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报】花生:油料属性或将趋弱,食用消费有望复苏
发布时间:2022-12-21 18:13阅读:322
作者:郑楠/F0260788、Z0002070/
一德期货农业品分析师
新季种植面积目前可以给出一个回升的预期,具体要跟踪种植收益变化以及玉米价格变化情况,等到明年5月,通过调研等手段来验证我们的预期;结转库存问题,如果按我们平衡表的情况推演,本榨季结转库存很低的情况出现,那我们对PK2310合约的价格就不宜悲观,如果市场各方预见到了这种情况,提前进行备货,则明年3-5月的现货价格会给出反应。需求上,本榨季规模油厂花生油库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那么新榨季规模油厂的收购意愿将会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程度,当然我们需要持续跟踪花生油、花生粕价格的变化,以判断规模油厂可接受的油料米收购价格;在新榨季,食品需求大概率会迎来回升,但能否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还有待观察。
春节之前,需求端预计维持偏差局面,规模油厂将继续下调油料米收购价,食品米方面受疫情过峰影响,预计不会出现集中备货,餐饮消费恢复尚需时日;供应方面主要关注作为存货主体的小贩及中小贸易商,有可能随着春节的临近而选择部分出货。
春节过后,需求端主要关注餐饮消费恢复情况,花生直接食用需求主要依赖餐饮消费。规模油厂收购意愿主要取决于压榨利润变化情况,预计油料米收购价可能再创本榨季新低。
期货交割品由于涉及出成率要求,其与规模油厂油料米价差仍需要参考通货米价格,本年度花生现货价格恐难出现大幅下跌,预计仍将维持偏强震荡局面。
2022年花生行情回顾
2022年花生期货出现了两波明显的冲高回落行情,以PK2301合约来看,两波明显上涨的高点分别为10948元/吨和11256元/吨,本年度两轮上涨的驱动主要来自于供给方面。
本年度花生期货价格的第一个高点出现在花生种植季,由于上一年度大部分时间花生现货价格都处于相对低位,且如玉米、大豆等争地作物的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收益增加,使得基层出现了大量的改种现象。进入种植季,随着各方调研团队广泛而深入的走访,花生主产区种植面积下降的预期逐步被市场认可,进而引导期货盘面开启了一轮上涨行情,但涨势并未持续太久便开始回落,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盘面价格上涨的时间过早,花生种植面积下降的预期还有待验证,且盘面多头获利较为丰厚,有平仓了结的需要,所以盘面价格在见到高点后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本年度花生期货价格的第二个高点出现在花生的收获季,随着花生收获工作的陆续进行,种植面积下降的预期开始转变为现实,根据市场调研情况,部分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大幅下降30%左右,且由于种植期的干旱,部分受影响较大的主产区推迟了花生的播种时间,进而对花生单产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最终市场对本年度花生产量的担忧主导了期货盘面的第二轮上涨行情,同样,涨势并未持续,很快就迎来了回落,其原因主要是下游消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食品米消费的持续低迷,导致现货价格并未跟上盘面价格上涨的脚步,制约了盘面继续上涨的空间,但另一方面由于本年度花生粕价格的大幅上涨,给规模油厂提供了较为丰厚的压榨利润空间,使得规模油厂在原料价格维持高位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比较好的收购意愿,在现货方面支撑了产区价格,在期货盘面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盘面价格在触及高点后并未出现大幅回落,而是在一定区间范围内维持震荡走势。
近期花生期货价格破位下行,主要是由于花生粕价格的下跌,导致规模油厂压榨利润收窄,当前集团油厂相对较好的收购意愿将难以为继,后期随着花生粕价格的继续下跌,集团油厂油料米收购价格仍有继续下调的可能。
花生产业链供需分析
1.种植面积及产量
本年度花生产量的下降已经成为市场共识,我们对本年度花生种植面积以及部分受灾产区单产信息进行了整理,数据主要来自国粮中心以及市场调研信息反馈。结合新季花生上市以来的市场购销情况、规模油厂到货情况以及各产区基层余货情况,综合来看可以给出本年度花生整体产量下降30%的判断,实际产量变化幅度还需要以官方口径为准。
2.花生进口情况
2022年我国花生进口来源地主要为苏丹及塞内加尔,往年进口米正常到港高峰主要集中在春节后的3-5月,作为国内米供应的有效补充。进口米主要用于压榨,部分如苏丹精米等品质较好的也有一部分作为食品米使用。
截至2022年10月,本年度花生果仁进口量约为58.8万吨,同比下降约36%,引起进口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上一年度国内需求不佳,国内米价格偏低没有给出足够的进口利润,油厂订单量也不足,虽然后期国内米价格出现反弹,但已经错过最佳进口时段,使得全年进口量同比下降。
3.花生出口情况
我国花生出口以食品米为主,主要出口方向为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等地。截至2022年10月,花生仁出口量约为7.2万吨,花生制品出口量约为22.88万吨,体量不大,整体占比不高。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花生出口量已经连续第三年维持相对低位,但2022年10月花生制品出口量出现明显回升,可能是受世界杯需求带动,11月出口量仍可能继续维持好转态势,但可能很难持续,可以给予一定关注。
4.压榨消费情况
本年度规模油厂收购意愿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而规模油厂的收购意愿主要取决于其压榨利润。
从以上两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规模油厂收购量维持低位的18/19产季及19/20产季也是规模油厂平均压榨利润较低的两个产季,也就是在满足规模厂日常经营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压榨利润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规模油厂的收购意愿。
在花生油消费没有明显亮点的情况下,花生粕的旺盛需求给了规模油厂足够的底气,使得规模油厂在原料价格因减产而上涨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压榨利润,最高接近600元/吨。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近期花生粕价格的回落,规模油厂压榨利润也随之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压制规模油厂的收购意愿,近期集团油厂连续下调收购报价的行为就足以反映出其收购意愿的变化。
近期规模油厂周度到货量出现明显下滑,这与规模油厂下调收购价有关,贸易商在今年花生整体减产的大背景下具有较强的挺价心理,价格下调会在短期内压制贸易商的供货意愿。
5.食用消费情况
据花生精英网数据,截至2022年11月21价市场累计到货量约为57万吨,同比下降约33%,该下降幅度也与我们从贸易商处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
6.全球供需平衡表
由于争地作物价格的上涨,本年度全球花生种植面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从USDA给出的供需平衡表看,种植面积的下降并未对整体供需情况产生明显影响。
苏丹精米的进口成本可能会成为年后合约重要的定价依据,所以其进口量的多与少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供需平衡表看,苏丹花生种植面积虽然出现了大幅下降,但由于单产的明显恢复,所以整体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
出口方面我认为USDA后期会做出调整,整体出口量虽然很难回到20/21榨季的水平,但应该会明显高于去年。
7.我国供需平衡表
1)产量
根据花生精英网的花生产量统计数据,以及实际市场上货情况,我们对2021/22榨季的总产量做了同比下降4%的调整。
根据本榨季种植面积以及单产的调研情况,我们对本榨季花生总产量给出同比下降30%的预期。
2)压榨
根据企业开工率数据,我们对2021/22榨季压榨量做同比上升9%的调整。
对于本榨季压榨量,由于处于整体减产的大背景下,参考往年规模油厂压榨利润收窄下的收购量情况,再加上目前集团油厂花生油库存较为充裕,理论应该对2022/23榨季压榨用量进行30%左右的下调。但由于我们的供需平衡表是由USDA数据为基础进行推演的,所以只能以2018/19榨季的压榨量为依据进行调整,顾我们先以9000千吨花生果进行预估。
3)食用
2020年起花生食用及出口量下降后维持低位,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但2022年花生食用消费同比再次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如果我们以静态的眼光看,则需要给2022/23榨季的食用消费做30%左右的下调,但目前仅处于榨季初期,且防疫政策优化也已经明确,各地在渡过疫情高峰后,餐饮消费势必会迎来复苏,这一点可以在当前一些南方城市得到印证。虽然这个消费来临的时间节点我们不好把握,但对2022/23榨季整体的食用消费不必过于悲观。所以我们仅对食用消费做了16%左右的下调。
4)进口
我国花生主要进口来源地为苏丹和塞内加尔,其原因是免关税政策带来的成本优势,所以预计2023年我国花生进口结构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本年度国内花生价格维持高位,有利于进口,预计2022/23榨季进口量将高于2021/22榨季,但由于全球花生同样面临种植面积下降的情况,所以进口量很难达到2020/21榨季水平。我们暂时预估本榨季进口量为1200千吨。
5)种用
从对2023年种用需求的预估可以看出我们对2023年新季花生种植面积的预期。今年基层农户花生果的卖出价格基本都在3.5元/斤以上,这个价格下的花生种植收益还是相对合理的,所以,如果明年种植季前,国内花生米价格仍能保持在5.2元/斤以上,则2023年花生种植面积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同比增长。
花生产业2023年展望
1.年前花生市场的唯一变数
这个时间段主要是现在到过年前。在油料需求方面,随着花生粕价格的下滑,规模油厂压榨利润会继续受到挤压,进而下调油料米收购价格,如果我们判断花生粕价格在年前有可能下滑到4500元/吨,则规模油厂油料米收购价就会下调到9400元/吨左右。在食品需求方面,全国各地的疫情在逐步过峰的过程中,很难看到餐饮消费出现比较明显的复苏情况,制品花生方面,目前元旦备货并未出现明显亮点,在整体经济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春节备货也不可给予过高的预期。对于整体需求也就是维持现有的状态。
供给方面基层农户上货量一直维持低位是支撑目前现货价格唯一力量,且根据调研所掌握的信息,这一状态不会出现太大改变。由此,当前市场库存的动向就成为非常值得关注的逻辑点。
据贸易商反馈,目前主产区基层农户余货量仅剩3成左右,大部分货源已经转移到了中游贸易商手中,但从规模油厂及批发市场的到货情况看,到货进度并未出现明显提升,而大型贸易商手中库存并不多,所以可以推断当前市场库存主要集中在小贩和中小型贸易商手中。
这部分市场参与主体行为具有较强的随机性,虽然会有一些散户特征,但因整体持货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会具备一定的耐心。我们认为春节前,这些库存中的一部分会有一个出货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小贩这个群体,按今年的收购情况看吗,当前小贩手中囤的货源目前是有一定盈利的,再叠加过年这个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出货的一个意愿,如果这个推断成立,我们就会看到当前市场的平衡状态会发生变化,花生现货价格会打破目前的5.4-5.5元/斤,出现回落,但不会跌破5.2元/斤的支撑,因为这里已经接近小贩的囤货成本区域。
2.年后购销阶段
年后花生粕价格有可能出现深度下调,规模油厂压榨利润再被挤压,使得规模油厂对油料米收购价格的接受度逐步回归往年水平,如果花生粕价格跌破4000元/吨,且花生油价格没有明显向好的情况下,不排除规模油厂大线油料米收购价跌破9000元/吨的可能。我们要注意,这里提到的降价并不代表规模油厂真实的收购意愿,在其花生油库存相对充裕的条件下,不会冒着压榨亏损进行收购,而是会选择压着自己的压榨利润进行收购定价。
年后花生制品消费将进入淡季,而直接食用消费却可能迎来转机,从餐饮收入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近段两个月社会餐饮收入受疫情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目前很多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多地感染高峰会在春节前后,那么我们可以推断明年3月之后,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感染人数下降,餐饮业将具备全面恢复的条件,也就是花生直接食用需求可能面临触底回升。
如果此推断成立,则对年后购销阶段的市场供需产生很大冲击,甚至造成市场通货价格与油厂油料米收购价之间的背离。
年后花生供应的重要来源就是进口米,3月-5月是传统进口米到港高峰期,目前有少量印度米到港,北方港口报价10300-10400元/吨,品质好于往年,但价格上相较于国内米并无明显优势,在南方市场主要供应油厂。显然印度米的价格是很难与年后的油料需求相匹配的,且向下调价的空间也不大,那么我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国苏丹和塞内加尔就成了需要关注的重点。
以苏丹为例,从前面的平衡表看,虽然也面临了种植面积下降的情况,但预计出口量受影响不大,但由于近年来苏丹政局一直不太稳定,经常性的影响港口发运,苏丹有两个主要港口,苏丹港和萨瓦金刚,其中苏丹港年吞吐量850万吨,承担着苏丹95%的进出口运输业务,近期又传出苏丹港南部港口被关闭的消息,这有可能导致我国进口米到港高峰的延迟,到港高峰由3月向5月递延,如果进口米到港延期遇到餐饮消费回暖,那国内米现货价格有可能冲击新高。苏丹精米部分质量好的是可以替代四粒红米作为油炸花生米原料的。
3.2023年新季花生种植意愿
目前主要与花生争地的玉米价格仍然维持高位,但当前花生价格下的种植收益已经足以让基层农户满意,这点从我们的调研中可以得到确认,特别是今年河南部分改种玉米的地块,由于灌溉条件有限,又遇到了干旱天气,受损时较大,这部分地块在明年大概率会改回种植相对耐旱的花生。
如果到明年种植季前,玉米价格仍然维持高位,则花生种植面积的增量还是要落在传统主产区,首先还是看年后的花生现货运行情况,如果现货价格能维持在5.2元/斤以上,则2023年花生种植面积的回升是可以期待的,但是完全回到2022年以前的水平,可能还需要种植收益对比出现明显变化。
4.远月合约如何定价
我们现在谈远月合约定价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我们可以列出需要跟踪关注的点来为我们的判断提供依据。首先是供应问题,包含新季种植面积和结转库存,新季种植面积目前可以给出一个回升的预期,具体要跟踪种植收益变化以及玉米价格变化情况,等到明年5月,通过调研等手段来验证我们的预期;结转库存问题,如果按我们平衡表的情况推演,本榨季结转库存很低的情况出现,那我们对PK2310合约的价格就不宜悲观,如果市场各方预见到了这种情况,提前进行备货,则明年3-5月的现货价格会给出反应。其次是需求问题,本榨季规模油厂花生油库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那么新榨季规模油厂的收购意愿将会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程度,当然我们需要持续跟踪花生油、花生粕价格的变化,以判断规模油厂可接受的油料米收购价格;在新榨季,食品需求大概率会迎来回升,但能否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还有待观察。
值得讨论的问题
1.生鲜还是油料
在全国花生产量整体下降的大背景下,期货盘面的走势并未出现如大部分多头所预期的持续性上涨,而是呈现了两轮冲高回落的走势,究其原因还是要回到交易标的的讨论上,是更供应更重要还是需求更重要。
其实在本年度前半段,市场对花生期货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由于花生有两条下游产业链,一条是食品及食品加工链,另一条就是油用压榨链,这两条线对标的下游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作为食品及食品加工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将花生当做生鲜品,但若从油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花生是油料。
花生期货交割标准紧扣现货市场油用花生采购标准,从各油厂收购情况看,期货交割标准低于市场通货米标准,高于一般油料米标准。也就是,从花生期货的角度看,花生是不折不扣的油料作物。
如果以生鲜品的标准对花生期货进行定价,那预期升水可以打的很高,例如同样面临减产背景下的红枣。但如果以油料的标准对花生期货进行定价,那就一定绕不开下游相对集中的压榨企业,也就是需求在花生的定价逻辑中会占到比较大的权重。
2.小榨还是大榨
具体的出油率、出粕率及损耗要以实际原料情况为准,我们所计算的结果仅供参考。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小榨与大榨原料价差较大,如果想对花生期货进行定价,我们就要明确期货交割品能否作为小榨原料使用。根据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符合交割标准且不进行掺混的交割品可以满足小榨的要求,作为小榨原料使用,但从几次花生交割的实际情况看,交割品或多或少的都会进行掺混,这种进行了掺混的交割品基本只能当做大榨原料使用。
3.规模油厂压榨利润
小包装零售价需要考虑渠道费用及市场营销费用,难以进行展开计算,用散油贸易的浓香花生油及一级压榨花生油报价参考意义更为重要。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考虑渠道成本等因素,小包装花生油的销售利润也会大幅高于散装花生油贸易的利润,这也是在本年度中集团油厂以及部分小包装占比较高的规模油厂在收购原料是更为主动的原因。反观以散油贸易为主的规模油厂,在当前原料的高价格条件下,在收购上会显得较为被动。
审核:邵远慧/F0267768、Z0000894/
复核:何牧
报告制作日期:2022年12月20日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8号
本研究报告由一德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德期货”)编制,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8号)。
本研究报告由一德期货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国家、地区或其它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未经一德期货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引用、转载、发送、传播或复制本报告。"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