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短期承压下行,长期无须悲观
发布时间:2021-8-27 09:09阅读:307
郑重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从业资格证号:F3006821 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3752
期货开户,商品期货开户,股指期货开户,原油期货开户,商品期权,股指期权,场外期权,基金投资(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企业套期保值等;
联系人:胡经理
手机:18013899938
微信:18013899938
QQ:1813627901
文:陈春雷
从业资格号: F3032143投资咨询证号:Z0014352玉米主力01合约承压下行,创年内新低。随着受灾等因素消化,新作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及恢复性增产的压力临近。尽管玉米社会库存持续消耗,屯粮主体挺价惜售,但是随着国内进口玉米通过拍卖持续投放市场及谷物替代,供应上并未短缺。随着早熟玉米上市,新作的上市也已经不远。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进口玉米步伐稍缓,但美玉米进口成本优势仍在。需求上饲料产能继续增加,生猪需求惯性增加,亏损及高成本仍困扰养殖端。深加工方面有所回暖,整体开机率相对仍低,下游需求受疫情影响偏弱。 一、玉米期价创年内新低玉米主力01合约承压下行,创年内新低,最低触及2487点。从最高点2926已累计下跌439点。技术上来看,均线级别的空头格局扩大,是否转势仍有待观察。玉米现货价格南北分化,鲅鱼圈港口玉米收购价稳中趋弱,由2630元/吨回落至2610元/吨左右;蛇口港玉米价格坚挺,由2810元/吨走强至2870元/吨左右。
二、新作增产压力临近随着玉米受灾因素影响消退,新作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及恢复性增产的现实临近,天气可影响的时间窗口减少。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处于吐丝灌浆至乳熟期,长势较好。尽管新作方面带来增产压力,不过玉米社会库存持续消耗的大背景下,整体供需偏向紧平衡,增产影响偏向短期。
三、进口玉米节奏稍缓据中国海关总署:2021年7月国内进口玉米286万吨,同比增长213.2%,环比下降19.9%。从进口量能来说,玉米进口维持较高水平。不过国内增加玉米进口本意是调节国内余缺,当前国内新玉米上市期不远,供应将快速增加,届时进口节奏或将放缓。从进口成本看,国内对政策性进口玉米免征增值税,美CBOT玉米维持震荡,美玉米到港成本较国内港口玉米价格仍有优势。总的来说,进口玉米有效补充了国内玉米市场需求。
四、需求支撑仍在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7月全国饲料产量为2556万吨,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13.1%;生猪继续贡献增长力,而禽料有所增长但较去年仍下降,水产维持季节性增长。不过猪价仍然低迷、养殖成本高企,行业亏损困境短期难改。饲企替代现象普遍,一定程度压制玉米需求。而深加工方面需求不算乐观,尽管淀粉企业开机率有所回升,但较往年相对偏低;淀粉库存缓降;疫情仍未得以彻底消退,淀粉下游需求仍受压制。总的来说,玉米需求支撑还在,但增长短期受限。
五、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技术上玉米主力空头格局延续扩大,是否转势需继续观察。从供需上来说,尽管新作玉米增产丰收存可能存在,进口与替代补充市场需求,但因社会库存持续消耗,整体供需仍偏向紧平衡。进口玉米虽维持高位,新玉米上市期不远,国内或调节进口节奏稍缓。需求上维持支撑,饲料产能惯性增长,养殖亏损困境短期难解;深加工需求偏弱。短期看来,玉米继续承压下行;长期则有支撑,无须悲观。
分析师声明作者具有中国期货业协会授予的期货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和公正,但文中的观点和建议仅供参考,客户应审慎考量本身需求。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报告版权归弘业期货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弘业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