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脱离价格谈逻辑都是耍流氓
发布时间:2021-7-29 10:52阅读:215
连续两天的深度调整,泥沙俱下搞得人心惶惶的,有不少人问我看法,我的观点很明确:
从2440起来的这波牛市,依然在,并且后面还有波澜壮阔的行情。
为什么我最近这么重视大盘价值这个指数,因为这个指数里这些压舱石的蓝筹和金融股的估值和盈利水平,基本上锁死了大盘整体向下的空间。
现在的A股很病态也很极端,但是正是这种极端,带来了结构性牛市,同样也只能是结构性熊市,总有一部分股票在支撑着指数,很难看到系统性风险。
今天我发了个帖子:“如何保证慢牛,很简单啊,指数权重大金融整体趴窝,然后以半年度为周期,每个时间段只狂炒一两类板块,剩下板块单边下行,在这个过程中大金融偶尔表现一下,周而复始,十年牛市可期。”
其实这是一句调侃而已,但是却是现在市场的表现形式。
既然市场走成这样,没必要去猜测原因和强行解释,没意义的,更多的精力去发现能力圈内的机会才更重要。
比方说我最近看好的5G板块和大盘价值里面的很多蓝筹票,前者是科技股里面性价比和未来半年到一年业绩很有确定性的玩意儿,后者则是绝对的低估和黄金坑,无非是一时半会儿市场风格不待见而已。就简单拿中国建筑来举例,这种在手一万多亿的订单,近期拿单和上半年业绩都是超预期的央企,给个不到4倍的市盈率在市场上交易,你说市场先生不是神经病是什么呢?
市场上还有很多这种票的,未来几年发展起码都会超过国家GDP的增速,却按照几倍的市盈率在交易。甚至还有不少中小盘的股票,未来三年可以看到20%以上的年化增速,但是市盈率却只有10+倍而已。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东西不符合国家政策啊。
是的,周末有个言论刷屏了,并且这个逻辑在A股一直扩散到今天上午收盘:
“什么是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资本市场等。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看清这一大趋势,至关重要。每个企业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 ”
很多被转发的热门文章里面,基本表达也是这个意思。
这句话放在公共价值讨论层面,肯定没问题。但是如果一个投资者用这个逻辑去给自己洗脑然后高位买入,那最后只有接盘的命运。因为在股票市场上,这种观点和一致性的到来,后面的结果都不太乐观。
因为在投资领域,所有脱离价格谈逻辑都是耍流氓。
曾经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候,dotcom类股票,带着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梦想,炒作到市梦率,甚至有人嘲笑巴菲特老了,最后呢?
曾经2015年创业板泡沫的时候,我记得不少股评说双创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那是“改革牛”,探讨市盈率已经过时了,要靠市梦率,靠格局,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
最近,“改革牛”、“大趋势”、“不要看价格,要看产业发展”这种言论又跃然纸上,充斥在媒体头条里面,而且这次还赋予了更宏大的叙事逻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是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话放在什么时代背景下都没有错。控制资本扩张搞垄断,防止提高人民生活成本,这也没错,但这东西,早一百年美国就在搞反托拉斯了,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为什么最近特别洗脑?特别多人喜欢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来解释这些?
说白了,就是强行去解释这个市场,非要把市场的逻辑,放在一个时代背景下,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人谈问题从来不谈尺度,讲买卖从来不报价格。
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可能大家更好理解这种宏大叙事逻辑有多搞笑。
宁德时代,符合国家大方向吧,新能源碳中和对吧,现在公司卖你十万亿,你买么?
招商银行,资本吸血是吧,国家不支持是吧,现在公司卖你100亿给你,你买么?
腾讯,互联网吸血是么,反垄断是吧,现在公司卖你1000亿给你,你买么?
甚至新东方,现在顶着这个巨大的压力,现在真要10亿出手求收购, 我估计都一堆买家。
我想这都不用算账就能想明白的吧。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起码谈事物的时候,是二元的,凡是都有个度量衡,你炒股票还要看今天成交量呢对吧。
上述那种所谓大势的言论,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种话什么感觉,我第一次看到,而且看到很多大V写评论转发啥的,我感觉就是句废话啊,这不是常识么??
哪个国家发展起来不是点科技树?不是政府想办法控制资本垄断?不是尽量让老百姓活的好一点舒服一点?
美国别看现在服务业占比高,几十年前也是妥妥的工业大国。就算是日韩,服务业这么发达,不也诞生出来三星三菱等高端制造么?
一个周末,一个教育政策引发的市场联想,我想监管层可能都没想到市场搞出来这么多解读,反应这么大。不仅把教育干沉了,简直好像要抛弃第三产业了。
十四五规划里面不是还刚提出来内循环和外循环么?消费刚过去半年就不香了?
说白了,市场上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的,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做考证,无脑转发,被市场人士各种洗脑而不自知,还认为逻辑自洽。
一个基本事实就是,我国从2010年开始就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全球占比在30%,制造业,早就是立国之本,根本不是今年去年前年才开始重视的。
要不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到底是怎么来的?纯靠低端加工业么?拜托,那是2000年初的事儿了好么?
站在真的大局观上,国家的产业政策,一直是可预期是可持续的,就拿教育公平来说,2018年就提出来了,只是很多人不死心,觉得不会真拿着个说事儿,结果GG了。
房地产,房住不炒,我记得最早是0708年就提出来了吧,只是各种原因,没那么好解决而已。
你如果细心观察,哪怕每天看看新闻联播,没有一个政策,是很突兀的,都是一脉相承,早就开始这么做工作了,你看到突然的教育板块的崩溃,不过是量变引起质变了。
比如: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节选自《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二章节之《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9月10日),书籍成册出版于2020年12月。(本来这段话想发原照片上来的,不知道为啥发不出来,感兴趣的大家自己查阅吧,349页)
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再不济看看《新闻联播》,真的,不要再人云亦云了。
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投资者,不要被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废话给蒙蔽了双眼,这些口号看上去很有逻辑,其实都是老生常谈的解释性文学,因为很多人靠编造这种词汇而生。
如果看看博您一乐,也就算了,如果听到这种话,一腔热血,动用杠杆,高位接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是却会押着相似的韵脚。每一轮股市潮起潮落,最后都差不多。
并且记住了,所有脱离价格谈逻辑的都是耍流氓。
PS: 本来今天想给大家搞点心理按摩谈谈市场结构的,展开来讲讲最初的结论,一不小心写偏题了,如果明天还是这样跌,我再继续谈吧,但其实过去的文章已经谈了无数遍了,同样是老生常谈。以上纯属胡扯,不构成买卖依据。
愿您做个独立思考的个体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