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就能实现养老无忧吗?
发布时间:2023-12-27 21:54阅读:559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我都财富自由了,还愁养老生活吗?”
养老无忧,确实离不开资金支持,但财富自由不代表养老无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晚年生活质量由现金流决定,而非资产
罗伯特·莫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期权之父、哈佛大学最高级别大学教授、现代金融学的开创者之一......在一次峰会上,分享了他对养老的一些建议。
他认为:良好的退休目标是,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与工作生涯晚期持平,而生活水平是由现金流来决定的,所以目标不是总财富,而是收入。
要设置好养老替代性收入,也就是设计的产品在退休时能够替代收入,而非仅进行资产积累。
也就是说,养老规划的目标,不是简单的资产积累,而是安排好替代性收入。
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有钱”≠“有现金流”,对退休后的生活来说,一份稳定的收入尤为重要。
现实生活中,总财富非常多,但没有现金流,从而导致养老出现问题的情况比比皆是。
苏州这位老太太,就是典型的案例:
三年前,这位老太太将拆迁所得的3套房产全部给了孙女,约定孙女先把其中一套给老人居住,并且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然而孙女拿了房子以后,却对奶奶不闻不问,连老人生病期间的医药费也不出,让老人倍感无力。
可能有人会认为,苏州这位老太太提前把房产给了孙女,如果房产握在自己手中,结局就会不一样了,但事实却未必。
老后的消费水平,不完全取决于有多少钱
村田裕之在《超高龄社会的消费行为学》一书里认为,日本老年群体拥有整个社会70%以上的财富,很多人误认为老人拥有资产越多,消费就越多。实际情况是,老了以后会因为没有安全感,担心生病需要大笔钱,日常开销,仍然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这种心态在中国也适用。大量老人手握房产,有些甚至攒了十来百万,但是日常也过得抠抠搜搜,不是担心子女,就是担心大病临头。北京、上海许多老人拥有价值不菲的房子,即便卖了房,能在人生最后阶段租到更舒适的房子或养老院,但变卖资产会让老人没有安全感,老人宁可住在老破小里过简朴生活。
也就是说,对多数普通人而言,老人的日常消费和日常收入成正比,跟有多少资产的总量没明显关系。让老后能安心花钱的办法,就是让老后仍然拥有稳定的收入(如持续每月的养老金、稳健投资的收益等)。
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资金
首先,养老筹划的本源是资金安全
养老资金必须保证安全,但凡有极小概率出现本金风险的金融产品都应尽量避免大额投资。
其次,养老筹划的核心是长期稳健
中疾控预测,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都达到81.3岁,这意味着,我们的养老在退休后都会延续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养老筹划工具能否维系长期稳定的被动收入对于品质养老而言至关重要。
宏观经济环境下,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收益的长期性和稳健性很难保证。随着利率下行,储蓄的安全性虽高但收益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对养老来说,充满考验。
最后,养老筹划的模式是专款专用
有不少人,尤其是高净值人群的自信多源自“以房养老”,认为房产抛售后的大额资金用作养老金花销“绰绰有余”。
对于持有多套房产的高净值人群来说,房产的权属问题值得关注。如,房产是否登记在企业名下,是否与子女共有,房产是否由同顺位继承人共同继承等。如果用作养老的房产权属不唯一或不清晰,那么房产变现可能出现困难,进而影响养老资金的使用。
退休后,主动收入减少,亟需被动收入来源,合理的养老资产配置,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考虑的。
当我们把多元化资产放在养老场景中就会发现,财富自由并不等于养老资金充裕,需同时能满足本金安全、长期稳健、专款专用的资产并不多,比如养老年金险,就是其中之一。
养老年金险可以为停止工作的我们提供安全、稳定、与生命等长的持续现金流,弥补退休后的收入落差。而且有了养老年金的安排,我们的其它资金可以去追求潜在的高收益,不用担心输掉养老本。
想了解养老规划的,欢迎添加微信交流!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布局方向:国泰君安基金经理眼中的高潜力赛道
2025-07-14 14:19
-
从 ⌈销量第一⌋ 到公司 ⌈停工停产⌋ ,罗马仕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5-07-14 14:19
-
【能源赛道】可控核聚变为何成全球焦点?
2025-07-14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