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攻击,关注量能—3月20日日策略
发布时间:2023-3-20 08:18阅读:112
观点:
【市场判断】
外围方面,上周五欧美股市集体收跌,道指跌1.19%,标普500指数跌1.1%,纳指跌0.74%。目前来看,硅谷银行(SVB)事件还有不确定性以及瑞士信贷风险事情仍会对市场的运行形成较大的干扰。
国内方面,昨天市场小幅上涨,盘中波动较大。两市超3100余家个股上涨。市场成交量放大到9700亿元,北向全天净买入71.83亿,赚钱效应有所回升。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涨0.73%,深成指涨0.36%,创业板指跌0.36%。
行业、板块热点方面,市场领涨方向为ChatGPT、云游戏、云办公概念等,均属于人工智能概念。主要源于科技巨头微软在其官网宣布,公司正在将其人工智能(AI)技术植入到办公软件中。ChatGPT产业化快速推进,进度明显超预期,带动板块大幅上行。
市场领跌方向为中药、医疗服务、白酒等。中药和医疗服务均为医药板块,白酒是消费板块,大幅下跌主要源于TMT持续大涨背景下,机构资金加速换仓,板块并没有明显利空。医药和白酒都是基金重仓板块,在存量博弈背景下,TMT板块对其他基金重仓板块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
市场周末最关注的还是降准。为什么要降准?央行给的标准答案是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关键词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政府认为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有三个方面:首先,出口的压力。其次,耐用品消费数据疲软。最后,地产消费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关键词二: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我们理解可能是由于当银行信贷资产快速扩张时,短期资金滚动需求上升,容易造成资金面波动。
我们认为由于本次降准大超市场预期,因此短期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对股市利好。此外,降准有助于降低资金面波动,对短端利率市场利好。降准后,银行缴准压力边际下降以及银行资金缺口的缓解可以降低资金面波动,利好银行板块。
整体来看,市场赚钱效应集中在科技领域和央企改革概念上。央行在经济复苏背景下超预期降准,顺周期方向可能会迎来轮动修复,关注地产产业链中的家电和建材以及大金融。指数层面,可能会有再次进攻的机会。
【热点速递】
工行首发人工智能金融行业通用模型 基于华为异腾
华为“鳃鹏+异腾“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赋能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国产基础软硬件进入大发展时期。
上海三大船企订单饱满 造船业下半年或迎利润释放
2023年有望成为船海领域全面突破的一年,在领域方向、船舶类型和利润确认进度上均有望获得历史性机遇。
华为MetaERP将于今年4月份宣誓、望带来新生态圈的崛起
MetaERP进入市场后,主攻方向会瞄准高端ERP市场,成为SAP、Oracle在国内的有力竞争者,MetaERP推出势必会带来新生态圈的崛起。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近期国金证券财富产品中心发布了2份重点的报告:
第1份:自主可控逻辑发酵,芯片具备动量效应
1、芯片板块表现突出,始于国务院副主席刘鹤3月初在北京调研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升了市场对于芯片板块的政策预期。同时,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定位高质量发展,且新的科技部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芯片技术的突破,因此,芯片板块近期逆势走强。
2、基本面角度看,周期层面,去库存是今年上半年行业主旋律,周期触底复苏预期逐渐清晰。根据财通证券研究所的调研跟踪,台积电预计上半年半导体供应链库存将迅速下降;德州仪器在去年四季度已感受到客户库存去化压力,预计去库存将持续超过一个季度。当前半导体复苏的预期仍然在今年下半年。此外,随着中美对抗日益激烈,国家高度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政策热度持续升温。当前,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仍有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发展前景广阔。
3、市场角度看,由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速定在5%左右,打消了市场对于经济强刺激的预期,后续国内经济温和复苏概率更大,这意味着市场风格从之前的博弈经济弹性逐步转为关注高质量成长方向。同时,考虑到此前的核心题材数字经济已经进入炒作后期,市场存在高低切换预期。低位且一季报能够兑现业绩的成长方向是较好的选择。
4、芯片板块整体位置较低,且属于泛安全板块的核心方向之一,向上弹性较大。当前芯片板块的5年估值分位数在19%左右,仍处于底部区域。近期随着芯片板块逐步走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动量效应,是重要的轮动题材方向。
第2份:核药:兼具高壁垒与高成长性,期待产品持续放量
1、核药行业简介。核药,指的是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可分为诊断用和治疗用核药两个大类,目前诊断类核药市场规模较大。核药上游主要是放射性核素的生产和供应;中游是核药企业,从事核药的生产和配送;下游则主要是医疗机构,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予以使用。
2、需求:诊断性核药有望借助设备增长放量,未来治疗性核药发展空间较大。2020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93亿美元,其中诊断类占比83.4%。诊断需求方面,近些年国内核药相关的设备保有量持续增长,相应地检查数量也快速增长,2011~2019年间,PET/CT检查总数CAGR达到13.6%,而SPECT检查总数CAGR达到7.1%;未来伴随着设备保有量的增长、医疗水平的提升,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治疗方面,从已上市品种来看,碘[125I]密封籽源、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氯化锶[89Sr]注射液以及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云克生产),2013~2021年间销售额年复合增速分别高达15%、26%、18%、16%,市场规模增长较快。
3、供给:面临多重壁垒,有利于维持较好的竞争格局。由于核药本身具有放射性,以及半衰期短等特征,在供给端具有较强的壁垒,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半衰期对运输和再生产要求严格;强监管壁垒;原料供给受限。因此,我国核药行业拥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目前形成了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为代表的双寡头格局,两者合计市占率超过60%,行业整体竞争较为温和,维持了较好的竞争格局。
4、如何看待核药行业未来的发展?我们认为,核药本身是一个高成长性、高壁垒的行业。当下时点,长期维度来看,核医学学科建设逐渐落地、科室配套逐渐齐全、设备保有持续增长;中期维度来看,海内外核药领域的融资、研发均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预期多个重磅品种在研,已上市品种国内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短期维度来看,疫情对核药企业生产经营的扰动消解,行业有望在创新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增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37
-
推荐你50个超好用的炒股工具,帮你打破信息差,提高投资效率!
2025-07-22 14:37
-
黄仁勋此次访华,除芯片落地,还释放了这些重磅信号
2025-07-22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