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熊市的终局思维
发布时间:2021-7-29 10:53阅读:213
牛市和熊市,是风险偏好波动的结果。风险偏好像钟摆,总是在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这两极摇摆。
钟摆的一极是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极为乐观,另一极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极为悲观。既然是“绝大多数”,意味着大部分人都无法通过判断极值,在牛熊切换中高抛低吸赚钱。
也许少数天赋异禀的人,能够对极端情绪有所感受,偶尔成功逃顶。由于股市长期来看总是上涨,在牛市中逃顶的人,每判断错一次,就卖飞一次。这个观点放在A股指数上似乎没什么说服力,放在具体公司上,便很容易理解。格力电器、海天味业、爱尔眼科、恒瑞医药、贵州茅台这些公司买过的人很多,多少人通过高抛低吸赚到比长期持有的人更大的收益?
可见,通过判断市场赚取超额利润或者说避免损失并不是好办法(这里有一个例外,是宽基指数)。
那么,有没有更稳妥的方法应对牛熊波动?
每一轮大级别调整后,市场的风险偏好都会收敛一段时间。资金会往质地更好,估值更合理的股票流动。这类公司可能调整的时候没少跌,但反弹得很快,一轮调整下来,最终跌幅小于市场平均值,再久一点,又新高了。
于是,思考切入点便从“熊市什么时候会来”,换成“熊市来了怎么办”。
有了这个思维,我们就可以把行为模式从判断改为应对,从看市场改为看企业。又回到巴芒的路上——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
钱最终流向哪里,这是一个终极思维。
顿哥看公司喜欢自上而下,强调模糊的正确,因此总是优先看行业,其次才是公司和价格。
站在2021,哪些行业会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从一个东方小国,变成亚洲强国,未来可能成为世界级强国,在这个过程中,商业边界和国力边界同步,范围越来越大。
因此,这样的行业最好具备三个条件:足够大,可持续,可对外输出。
新能源
能源行业足够大,中国对能源进口依赖程度高,一直存在战略风险。新能源有可能打破这一现状,让中国未来从能源进口国变成输出国,光伏和风能产业已经领跑全球,让我们看到希望。风光从技术上看是老行业,但从市场层面看,还是一个很新的行业,未来会是牛股的摇篮。
电动车
汽车是德日的支柱产业,也曾是美国的支柱产业,可见它足够大。马斯克敲开松下大门的那一刻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有可能让全球汽车第一梯队加了个新名字——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产业链上,除了芯片外,中国企业都已经具备和欧美日竞争的技术和产业条件,空间广阔。
高端制造
制造业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得以快速壮大的基础,随着工人成本的上升,低价值产业慢慢会向东南亚转移,未来必将向高价值化转型,中国这个世界最强大、最完整的产业链储备也支持这样的转型。高端制造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可能会像德国一样,诞生很多隐形冠军。
大健康
健康是刚需,市场容量取决于老百姓钱包的厚度。集采只能影响特定企业,无法缩减市场整体规模。集采可以让一万元的心脏支架降到几百元,却无法阻止一颗牙的费用从5千涨到1万。待大健康行业估值因集采而重新定价后,这个行业依然有配置价值,依然会牛股倍出,单国产替代就已经是极大的市场。一个14亿人口大国的医药一哥恒瑞才3500亿市值,医药行业集中度提升还有巨大的空间。
以上行业仅是举例,投资价值还要考虑企业和估值。讲的都是市场需求和行业潜力,和政策无关。政策只是行业的催化剂,我从来不认为凭单一政策或者政府意愿就能够做好一个一级行业。当然,反过来就不好说。
市场不可以事先预测,但可以事前应对,坚持这个原则后,搞不好还能赚点市场的钱,权当意外之喜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6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6
-
券商持续看好,半导体ETF究竟怎么选?
2025-11-03 09:2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