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碳中和】电力系统能源转型对大宗商品的影响之一:欧洲经验(下篇)
发布时间:2023-9-21 19:02阅读:103
相关阅读:【能源转型&碳中和】电力系统能源转型对大宗商品的影响之一:欧洲经验(上篇)
三、长期平衡:新能源对煤炭的挤出
欧洲水电开发较为成熟,相比2023年初12.8万兆瓦的存量,仅有2530兆瓦左右的在建项目,已无明显新增量。核电方面则各国方向不同,德国出于安全考虑有废弃核电的计划,2022年末时其现存的4290MW三座核电站在23年已如期关闭,完成退核;而欧盟核电主要大国法国及芬兰等成员国则持积极态度,其余欧盟成员在建核电项目已有2592MW,还有5632MW项目处于预建设状态,因此欧洲核电会呈现先减后增的态势,但较目前10.7万兆瓦的存量规模来看,其变化总体仍然较小。
欧盟最早于1997年提出要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在2010年提升至12%,之后在2018年12月通过可再生能源指令Ⅱ(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Ⅱ)确立了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至32%的目标,之后几年里各方不断提议进一步上修该目标,目前最新通过的决议中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已达到42.5%,并将在之后的投票中最终提升为45%。据BP数据,在2022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需求中占到了28.5%,但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仅为14.8%,离该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可再生能源的主体为风能和太阳能。从过去投产进度来看,欧洲风能投产速度较为稳定,太阳能投产进度则有所加快。由于自然禀赋原因,欧盟总体来看风能发电条件更好,在产能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风能发电利用小时数总体维持平稳;太阳能则稳定性较差,其发电利用小时数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便呈现缓慢下滑趋势。2008-2022年欧盟总发电量减少了187太瓦时,其中煤电下降338太瓦时,而风能和太阳能则合计增长507太瓦时,可见新能源的持续增长是最主要的煤电缩减驱动力。
对于未来欧洲新能源的投产进度,本轮能源危机后欧盟方面的政策扶植力度继续加码,导致市场对其风光装机的增长也总体持乐观态度。在2022年提出的RepowerEU综合法案中,对太阳能提出了2025年总装机量320GW、2030年总装机量600GW的较高目标。
根据行业机构预测,欧盟新能源方面太阳能装机有望得到更快发展。据欧洲风电协会的展望报告,2022年底全欧洲投产风能达到255GW,未来五年在中性情景(Central Scenario)下,即考量到所有影响市场的政治经济因素下的最佳评估,认为23-27年全欧洲将投产129GW风电,总增幅51%;而另一种2030目标情景(2030 Targets Scenario),即为了实现RePowerEU在2030年的可再生能源占比45%的目标,要求更高投产量,使得最终全欧洲5年共新投产145GW。据欧洲光伏协会(Solar Power Europe)估计,2022年底欧洲太阳能装机已达到208.9GW,对于未来的新增装机量给出了低、中、高三种情景的预测,均认为新增投产量会逐年增长,其中中性预估认为未来四年共带来315GW的增量,4年总增幅高达152%,到2025年的新增量为230GW,高于欧盟RepowerEU计划的目标。
彭博基于政策、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给出了未来历年欧盟风能、太阳能装机预测。预估2025年欧盟风能装机容量将达到242GW,较22年增加41GW;太阳能装机则能达到358GW,较22年增加152GW。预计2023-2025年欧洲风能及太阳能新增装机总量将达到193GW,且太阳能在增速和规模上都将超越风能,成为最主要的新能源电源。
四、总结与展望
IEA基于各地区现有政策的影响和匹配政府能源目标的承诺愿景给出了两种长期展望,就欧盟地区而言,可以看到对于2030年的预期中,即使在现有政策情景下煤电发电量也会从21年的459太瓦时被压缩至168太瓦时,仅为总发电量的5%;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则高达1971太瓦时,占总发电量的61%。而在承诺愿景中煤电需进一步压缩至77太瓦时,因此要完成2050年的碳中和目标仍要求欧盟在现有政策上继续加码。就发力点来看,在2030年前以对煤电的压缩为主,之后会进一步降低气电与核电的规模。
总体来看,欧盟的煤电退出采取了政府政策推动和市场自发调节等多方面举措,在2022年能源危机前已维持着可观的进度,除德国和波兰以外的主要国家煤电占比均已下降至偏低水平。2022年由于天然气面临较大的短缺风险,欧盟临时放缓了煤电厂的关停节奏,煤电发电量也延续了从2021年开始的回升趋势。但进入22年末由于新能源发电好转和欧洲总用电量的明显下滑,月度数据上反映出煤电发电量再度回落,同时欧洲在应对能源危机而推出的新法案中并没有更改长期的煤电退出的目标,反而上调了可再生能源占比的目标,增强了对新能源的投资力度,长期来看将加速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对煤电的挤出作用。
从成本角度来看,以德国为例,由于碳税和近年来能源危机的冲击,新能源中光伏和陆上风电的平均度电成本已显著低于其他化石能源发电,且未来随着欧盟加大新能源制造业的投资,预计新能源的度电成本仍有下滑趋势。由于气电的调峰作用较强,且是非可再生能源中重要的过渡能源,未来会更多扮演欧盟电价边际调控者的身份。尽管未来几年随着全球LNG项目的大量投产,国际天然气市场有望重回买方市场,使得气电成本显著回落,但俄罗斯相对廉价管道气的退出使得气电平均成本仍难回到俄乌冲突前的水平,被推高的电价意味着新能源有望在长期维度内保持较好的利润优势。年内尺度上气候的不稳定和天然气供应波动或许仍会使欧盟化石能源发电反弹以保障能源安全,但长期的市场格局和政策推动会让欧洲新能源对煤电的替代稳健进行。
基于IMF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预估,我们首先估算出欧盟总发电量未来五年的变化趋势,然后考虑风能、太阳能的投产进度和发电利用小时数的变化趋势估算出风能、太阳能的发电量,再扣除掉较为稳定的核电、水电发电量,从而得到需要由煤电和气电提供的调峰发电量。结合前文分析的煤电机组退出进度和对气价的预估,在优先考虑气电的边际调峰下,最终估算出两者未来的发电量,从而推测出未来五年的欧盟发电来源变化。
可以看到,未来风能和太阳能的大量投产会使得其成为仅次于核能的电力来源,2028年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或分别达到504TWH和648TWH,为2022年的2.43倍和1.54倍,太阳能的增速相对更快。两者合计发电量较22年水平增加524TWH,远高于同年煤电461TWH的规模。核电和水电在22年由于法国罢工和高温影响都大幅下降,23年水电有望回到历史中性水平,核电受德国退核影响23年仍维持低位,二者未来几年因新增机组有限而总体变化不大。
煤电和气电这些主要的化石能源发电均会受到挤压,其中煤电会自2023年起再度延续能源危机前的回落态势,气电则相对维持震荡,存在先增后减的可能。即使LNG项目在2025年后大量投产使得市场趋向宽松,有望相对煤电实现更好的成本优势,但由于新能源的持续挤压,气电反弹空间也将有限,其绝对规模将会持续低于能源危机前的水平。展望2028年,煤电与气电合计或只占欧盟18.5%左右的发电量,煤电更是有望被压缩到发电总量5%以下的极低水平。
欧盟煤炭消费自2007年开始趋势性下降后,至22年消费规模已降至07年的57.6%,退煤进程接近完成一半。在我们的预估中2028年时欧盟煤电会下降为22年的28.8%,考虑到欧盟煤炭消费以发电为主,意味着未来五年后欧盟煤炭总消费量有望较22年继续削减70%以上。天然气的“过渡能源”特性将会在2024-2026年进一步体现,2026年的气电发电量或较今年增长18.6%,此后再度开始回落,预计2028年时天然气的发电需求将较22年减少26.4%。当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时,气候的不稳定带来的发电量波动会变大,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低谷期时调峰需求会带来较强的火电刚需。虽然煤炭消费和天然气发电消费的长期下行趋势较为稳定,个别年份由于天气因素波动导致新能源发力偏弱时,仍有可能导致煤炭和天然气消费显露弹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