像进入主页查看联系方式】、【咨询TA】、【电话】、【+微信】
1.典型案例——延津模式
河南省延津县是小麦的主产区,多年来,当地企业一直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转移价格波动风险。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粒公司”)在当地县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公司+专业协会+农户”和“订单+期货"的经营模式,将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联结了起来,在实现企业利润增长的同时,促进了当地小麦种植结构优化,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的增长,形成了小麦经济发展的“延津模式”。金粒公司每年优质小麦现货经营量一般在10万吨左右。2003年前利用硬麦期货套期保值,2003 年郑商所强麦期货上市后开始利用强麦期货套期保值。进行期货套期保值时,金粒公司风险控制意识很强,一般会将优质小麦经营量的1/3左右注册为期货仓单,然后选择合适月份及价位卖出套保,-般在1、5、9、11 四个月份操作。如果价格回落,公司会将期货合约平仓,另外寻找合适月份进行套保,这种情况下,公司一般会操作2-3次,最后将仓单交割;如果价格不回落,公司会进行交割,了结头寸。
(1)通过两个市场,转移价格风险,稳定企业收益金粒公司在1998年开始进行订单农业,分别从2001年和2004年开始采用浮动订单和保值订单,提高了农户的履约率,降低了企业原料不确定的风险。
浮动订单即浮动价格订单,它以收购时小麦现货市场价格为基准,在基准价格基础.上向上浮动5-6分1斤(近年基本上在40多万亩)。
浮动订单避免了订单价格可能明显低于销售时的市场价格、也可能明显高于销售时的市场价格的情况,给予农户超过市场价格的稳定收益,农户自然愿意履约。
保值订单。考虑到在集中的收获季节,农户可能因为销售价格上涨而出现惜售心理,金粒公司从2004年开始采用保值订单。保值订单以浮动订单为基础,增加了灵活措施。如果农户在销售小麦时不急于用钱,可以在交收小麦后,等到10月份回笼资金,小麦价格按照6、7、8、9月份四个月的最高价进行结算。如果农户在8月份急于变现,那么可以选取6、7、8月份三个月的最高价进行结算。
在浮动订单和保值订单下,80%-90%小麦价格波动的风险由农户转移到公司,公司成为风险的主要承受者。为了转移相应的风险,金粒公司积极参与期货交易,既借助套期保值交易转移现货价格风险,还选择适当时机,借助期现套利获得无风险收益,为公司订单上“保险”。
金粒公司进行期现套利时,首先计算小麦的交割成本"(大概为150元/吨),再计算持仓成本(大概1个月增加70元/吨)。当小麦的基差为每吨-200元时,期现套做就赢利。再将经营小麦的现货收益考虑进来( 一般为150元/吨),因此,当基差达到-350元/吨时,就可以实现期现货市场的无风险套利。金粒公司一般在该基差范围内,才进入期货市场进行期现套利。
金粒公司通过和大企业合作来应对期货价格变动带来的资金风险。其具体做法是,金粒公司负责标准仓单注册,对方负责期货交易,承担保证金变动风险,一方出货-方出资,实行强强联合,且双方在基差达到合适范围才入场交易,实现了稳定的低风险收益。
通过期货市场套保或套利,金粒公司稳定了收益,实现了对农民的二次返利。2004年收获小麦后价格大幅度上涨,金粒公司在期现货市场上获利不菲。考虑到订单农户的利益和订单农业的长远发展,金粒公司将期货市场的部分盈利43万元分配给提供优质小麦的农户(近3000户),实现了收益的二次分配,将期贷收益与农户利益有效衔接起来。在后来的发展中,金粒公司将这种事后返利模式逐步完善为公司在收购时直接给符合期货交割标准的小麦加价1分钱/斤进行。
(2)利用强麦期货价格信号,确定公司经营方向
金粒公司负责人介绍,强麦期货上市之后,企业能够提前了解第二年小麦上市时的市场价格和供需,提高对未来的价格判断能力,在期货价格合适的时候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提前卖出,在小麦还没有收获的时候就能够锁定利润,规避价格回落的风险。强麦期货为公司的订单小麦上了个‘保险’。
公司在现货贸易时每次都参考期货价格,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如2008年4月,某大型企业欲从他们那里购买4000吨小麦,出价0.895元/斤,此价格已经高于市场价。金粒公司则参考期货价格,要求提价(当时的期货价为0.96元/斤,扣除交割费用后为0.91元/斤),最终以0. 91元/斤卖给对方(从实用及期货交割角度看,买方以0.91元/斤价格买进也合算),比优质小麦市场价格(0.88元/斤)高出每斤3分钱。
2.转移订单价格风险一卖出保值
某粮油公司2008年在新乡实施强麦订单农业。由于6月份国际小麦市场价格短期见顶后持续下跌,我国小麦进口成本不断降低;我国临时进口小麦拍卖成交量下降,市场预期拍卖价格下调;主销区美国硬麦进口成本低于国内同级品种150元/吨,国内优质麦竞争优势下降,强麦现货价格上行困难。为锁定风险,该公司决定在期货市场1001合约对部分采购量套期保值,在履行订单合同以1920元1吨收购的同时,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2150元1吨的价格卖出300手。8月中旬现货价格持稳,临时小麦收购政策执行积极,国内小麦现货价格持稳,优质麦收购价报1940元/吨,后市看跌疑虑消除,于是以2120附近买入平仓。该公司实现现货盈利1940-1920=20,期货盈利2150-2120=30,按照期货对应的手数核算,合计盈利=( 20+30) * 3000=150000元。
可以看出该公司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市场趋势的判断,在担心潜在问题时,实施套期保值,在疑虑消除时,及时平仓。与理论上的卖出保值(商品相同、数量相等、方向相反、日期相同或相近)有所差别,保值交易不以教条严格执行,在现货经营中要灵活运用。
3.规避库存贬值风险——卖出保值
2010年冀粮集团小麦收购以托市收购、储备轮换为基础,按照代收代储和自身经营相结合,现货、期货贸易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省外、省内石家庄区域外和石家庄区域内同时展开收购,第一时间收购一手粮源。储备轮换小麦10万吨,代收普麦10万吨,经营性普麦收购5万吨,优质麦收购5万吨,收购总量30万吨。其中在石家庄区域的藁城、栾城、无极、赵县设立收购点10个,收购硬麦和强麦合计15万吨;在石家庄以外省内的邢台(隆尧、柏乡)、邯郸(大名、魏县)、保定(望都、定州、顺平)等地设立收购点12个,收购普麦、优质麦13万吨;在省外的河南新乡、濮阳和山东的济宁、菏泽收购优质麦2万吨。手中留有大量的货源。进入2011年后市场价格极不稳定,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导致市场大宗商品的风险加大,小麦行情波动较大,市场空头氛围弥漫。根据公司传统的库存周期,此时应以卖出套保为主,若不进行套保,大量库存带来的风险敞口也有巨大的隐患。为此,公司高层召开研讨会,在细致分析了当期期现价差关系后,冀粮集团决定进行期货卖出套期保值,锁定风险敞口。
通过这次套保操作,企业在期货市场共计盈利1040000元,为2011年现货经营打下良好基础,企业通过这次在期货市场卖出套保操作,有效地规避了库存小麦价格下跌的风险,同时为企业经营摸索出一条利用期货市场的经验。从盈亏情况来看,通过此次套期保值,公司整体盈利,如果没有参与套保,必须承担库存贬值的风险。但通过套保,公司可以规避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实现一定的盈利,达到了增值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期货市场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利润。
4.确保供货合同履约——买入保值
2006年10月份,河南濮阳一小麦现货商与一小麦加工商达成一笔500吨小麦销售协议,定于12月份向加工商供货以便其加工面粉。12月份正值面粉消费旺季,小麦需求相对较大。同时,2006 年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现货粮源较为紧张。基于上述原因,现货商担心组织货源期间小麦现货价出现上涨。为确保顺利供货,现货商决定组织货源期间在郑州商品交易所进行强麦期货买期保值交易。
按照传统套期保值理论,该现货商进行当年12月份交货的套保交易应选择WS611合约较为合适。但是,由于当时WS611合约持仓较小,成交量不大,所以,为确保交易价格真实反应市场状态,现货商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选择当时持仓量和成交量都很大的主力月份WS705合约作为套保合约。10月19日,现货商根据供货协议,买进WS705合约50手,价格为1730元/吨。当时,优质小麦市场价在1470元/吨左右。
现货商组织货源期间,由于各地粮食局和粮管所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大量收储补库,小麦现货供应开始紧张,价格出现上扬。到11月底,现货价已经涨到1560元/吨,受现货上涨支持,强筋小麦WS705期价11月底上涨到1880元1吨。根据协议,备货完毕的现货商开始向加工商供货,并于11月28日在期货市场将套期保值多单以1840元/吨卖出平仓。
由于现货价格,上涨原因,现货商进入12月供货时,成本价较10月签订协议时上涨90元/吨。然而,由于做了买期保值交易,保值多单实现利润110元/吨,弥补了成本价上升产生的亏损。
结果表明,该现货商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避免了因小麦现货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同时,由于期货价格相对现货价格涨幅偏大,套期保值利润除了弥补组织货源成本损失外,还满足了运费需求,保值操作非常成功。
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买期保值可以规避现货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时带来的亏损。本次交易中,现货商没有选择WS 611合约,除了因为该合约持仓量和交易量小外,还因为WS 611进入交割月份,不但交易保证金提高、增加资金负担,而且由于交割月合约交易时间短,无法满足正常组织货源期间套期保值的时间需求。这一选择也告诉我们,在保值合约选择.上可以机智灵活,不拘泥于书本理论。
5.储备粮轮换——买入保值
江苏省粮食集团2006年粮油经营量200余万吨,主营收入20亿元,承担国家与省两级储备粮油管理60余万吨。近年来,该集团公司所承担的国家与省两级储备粮保管任务越来越重,大量的储备粮短时间内在区域市场上集中进出,对市场价格的冲击可想而知,而且随着近年来粮价波动幅度加大,轮换风险已超出企业可承受范围。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可以规避轮换风险。
2004年春,因上一年度全国小麦歉收严重、品质较差,导致现货小麦价格”飞涨,承担储备粮存储任务的各类粮食企业面对压力巨大的补库任务普遍束手无策,由此出现的毁约、诉讼纠纷案件层出不穷,部分企业抱着听天由命、法不责众的想法等待、观望。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省粮食集团领导没有被动等待,而是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多年从事粮油期货业务的丰富经验,改变传统的轮换方式,通过期货市场成功地补足了轮换缺口,保障了储备粮的安全运作。他们在近月合约买入小麦,交割以后注销标准仓单,转为储备粮(因当年国家大力出台多项支农政策,加之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增长,风调雨顺等等,他们判断新小麦_上市后,价格高企的局面不能维持) ;在远月合约作等量卖出套期保值,当下一批储备粮轮换出库时,对保值头寸作对冲处理。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 他们成功地化解了轮换风险。
尽管初次利用套期保值手段轮换的8000余吨储备小麦只占当年15万吨储备小麦的5.7%,但是,近年小麦价格波动最剧烈时段的有效尝试,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粮油期货套期保值在规避风险方面的便捷、高效与低成本。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