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需求弱化,钢铁路在何方?(二)
发布时间:2023-1-28 16:14阅读:238
废钢:紧平衡延续,明年供需或边际放松
今年以来,“铁强钢弱”现象延续。尤其在今年 4-6 月,在后端粗钢日均产量同比落后去 年的同时,前端生铁产量同比高于去年。今年前 10 月,生铁产量同比-1.2%,而粗钢产 量同比-2.2%;对比去年全年生铁产量同比-4.3%,而粗钢产量同比-3.0%,铁矿边际替 代废钢。究其原因,疫情冲击下,今年社会废钢回收量不及往年,使得钢厂废钢到货量大幅回落, 长流程钢企不得不在转炉中添加更大比例的铁水替代废钢;而短流程钢企开工率和产能 利用率同比回落,亦可印证废钢资源的紧缺。
废钢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即钢厂自产废钢、加工废钢和社会折旧废钢。其中社会折旧 废钢是废钢的主要来源。2020 年,测算我国社会折旧废钢供给量约 1.54 亿吨,占总供 应量的 60%左右。社会折旧废钢的供应量等于社会废钢积蓄量乘折旧率。随着积蓄钢铁大规模进入回收期, 我国社会废钢积蓄量有望逐步增长。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粗钢表观需求量突破 1 亿吨,钢铁积蓄量自此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截至 2020 年底,我国钢铁积蓄达到 105 亿 吨左右,预计到 2025 年,钢铁积蓄量将近 140 亿吨左右。
相较于欧美、日本,我国废钢折旧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当前,我国废钢折旧率约 1.5%, 而欧美和日本废钢折旧率可达 2%~4%。一方面源于我国建筑钢材消费占比较高,废钢 回收周期相对较长。考虑到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约为 30 年,设备折旧一般为 10~15 年,而我国钢铁下游以地产、基建等建筑需求为主,相比欧美市场钢铁下游以汽车、设 备等制造需求为主,我国钢铁折旧周期相对更长;另一方面,我国废钢回收体系的建立 还未完善,对比欧美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资源回收率相对更高。
过往以来,我国钢铁消费以建筑为主,由此建筑废钢是我国社会折旧废钢的重要来源。而国内建筑废钢的产生,往往是伴随着大量的房地产新开工建设和新的建筑项目的投入, 如棚户区改造,开发区项目建设,新地产项目建设等,这些新开工建设带来的拆迁废钢, 是产生建筑废钢的主要来源。
宏观因素扰动,加之拆迁需求迅速下滑,加剧今年废钢资源紧缺。今年在疫情扰动下, 交运物流受阻,使得今年废钢资源回收率不及往年。此外,地产新开工端需求的大幅下 滑,使得拆迁废钢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废钢的短缺。展望后续,随着宏观因素扰动的消除以及地产新开工端需求的修复,废钢资源供应量有 望逐步回升。预计到 2025 年,社会折旧废钢有望达到 2.27 亿吨,废钢总供应量有望达 到 3.18 亿吨。随着废钢资源的增长以及粗钢消费量的减少,或能逐步缓解废钢的供需 压力。然而,倘若 2025 年实现废钢提供的铁素在粗钢占比达到 30%的目标,仍存在约 1500 万吨的供给缺口。
总而言之,今年以来,原料供给端的外生扰动,使得上游原料比预想更为强势,加之钢 铁冶炼环节并未系统性减产调控,最终导致钢铁在产业链中利润分配比例创下近年新低。然而,未来随着外生扰动因素的逐步消除,原料端基本面相对强势局面缓解,继而缓释 钢铁成本压力。
基本面企稳:需求兑现仍需等待,供给博弈权重加大
本轮“碳达峰”背景下,供给端的权重也正日益提高,但是行业景气大势,需求仍在主 导变化方向。历史复盘来看,钢铁周期是需求周期,精确而言,是地产周期,与外需周 期关系不大,过去 20 年皆是如此。地产印记若要褪色,需要长时间结构升级替代方可。
展望明年,全球衰退预期下,制造业补库周期已行至尾声,海外需求或将高位回落,钢 铁需求的修复,依旧取决于内需线上地产回暖的节奏和幅度:1) 基建稳增长一定程度支撑短期建筑需求修复,但由于需求占比不超过 25%且新基 建耗钢系数渐小,其刺激力度难以拉动整体钢铁需求;从历史复盘来看,基建需求作为 逆周期调节因子,往往起到支撑或托底钢铁周期作用,弹性并非其能力范围。2) 制造业来看,今年全球衰退预期生成,PMI 下行趋势显著,制造业补库周期也行至 尾声,外需弱势状况在下半年或进一步体现,此项制造业补库红利,难以像 2020 年下 半年般可以惠及;
3) 因此,直接与间接需求合计占比超 50%的地产恢复状况,仍是主导钢铁需求修复 主基调的核心。过往周期来看,从地产销售回暖到投资开工反弹需 2-3 个季度传导时间。然而此轮周期在消费者购房信心尚未恢复,开发商资金流动性受限的情况下,未来地产 恢复的节奏和力度,仍有待观察。其中,尤其关注“销售-拿地-新开工”这三个地产前 端指标,因为钢铁在地产领域耗钢环节主要出现在新开工端。
地产需求的弱势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并延续至今。年初以来,在以“降首付/松限购 /降利率”为代表的地产稳需求组合拳下,地产销售端需求企稳修复,商品房销售面积当 月同比已经从 4 月的-39%收敛至 10 月的-23%。此外,在“保交付”要求下,竣工端需 求也逐步边际修复。然而,地产新开工端需求始终未见弹性,而新购置土地面积当月同 比降幅仍在扩大,使得开工端需求弹性短期内或难以显现。过往来看,从销售端企稳恢复,到新开工端需求拐点出现,往往需要经历 2~3 个季度。然而今年以来,地产需求沿“销售-拿地-开工”传导受阻,使得新开工端需求弹性或需 要更长的时间等待,究其原因:
1) 当前地产库存已经接近 2015 年下半年,处于历史高位。尽管今年以来,地产新开 工端的弱化使库存在绝对量上有所下降,但是销售端的快速回落使得去库周期仍 处于上升通道。从地产实际供需来看,仍未出现明显修复的迹象。高库存和销售端 需求的快速回落压制地产开发商投资信心。2) 当前地产开发商仍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从库存居于高位以及地产实际供需转弱, 即可印证。而从“地产竣工面积/滞后 3 年的开工面积”(从开工到竣工平均需要 3 年时间)回落至历史低位来看,说明“保交付”成为当下地产商首先需要完成的任 务,在竣工端尚未改善之前,新开工端需求弹性或仍需等待。
尽管地产需求的修复,在当前情景或仍需等待。展望明年,更积极的地产利好政策催化 下,对地产需求的修复或并不悲观:1) 考虑到地产需求的修复仍处于进行时,后续更为宽松的地产政策仍可期待,而随着 政策利好的逐步显现,有利于销售端的改善和信心的进一步修复;2) 随着《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金融 16 条 支持房地产发展政策)的落地,将有望改善房企的流动性困局,在为“保交付”提 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也为房地产市场传递更为积极的信号。总体来看,在今年地产需求低基数效应下,明年地产投资增速或将回正,考虑到政策起 效时点,预期节奏上整体呈前低后高态势。
如您需要参与钢铁期货,而又对相关专业性知识不是太理解,欢迎点我详细交流。
期货开户欢迎点我头像咨询
转自(料道)
联系人:弘业期货贾经理
期货从业资格证号:F3006822,中国期货业协会备案正规期货从业人员。
股指期货开户、商品期货开户,原油期货开户,国债期货开户,商品期权开户,股指期权开户,个股期权开户。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