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抢收预期变现 棉花期货突破万九高位
发布时间:2021-9-29 18:37阅读:598
新疆棉花上市抢收火热场景刺激下,棉花价格大幅度上涨。周三,棉花期货盘中突破万九这个数年高位,隔夜外盘也大幅走高,周二美棉突破100美分/磅的十年高位。
新棉抢收预期变现
9月25日,新疆手摘棉开始正式大面积采摘收购,北疆收购价在8-8.5元/公斤,棉农要提高0.5-1元/公斤,对应的棉价都在17500元/吨之上。南疆各大棉区10月上旬将进入大面积集中采收期,南疆手摘棉的价格从初期的11元/公斤下降到10元/公斤,价格基本符合之前的抢收预期下的成本。
上个月棉花主力上涨至18500元的时候主要支撑之一就来自于新棉抢收的预期,现在的时间节点,新棉开始正式收购,可谓是抢收预期变为现实,但并不代表着上涨预期完结,抢收的问题这几个月以来一直都有预期,市场也因此导致一波资金抢跑入场大幅抬升价格的行情,虽然现在收购开始了,但是导致抢收的原因一直都在,问题依然没有办法解决,且短期并没有缓解的迹象,所以市场虽然早已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并没有办法解决,无解的问题落地了就是继续发酵的后果了。
抢收现在没有缓解的主要原因是新建的加工厂和不断上涨的承包费导致新疆棉花加工厂吃不饱的问题愈发严重,众多轧花厂的投产对应巨大的产能导致抢收从预期变为现实,叠加种植成本的提升,棉花价格被一步步逐步抬升,且时间远早于去年同期,这成为当前棉花和棉纱市场的主导因素,籽棉抢收期间棉花价格易涨难跌。
能耗双控政策升级,限电停产波及面广
2020年以后,碳中和将是中国产业变革最坚定最确定的主基调,它引领着供给侧改革,带动人类新消费习惯的转变,重塑全球能源产业新格局。而能耗双控不仅是碳中和的必然要求,更是在后疫情阶段的关键时间节点保护我国制造业长远发展的一剂良药。上周末国内双控继续升级,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多地,纺企,织厂,印染厂开工受限,其中尤以织厂和印染较为严重。
疫情爆发后我国很短的时间就控制住疫情进而恢复生产,虽然需求端并必同步复苏,比如棉纺织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终端和依靠出口贸易为主的行业恢复相对偏慢,所以导致很多产业的上游产能和产量快速恢复,但出口和需求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棉花进口来源地以及下游棉纺织制品加工和出口集中的东南亚地区疫情却反复发酵,对应的外部产能和需求并未有效恢复,阶段性的导致我国棉纺织行业的外部需求一度大增,订单疯狂涌入中国,但是替代性需求恢复和国内的内部需求恢复共振并不是可长期持续的,东南亚加工区和欧美等地生产恢复后将导致整个行业的外部需求和替代产能流失出我国,而在这期间还叠加着原材料的疯狂涨价和海运的疯狂涨价,结果就是产量增加,出口量增加但利润微薄,很多企业只能通过扩大产能提高产量来维持利润,这也会加剧后疫情时代各国生产恢复后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踩下刹车,提前布局,优化产能,调整结构,倒逼产业升级将是避免未来面临冲击的有效手段。
对棉纺织产业链来讲,此次能耗双控政策是范围大深度广的政策,涉及生产加工和出口等各行各业,在棉纺织加工主要的江浙和两广区域尤其较多,在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期间如此大力度的限制措施势必导致整个行业短期加工生产和供应出现急剧压缩的现象,虽然上游的供应和采摘在持续,但未必能有效落实加工企业甚至到下游的终端需求企业,供需矛盾的阶段性错配也给了市场释放情绪的良好时机。
短期在美棉大涨的提振下,在国内新棉抢成本高企的支撑下,上游产业热情高涨,旺季即使不旺也仍有期待空间,抢收期间易涨难跌,一个半月以后,收购完成后随着上市量逐渐增大,需求的动向将成为市场主导,如此高的价格能否有效传到至下游仍需多方配合,需求如不能提供更多亮点则谨防后期棉价先扬后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15811037353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