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应该学些什么?(第二节)
发布时间:2021-8-3 16:23阅读:401
股票和基金,两融,期货,手续费实惠。
国企券商,入群联系QQ : 2696673262
接上一篇文章
2、股票公司分析名词
基本面:公司层面,是公司经营的基本状况,包括主营业务、财务状况、盈利水平、管理架构等;国家层面,是影响公司发展前景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包括银行利率、财政政策、汇率波动等。
技术面:股价波动后形成的各类技术指标,走势形态以及K线组合等。喜欢技术分析的人,一般认为市场行为包含了各种潜在信息,并且认为价格变化具有规律和历史会重演。
市值: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即 每股市场价格×发行总股数。整个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即为股市市值。
行业壁垒:是公司保护业务市场、排除竞争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常被比喻为“护城河”。本质上是行业垄断程度:于对在某一方向存在极大优势的企业,如百度的搜索业务,行业壁垒越坚固,公司的发展前景越好。
估值:对股市中,某一公司投资价值的评估,往往包括公司当前盈利状况和未来价值预期。每个人对公司的预期看法都不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
市盈率:也叫PE,计算公式为:当前每股市场价格(P)/ 每股税后利润(E)。它能反映投资回报年限,是常用的估值指标。
TTM:滚动市盈率(Trailing Twelve Months),属于市盈率的进化版,反映公司最新的估值水平。计算公式为:公司市值(P)/ 最近12个月总净利润(E)。
市净率:也叫PB,计算公式为:股价(P)/ 净资产(B)。它能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好坏,是常用的估值指标。尤其适用于依靠净资产增值盈利的公司,如各大银行、金融机构。
3、宏观名词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般表现为税收变化、国债增减和政府投资项目。
通货膨胀:市场上的流通货币数量过多,“钱多不值钱”,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通货紧缩: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减少,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物价随之下降。它往往伴随着企业倒闭、失业率激增、经济衰退等恶性后果。
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GDP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信心强弱。
CPI:物价指数,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其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也是国家财政政策的判断基础之一。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银行存款之外的流通现金 +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紧张程度,是基金周期波动的主要指标。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 + 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 + 居民储蓄存款。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压力,新闻里常说的货币供应量就是M2。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市场情绪、保障就业等),而采用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措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就是央行大量发钱救市,如特朗普在美股熔断后发2万亿美元救市。
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银行破产或者遭到蓄意挤兑(大量取钱),国内银行需要将部分钱寄存在中央银行。准备金的多少,影响了银行放贷规模,国家能借此间接控制货币流通量。下调准备金,鼓励银行给公司放贷,能刺激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五一假期股市休市安排来了,连休5天,这些事情提前规划!
2025-04-24 15:31
-
2025年五一国债逆回购操作攻略,6天收益轻松拿!
2025-04-24 15:31
-
2025年证券公司新客理财哪家高?(附理财收益计算器)
2025-04-24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