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点关注:期指、苯乙烯、尿素。美CPI如期降温,市场风险偏好改善
发布时间:2023-1-13 08:34阅读:196
期指、苯乙烯、尿素
期指:假期渐近,或偏强震荡为主。近期市场行情驱动在于政策暖风依旧的情况下,疫情达峰进程早于预期,“烟火气”恢复快于预期。海外美元走弱等偏暖因素也营造了风险资产的回升环境。本周市场交投逐步转清淡,但外资延续大量买入。隔夜消息面来看,总理对平台与民营经济再度表态支持信号,国资委提出着力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但整体上超预期程度有限。美国12月CPI符合市场预期,环比三年来首次转负,主要贡献项仍在于服务项,数据发布后市场强化了下一次议息会议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美股一度调整后最终收涨。在内部偏暖环境延续,外部并无拖累的情况下,预计市场略偏强震荡为主,操作上区间思路或回调后逢低做多思路,不宜追多。
苯乙烯:多单部分止盈。市场在多个装置消息的炒作之下,苯乙烯持续上行。当前估值适当,不建议在此位置追高。多头认为装置检修集中,下游持续投料且需求尚可,有去库缺货的风险;空头认为苯乙烯利润扩张之后,闲置产能会被激发,开工率会持续上行。值得注意的是,苯乙烯的开工率上升已经连续4周,但是并没有兑现到预期的大累库上,这是当前的现实。按照当前的市场结构,我们认为8900左右是本轮上涨的顶部区间,9000以上,关山难越。建议继续持有做扩苯乙烯利润的头寸,短期多单建议开始部分止盈。
尿素:短期偏强,中期震荡。尿素当前处在强现实弱预期格局之下。市场核心堵点为新疆货源无法出疆,原因在于虽然疫情放开但整体火车运力有限。新疆作为全国尿素重要产区,外发不畅导致销区农需旺季现货偏紧,进而呈现当地企业预收订单充足,各贸易环节库存偏低,成交活跃的状态。中期而言,2月下旬后,新疆低价货源随着运力恢复逐步流出的同时国储抛储压力增加,尿素整体供应端或存在明显增量,供应压力或压制尿素整体需求旺季价格上行空间。
美CPI如期降温,市场风险偏好改善
观点分享:美国12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6.5%,符合预期,较前值的7.1%大幅下滑;12月季调后CPI月率录得-0.1%,为三年来首次转负;12月未季调核心CPI年率录得5.7%,为2021年12月以来最小增幅。市场预计12月季调后CPI增速将出现进一步下滑,因暖冬以及能源供应担忧缓解等因素带动能源价格下跌。数据公布后,市场对于美联储放缓加息的信心更加坚定。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2月加息25个基点至4.50%-4.75%区间的概率为93.2%,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6.8%。受CPI降温影响,连日偏弱的美元指数应声下挫,最终险守102关口;2年期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程度再度加深;黄金大跌后呈“V”型反弹,一度突破1900关口;美股、原油等风险资产整体小幅收涨。
期指:延续偏强震荡格局
期债:流动性维持宽裕,债市震荡回暖
铜:美元大幅走弱,支撑价格
铝:上方渐有压力
锌:上方空间受限,震荡运行
铅:偏弱震荡,关注再生成本支撑
镍:外盘资金面扰动,库存低位支撑
不锈钢:库存延续累增,成本底部支撑
锡:快速拉升
工业硅:节前弱势震荡为主
螺纹钢:高位反复
热轧卷板:高位反复
硅铁:市场观望加剧,高位运行
锰硅:成本支撑延续,下有支撑
焦炭:高位震荡
焦煤:高位震荡
动力煤:供应收紧,企稳运行
PTA:成本支撑强,短期偏强
LLDPE:中期震荡市
PP:短期偏强 中期震荡市
甲醇:上游排库顺利 短期偏强震荡
尿素:新疆货源仍难外发,现货偏紧
苯乙烯:多单部分止盈
纯碱:短期偏强 中期震荡市
LPG:追高空间有限
短纤:多单部分止盈
PVC:盘面偏强暂时延续,需求淡季逐步接近
燃料油:短线走强,定价逻辑仍然跟随原油
低硫燃料油:天然气短线回弹,高低硫价差继续走阔
棕榈油:产地价格偏弱 关注外部因素支撑
豆粕:USDA报告利多,短期上涨
豆一:跟随反弹
玉米:高位运行
白糖:弱势震荡
棉花:维持回调做多思路
鸡蛋:现货偏强运行,期货维持震荡
生猪:近弱远强格局延续
原油:风险偏好改善,短期或回归趋势反弹
中汽协:2023年新能源汽车价格将趋于平稳 产量较高的企业甚至会降价
1月12日讯,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今日表示,随着上游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车价格会趋于平稳,一些产量较高的企业甚至会降价,但产量较低的企业降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都非常高。企业不可能无序竞争,要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汽协: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同比增90.7%
1月12日讯,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6.1GWh,同比增长37.9%,环比增长5.5%。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1.4GWh,占总装车量31.6%,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3.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4.7GWh,占总装车量68.3%,同比增长64.0%,环比增长6.9%。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科创板日报》)
山西:2023年增长目标6%左右,力争煤炭产量达到13.65亿吨
1月12日讯,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2日开幕,山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长金湘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到,2023年,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2022年预计山西全省GDP增长4.5%左右,增速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山西将以制造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力争煤炭产量达到13.65亿吨,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1600万千瓦,建设风电光伏五大基地,力争开工5个以上抽水蓄能项目,4.3米及以下焦炉全部关停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能源价格稳定 为稳增长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1月12日讯,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伴学在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首场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机制、稳定预期、加强监管“三箭齐发”,以煤炭为锚着力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为稳增长、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欧美国家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2022年1到11月,美国、欧元区CPI中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约27%和38%,而我国CPI中居民水电燃料价格仅上涨约3%,汽柴油价格涨幅也明显低于美欧。
64家钢厂进口烧结粉总库存1414.62万吨
1月12日讯,1月12日Mysteel统计新口径114家钢厂进口烧结粉总库存3190.79万吨,环比上期增229.09万吨。烧结粉总日耗105.65万吨,增0.21万吨。原口径64家钢厂进口烧结粉总库存1414.62万吨,增102.05万吨。烧结粉总日耗53.3万吨,降0.39万吨。库存消费比26.54,增2.1。烧结矿中平均使用进口矿配比84.57%,增0.19%。钢厂不含税平均铁水成本2894元/吨,降3元/吨。此外,新口径114家钢厂剔除长期停产样本后不含税铁水成本3007元/吨,降1元/吨。
中石化大牛地气田2022年产气超30亿方
1月12日讯,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2022年,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大牛地气田生产天然气30.57亿立方米,连续10年每年稳产气超30亿立方米。目前,华北油气分公司日产天然气超1500万立方米,大部分天然气通过国家管网输向河北、河南等黄河流域省区。(上证报)
国家统计局:P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12月份,受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PPI环比由涨转降;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同比降幅收窄。
①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5%。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8.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3.5%。金属和煤炭价格有所上涨,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0.8%。
②从同比看,PPI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价格降幅收窄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4.7%,收窄4.0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7.8%,收窄1.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6%,收窄2.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7%,收窄8.8个百分点。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14.4%,回落1.7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6.9%,回落1.0个百分点。价格涨幅扩大的有: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10.1%,扩大3.2个百分点。
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召开
1月12日讯,1月11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全力做好保供稳价,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及时批复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完善新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信息发布。统筹做好政策性粮食投放。要完善储备体系,加快形成同大国地位相符合的国家储备实力。多措并举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以国家储备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农业农村部:2022年大豆总产量2029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89万吨,增幅23.7%
1月12日讯,
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22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10243千公顷,比上年度增加1843千公顷,增长21.7%;全国平均单产每公顷1980公斤,比上年度增加28公斤,增幅1.7%;大豆总产量2029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89万吨,增幅23.7%。本月对2022/23年度中国大豆面积、单产和产量进行相应调整,其他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
②国内方面,受大豆扩种增产与下游消费偏弱碰头和雨雪天气等因素影响,东北地区大豆价格持续走低,黑龙江收购进度慢于去年同期,随着春节临近市场交易日趋清淡。国际方面,北半球大豆已经收获完毕,美国大豆产量略降;南半球大豆正值生长期,部分早熟品种即将收割,南美增产预期不变,预计全球大豆供给宽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