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PPP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8-1-5 10:03阅读:339
2018年PPP路在何方?
2018年1月4日,虽然PPP目前遇冷,似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业内对PPP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三年PPP发展得很快,但太散乱,大量的泛化PPP,很多地方已经超出了财政承受的范围。从盘子总量上看,PPP在公共投资里面占到5%-10%是比较合理的范围。所以这次的整顿是一个机遇,有利于PPP的长远发展。把真正适合开展PPP的项目拿出来。
吴亚平还指出,“很多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能力和人才储备开展真正的PPP,很多发起单位比如地方交通、水利可能只会运作一次PPP,人才无法集聚、经验无法传承。所以我一直呼吁由政府组建专门的地方PPP实施机构,专业运作PPP项目,以提高PPP的权益曲线,积累传承经验,运作项目的能力和专业程度会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出现这样的机构,我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薛涛则指出,这一次的整顿可能让一些金融机构对所有的PPP项目都持有谨慎的态度,但这其中存在“误伤”,不是所有的PPP都是不好的,比如供水、污水处理等特许经营类的项目一直是非常优质的项目,我们迫切需要对PPP进行精准的分类。事实上受92号文影响最大的是纯政府付费的、往往采用可用性付费模式,金额巨大,运营属性差的项目类似于BT模式演化来的PPP项目(主要是PFI项目)。但这部分项目中,也有部分是值得也应该运用PPP模式,以增加资本机会和产业投入机会,同时加强政府公开,提高效率。比如说满足规划设计很复杂,建设管理要求高,长期维护有难度的三合一(需要一家公司协调处理好)项目,如黑臭水体治理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