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国债怎么用?权威解读
发布时间:2023-10-25 16:49阅读:117
在2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就增发万亿元国债使用、突破赤字3%红线等问题作出回应。
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客观上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
针对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增发国债的问题,朱忠明表示,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此次增发国债的资金规模比较大,使用领域也比较多,在资金安排使用方面,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中央承担还本付息。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
二是今明两年安排使用。当前已进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
三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为了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将一次性适当提高相关领域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或补助比例,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四是单设转移支付项目。为保持预算年度间衔接,将参照以往做法,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单设“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项目,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并列,集中反映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
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
“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朱忠明表示。
在国债发行方面,朱忠明介绍,为加快预算支出的进度,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前期财政部在制定下半年国债发行计划时做了相关谋划,将原定年度国债的发行靠前安排,所以客观上也为后续增发国债留出了空间。
朱忠明进一步称,考虑到本次增发的国债是纳入到中央财政赤字管理,所以财政部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同时,财政部也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债券市场的情况,合理把握国债的发行节奏,使国债发行和资金使用进度相匹配,确保顺利发行并避免资金闲置,更好发挥国债资金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保障作用。
确保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今年四季度增发的2023年国债1万亿元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张世昕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编制规划和推进项目等方面积极做好有关工作,为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做好准备。
“我们将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张世昕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增发国债具体到项目要求,主要有四方面考虑:一是符合规划或实施方案。二是满足投向领域要求。三是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四是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相匹配。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国债主要安排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更要高度重视前期工作质量,在开工前对地质条件、生态风险、工程难度、建设方案、群众需要等研究到位,避免仓促上马,导致建设实施中遇到重大困难问题,造成资金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工期,甚至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等问题的出现。”罗国三说。
视频:安 然、史丽 制片:杨升
审读:朱建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请问增发1万亿国债释放了什么信号?
想问一下国债发行万亿的交易模式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