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纪要20220228(宏观、国债)
发布时间:2022-2-28 09:00阅读:312
文章来自——光大期货研究所
1、债市表现:1月宽货币主导国债期货再创新高,2月份随着1月信贷超预期开门红,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宽信用预期强化,国债期货高位回调。截至2月25日收盘,T主力合约收盘价下跌0.71%,隐含收益率2.92%,上行7.2BP。现券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月环比上行7.8BP至2.79%。美债方面,美国通胀压力不减,3月加息基本确定。2月份10年期美债一度升至2%以上,截至2月25日收盘,美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8BP至1.97%。10年期中美利差月环比收窄12BP至82BP。
2、政策动态:2月25日政治局会议支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定经济大盘。此提法较为积极,意味着政策发力仍值得期待。春节后央行大量回笼节前投放的逆回购,月末随着政府债发行量加大以及2月税期影响,央行再度加大逆回购投放量。全月来看,央行2月份投放9600亿元逆回购,逆回购到期12600亿元;此外,2月份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续作3000亿元。整体上2月份央行净回笼资金2000亿元。3月有1000亿元MLF到期,8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延续月末投放月初回笼资金操作,精准呵护市场流动性,DR007月均利率月环比下行2BP至2.08%,资金面宽松局面不改。
3、债券发行:政府债发行节奏整体平稳。2月共发行9871亿元政府债,净发行3489亿元。其中国债净发行-1474亿元,地方债净发行4963亿元。专项债方面,2月发行新增专项债3931亿元,1-2月累积发行8775亿元,占提前比额度60%。3月发行量乐观预计5800亿元,保守估计4000亿元。
4、观点:当前宽信用初见成效,后续若无再次降息推动的情况下,十年期债券2.7%的前期低点难以突破。但同时经济明显好转之前,债券收益率难大幅反弹动力。短期内,国债期货将维持高位震荡局面。3月重点关注:中国两会、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
经济数据解读:1.中国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超出市场预期;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1月末,M2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4个百分点。M1同比下降1.9%,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M1同比增长约2%。 社融分项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2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806亿元。人民币贷款各主要分项中,企业贷款是同比最大的贡献项,绝对值比去年同期多增600亿元,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好转。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多增4345亿元、3193亿元。1月的M1增速同比下降1.9%,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M1同比增长约2%,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M1-M2降到历史最低值。整体来看,1月信贷开门红验证,信贷改善的可持续性待观察。
2.中国1月CPI同比涨0.9%,预期涨1.1%,前值涨1.5%。从环比来看,CPI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6%转为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26个百分点。中国1月PPI同比涨9.1%,预期涨9.2%,前值涨10.3%。从环比看,P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推进,煤炭、钢材价格继续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3.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9%。受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回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由上月下降6.9%转为上涨2.6%。整体来看,1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春节前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CPI总体平稳。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走低,带动PPI继续回落。
热点事件点评:1.广州调降房贷利率:房贷利率的下调,有助于改善市场对房地产的情绪,提振商品房成交量上升。本周公布的1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来看,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势减弱,下跌城市个数减少、多数城市跌幅收窄。特别是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改善,表明经历过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一轮密集的房地产政策的放松,市场预期逐渐改善,后续量价有望继续持稳回升。
2.俄乌事件的影响:我们复盘历史较为典型的局部战争前后相关市场的资产价格的表现发现,资产价格对于战争的交易有一定的短期性,并不改变中长期的趋势。俄乌战事升级后,美国利率期货市场反映的预期加息次数明显下调,但是截至2月25日最新的数据显示加息预期有所反弹,我们预测市场短暂消化俄乌战事之后,又将回到高通胀和紧缩的叙事中来。
下周关注:中国2月官方PMI、美国2月非农、政协两会召开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具体产品、业务的推介以及相关品种的操作依据和建议,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自负盈亏,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05
-
存款利率连降,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该如何选择?
2025-07-28 13:05
-
牛市信号渐显,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稳稳把握机会?
2025-07-28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