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政治局会议前瞻:预计仍将维持框架内的宽松
发布时间:2022-7-29 14:25阅读:337
整体上我们认为七月底即将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将会是对四月底政治局会议大方向上的延续,即维持框架内的宽松。22 日召开的国常会上指出,要用好市场化手段撬动大量社会资金,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
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关键性作用。这或也意味着,虽然七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仍将有利好落地,但在上半年财政发力产生的财政缺口在下半年逐渐凸显下,下半年稳定经济大盘的重点在拉动
投资或转向带动消费,调整结构。此外,伴随着上半年金融数据的完整出炉,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半年政府财政发力下金融数据总量强劲,同比逐渐改善。PMI 重回扩张区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0.4%,就业整体
改善,6 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至 5.5%。专项债发力下,在地产拖累情况下 6 月投资同比增长 5.8%,高于 5 月的 4.7%,此外核心消费数据显著回暖,6 月社零同比增长 3.1%,高于 5 月的-6.7%。在如此强劲的宏
观金融数据下,基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目标,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政策在现阶段下可能性仍较小,或不及市场预期将迎纠偏。
财政收入端:政府性基金收入承压,未来增量政策或有限在上半年有定力的宽松框架下,财政方面采取了“减收”、“增支”、“盘活”多措并举稳定经济增长,此外,叠加疫情冲击对财政造成的负担,财政收支两端的矛盾愈加凸显。我们希望从财政收入的角度,通过对“四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
入,社保基金收入)的拆分,对 2022 年财政做出一定总结与展望。
第一笔账:一般公共预算,主要包括税收与部分非税收入,二季度受疫情和留抵退税政策的双重影响,1-5 月累计同比-10.1%(预算数 3.8%),粗略估算产生的缺口在 5 千亿元左右,下半年修复压力较大。第二笔账:
政府性基金收入,来自以土地出让金为核心的相关收入,受到上半年地产影响,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速仅为-28.4%,远低于年初预算的增长0.6%,粗略估算产生的缺口在 1.5 万亿元左右。在狭义财政收入存在 2
万亿左右财政缺口下,通过提高国有资本上缴利润可能获得约 2 千亿的财政增量,而社保基金收入专款专用,不会用于维持地方财政,如此广义下财政缺口仍然存在,或仍待增量性金融政策工具补齐。综合来看,
尽管从传统经济学角度下财政政策应当持续扩张刺激经济,但在疫情持续扰动影响下我们认为财政收入产生的缺口仍将对未来财政政策产生一定压力,这也或使下半年政策核心仍是维持框架内的宽松稳定经济大盘,
而市场臆测框架反转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或逐步证伪,这也或是近两周来市场进入调整行情的原因之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政治局会议显示政策微调会影响股市?
你好,现在对于政策的解读,各方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政策顶已现,一些人则认为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超低佣金开户,欢迎咨询。
政治局会议或下周召开,相关概念股有哪些?
您好,这个具体要看会议的内容涉及那方面
个人账户是不是要4月底平仓
你好好看你的一个投资策略是什么?4月底的话是一些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时候,一般业绩比较好,都已经披露完成了,剩下的是一些业绩不好的,如果你是投资的一些嗯财报是有问题的,是可以去清仓的或者减仓
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磅召开,都传递了什么信号?
从会议内容来看,直接与股市相关的,就是提到了科创板以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科创板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使命已经不用多说,但是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确实迫在眉睫。
4月政治局会议点评
高层对当前经济的看法如何? 会议肯定了一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三重压力得到缓解”。同时,也指出当前经济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面临阻力和挑战等。 政策基调是什么?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简单来看,市场最关心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基调也没有变化。所以总量政策上,没有边际上的增量。市场更关注的是产业政策。 那么产业政...
政治局会议点题去库存
11月,中央多次提出“去库存促消费”。中指院报告分析,虽然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出台一系列措施,但由于其市场后续需求乏力,提振作用有限。 此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到化解房地产库存,可见楼市库存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济下行承受的最主要压力来自于房地产建设...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相关标签全部>
热点推荐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