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多6480元,躺着白赚的感觉太好了!
发布时间:2023-12-27 20:56阅读:299
每年到了最后几个月,便会明显感觉到手的工资下降的厉害,想想也没有降薪呀,怎么就到手的和之前差这么多呢?
拿到工资条,傻眼了,原来是”个税“一项被扣了!
一顿计算,结果是适用税率升级了,收入10000块钱,20%税率,就要缴纳2000元。
▲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
心痛是真的心痛!
也理解了那些明星网红高管等为啥拼命要开工作室,开个独,找税收洼地来做税收筹划,不管在我们看来人家挣钱有多么容易,但是人性上讲,每个人都是”损失厌恶“的,已经在兜里的钱再拿一半出去,换谁,都肉疼!
普通打工族倒腾不了工作室,个独,税收洼地这种高级玩法,也只能在专项附加扣除,其他附加扣除上动动脑子了!
我本身对这些就比较敏感,所以抵税政策我是格外的关注,比如22年的个人养老金政策,以及今年8月份的税优健康险政策!
这都是实实在在可以让你交出去的钱再回来的好政策,别走,接着看!
▲这是个人养老金政策
▲这是税优健康险政策
“个人养老金”说白了就是可以选择一家银行开一个账户,这个账户每年最高存12000,存的钱可以抵你的个税,怎么抵呢,看下图
举个例子:
一位女性,应税收入25万,那么她最高适用税率在20%,存12000,可以退税2400。
说的这么好,那这个账户有什么弊端么,那也必须是有的,毕竟不能光是好事,劣势就是封闭运行,直到你退休了或国外定居了或死了啥啥的才可以让你取出来!取出来的时候扣3%的税!
说白了,这就是专款用于您老人家养老的,国家的养老金现收现付,我们现在交的钱在养我们的父母,几十年后,是我们的孩子交钱养我们。
想想就可怕,现在缺口都这样庞大,几十年后,和你同龄的需要被养的老人几千万,交钱养我们的孩子才几百万,我们再不早早规划,还有啥指望!
其他的就当他是一个和你的工资卡一样的别无二般的银行账户,账户里的钱你可以用来投资,手段主要有四种:
不保本的:基金 理财(很多朋友投的这个,目前看是一片绿油油)
保本的:定期存款 保险
定期存款产品每家银行给到的利率不太一样,5年期的集中在2.5%-2.9%
2022年存的那笔1万2,我在今年上半年买的是5年定期存款3.3%,时隔几个月,利率已经降到2.7%,之后大概率是继续下行,下行,下行...
最后一个保险产品,是我今年准备入手的,入手理由:长期锁定利率,收益稳定,是一笔与时间等长的现金流
每年存12000(每年都可退税),存10年(5.10.15可选)60岁后,每年最多领取12288(考虑时间价值,越年轻,领取越多,活多久领多久)
假如你说我没领之前挂了呢(居然真的有很多朋友这样问),那就是给你的受益人以下最大者:
- 现金价值
- 已交保费
只要加油活到85岁,年化能到4%以上!
2022年最新官方数据,北京生活的人,平均寿命80.18岁,到我们这一代,随着医疗水平进步,平均寿命大概率是要上升的,90岁绝不是无稽之谈,别到老了,没钱花了,你说尴尬不尴尬!
看到这里,有没有一种我要拼命活的念头!毕竟只要喘气,就有钱拿!只要活下去,利息就越滚越高!
往远了说,你的后代是不是也会尽可能供着你,毕竟只要我爷爷奶奶活着,就有养老金可以贴补,只要喘着气,我就不能拔管啊!
【养老】是“不可避免”的“刚性事件”,趁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及时上车,绝对是明智之选!
接着回来看税优健康险,这是更优秀的存在,可惜的就是额度太少,太少,只有区区2400!
同样的,可以抵税,抵税逻辑和上边一样一样的。
我入手的这一款,入手理由:抵税+保障+收益,是一笔稳稳增长的财富!
健康险产品被保障的可以是本人,配偶或父母。如果被保人一旦达到护理状态了,按条款给付保险金+护理关爱金,如果身故了,给已交保费或现金价值最大者。
以上边例子看,30岁女性,年交2400,交10年,健健康康到60岁,想退保,这时可以拿到47640元,相当于年化单利3.86%,不幸身故,还可以撬动小小的杠杆,稳赚不赔!
介绍到这里,有兴趣的,欢迎添加微信交流和咨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