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玉米价格或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
发布时间:2023-1-16 13:30阅读:725
国外:海外市场整体呈现供需紧平衡的态势,黑海谷物市场由于交付因素或成为为区域性市场。南美的扩种,更多作为俄乌全球化受限后的补充。此外,极端天气造成的减产将降低供应端的结转库存,平衡趋紧促使全球谷物价格或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国内市场面临 21 年小麦拍储,22 年稻谷拍储之后的局面,替代谷物的减少,从结构上存在加剧供需紧平衡的风险,除了储备外,进口谷物及替代品的到货节奏将对期现价格起到指导性作用,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联动性或在明年进一步增强。
2023 年,玉米市场供需硬缺口逻辑将继续存在,因此价格下方有较强支撑,而上方则主要参考进口成本及小麦等替代品价格。明年玉米价格或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春节前供给的受限以及双节备货都将提升现货的估值区间,进入三月随着天气转暖,新粮销售速度加快,进口船期的到货或使得价格或出现回落,届时市场下游补库将为市场价格带来阶段性反弹。第三季度,市场或增加对海外市场种植情况的关注,如果明年春夏的天气并没有如今年显著影响单产情况,预计市场对于远月合约的估值将低位运行。第四季度面临新粮上市,对收益的需求以及农资价格的上浮,种植成本将支撑价格底部。
二、供应端分析
2.1 玉米市场供应端缺口持续存在,因此价格下方有较强支撑
2022年初,俄乌战争爆发,对我国玉米价格也产生了剧烈影响。直接影响在于,乌克兰是我国主要的玉米进口国,间接影响在于,俄罗斯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是重要的玉米和小麦出口国,两国都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战争之后对两地的谷物出口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全球粮食问题凸显,直接抬升国际粮食价格,也间接作用于我国的玉米价格。
种植端,由于区域性减产以及种植者的惜售,春节前新粮供应呈偏紧运行的状态。春节后销售进度或开始逐渐加快,预计明年第一季度现货价格或震荡偏弱但存在支撑。而本年度由于种粮收益主要留存在种植端,或刺激玉米种植面积增加。
售粮进度偏慢,粮食在种植者手中。虽然抗风险能力不及贸易商,但是种植者的抗逆性要天然强于贸易商,因为种植者除非有还款压力的前提下,销售与否取决于市场的价格水平以及周边邻居的销售情况,且本年度随着粮食整体价格的提升,储粮装具的升级都增强了这种抗逆性。虽然在正常行情中,可以看到“卖跌不卖涨”的集体踩踏,抑或是或是买便宜了之后的拍大腿和抬不起头的情况。但如果价格深度下跌,那么“大不了不卖”或者“不着急卖”成为种植者的一种选择。
2023 年,玉米紧平衡格局将延续下去。为了避免我国过度依赖美国玉米,同时为了补充乌克兰玉米得缺口,我国已经开启巴西玉米进口,首批巴西玉米将于明年年初到港,进入 2023 年,尤其是 2、3 季度,进口巴西玉米预计将会出现激增,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粮食缺口的被动性。
2.2进口结构继续多元化,美玉米仍是主流
2022 年我国玉米主要进口仍来自美国和乌克兰,1-11 月从两国进口量分别为 1443.58 万吨和 497.82 万吨,同比分别减少 26.31%和 31.99%。从绝对量上来看,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玉米 2000 多万吨,仅占到年产量的 10%左右,但自 2020 年临储玉米拍卖结束以来,我国玉米供应进入所谓“紧平衡”阶段,替代和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玉米价格走势,甚至决定了玉米价格的上限。进入 2023 年,随着小麦价格处于高位已经丧失了替代性价比,市场缺口将更加多依赖进口玉米,因此我国玉米的价格走势,尤其在青黄不接的 5-8 月份,将会更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从进口利润的角度考虑,高利润将持续促进中国对海外玉米的买船,在进口
利润大幅缩减之前,这一趋势将很难改变。预计 2023 年一、二季度进口玉米的
供应将十分充裕。
三、需求端分析
3.1 存栏渐次增加,饲用需求将稳步增长
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来看,本年度饲料产量同比去年略减,但是全年的饲料产量是呈现上行趋势的,从这一点来说,可以看到生猪和禽类的存量增长,带动了饲料产量的提升和价格的上行。
蛋禽领域,可以看到第三季度蛋价的连续上行为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收益水平,这也刺激了补栏的增加以及整体淘汰的放缓。补栏量的增加意味着明年的存栏水平也将迎来提升,这也为蛋禽料乃至玉米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2022 年养殖行业的高利润是众多特定因素造成的,历史性的高猪价、高利润带来的行业存栏快速增长。这一现象级条件很难在 2023 年继续复制。22 年四季度的猪价大跌,养殖利润快速蒸发已经说明了上一轮养殖周期的结束,2023年养殖行业的景气值大概率将差于上年。在这种情况下,玉米的饲用消费继续增长的可能性较小,并有一定的下调压力。进入 23 年,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社会出行将迎来缓慢的恢复,虽然不排除新变种的出现以及不同地区进度不同各地将迎来陆续且反复的达峰,但是社会活动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于感染后的避险意识将阶段性的改善猪和禽蛋的需求,尤其是猪肉和禽蛋作为疫情期间家庭主要储备蛋白类商品,无论是社会活动,还是家庭备货,都会维持两种商品的需求水平。
四、替代品分析
4.1 小麦优势暂不明显,政策性拍卖仍将调节市场阶段性缺口
考虑到本年度小麦的价格居高不下,在
22 的时候已经退出了对玉米替代的行列。而由于 2022 年面对封控刺激下的终端备货需求,小麦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最高达到了 3200
元/吨的水平。随着近期各地放开后感染数量的增加,粉厂的开工情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势必也放缓了收购的进度,抑制了小麦的价格,此前高价囤货的贸易商也面临出货还是坚守的抉择中,不利于麦价的支撑。不过小麦的供需格局如未发生显著的变化,意味着但与小麦间仍存在价差,不能很好的对玉米进行替代,而政策性小麦严禁饲用也基本掐断了这条替代路径。
五、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2022 年玉米供需偏紧格局不变,国内玉米拍卖继续复制上一年的节奏。据统计,2022 年中储粮网累计共进行 769 场储备玉米竞价销售交易,计划销售数量 7822378 吨,实际成交数量 3587991 吨,成交率 45.87%。2022 年中储粮网累计共进行 281 场玉米竞价采购交易,计划采购数量 2856646 吨,实际成交数量1619733 吨,成交率 56.70%。2022 年中储粮网累计共进行 181 场玉米购销双向竞价交易,计划交易数量 2904628 吨,实际成交数量 2043736 吨,成交率 70.36%。
2022 年中储粮网累计共进行 265 场一次性储备玉米销售情况,计划采购数量5614084 吨,实际成交数量 2976271 吨,成交率 53.01%。2022 年中储粮网累计共进行 63 场一次性储备玉米采购情况,计划采购数量 1196789 吨,实际成交数量 679016 吨,成交率 56.74%。2022 年中储粮网累计共进行 67 场进口玉米竞价销售交易,计划销售数量 1943533 吨,实际成交数量 1469053 吨,成交率 75.59%。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