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投放铜铝锌国家储备,加大调控,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发布时间:2021-7-23 09:15阅读:290
在昨日国家发改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委新闻发言人袁达,价格司司长万劲松就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铜铝锌国储投放、猪价调控等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
大宗商品整体回落,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分批次投放铜、铝、锌国家储备
“5月中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多次赴有关交易中心、地方及重点企业进行联合调研和专项调查,督促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组织完成首批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万劲松昨日在回应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时表示,目前看,上述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万劲松说,数据显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钢材、铜、铝等价格比5月份的年内高点下跌3%—14%,带动6月份PPI环比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3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下一步,万劲松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测,组织好后续批次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情况。持续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据了解,7月5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通过网络公开竞价方式投放了第一批国家储备共计10万吨,其中铜2万吨、铝5万吨、锌3万吨。200多家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企业参与竞价,成交价格比当日市场价格低约3%—9%不等。
对于第一批国家储备铜、铝、锌投放的实施效果,袁达在发布会上回应表示,目前看,此次投放初步达成了预期目标。市场普遍认为,储备投放释放了国家开展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积极政策信号,稳定了市场价格预期。同时,定向投放为中下游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了补充库存的机会窗口,并降低了部分企业原材料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国务院部署,继续分批组织开展铜、铝、锌储备投放,进一步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详细情况请大家关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有关公告。”袁达说。
对于今年第二批国储局有色金属(铜、铝、锌)抛储将继续进行,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冯达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主要聚焦于第二批国储抛货是否会对抛储数量和折价幅度有动态调整。“我们认为如果动态调整高效有力,则市场多头资金可能会暂时偃旗息鼓,但如果第二批抛货仍然数量低于预期、折价小于预期,则多头资金可能会视抛储为调控影响不确定性落地。”
展望有色金属下半年走势,顾冯达表示,投资者需要警惕包括粮食、燃料及金属资源相关的供应链扰动,面对短期难以收紧的货币政策及各国政府不约而同推行的绿色能源新政,以铜、铝为首的有色金属下方结构性支撑较强,但上方面临政府调控及前高压力。
“预计在7月下旬,市场会聚焦国储第二批抛货价格和数量选择是否冲击前高。短期来看,铜、铝价格分别处于70000元/吨和20000元/吨的重要心理关口,若突破可能监管层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顾冯达认为,投资者未来应持续关注“双碳”政策的影响、有色金属累库拐点和多空头资金变化。
从铝的供需面来看,新湖期货研究所有色金属研发总监孙匡文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有消息传第二批投放量将较第一批大幅增加。但考虑到国储局储备铝在80万吨左右,即便第二批投放量大增,但一次性投放超20万吨的可能性不大,这对日消费量超10万吨的市场影响仍非常有限,不会根本性扭转当前市场供需基本面。
“不过,如果第二批投放量达到接近20万吨水平,对市场短期仍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加之当前正处于消费淡季,短期较大规模的抛储有望使得价格有一定幅度的回调。但在供应干扰担忧持续的情况下,叠加中长期供应瓶颈预期,铝的价格底部支撑仍较强。”孙匡文说。
收储“托底”下生猪价格或迎阶段性反弹
今年以来,受供应显著改善、需求有所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6月2日,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发布以后,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按照预案规定,国家发改委于今年6月16日和28日两次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警信息,提示养殖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在进入一级预警区间后,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了猪肉储备收储。同时,国家发改委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收储工作,形成“托市”合力,稳定市场预期。
据了解,目前,两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已在7月7日、7月14日完成。商务部7月19日最新消息显示,为稳定市场预期,维护猪肉市场平稳运行,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开展本年度第三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并定于7月21日实施公开竞价收储。
从目前生猪价格来看,万劲松昨日回应称,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来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短暂跌破5:1以后迅速反弹,上周已回升至5.85:1,养殖户信心有所恢复,集中出栏现象有所缓解。
对于未来生猪价格的走势,万劲松回应称,随着中央和地方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加之今年1—2月新生仔猪量减少,经过约半年左右的育肥期,会对7—8月生猪出栏产生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可能将继续呈阶段性反弹态势。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持续跟踪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达到预案规定及时开展收储,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必要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调控调节力度,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万劲松说。
对于当前的猪肉收储政策,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猪肉收储的作用是托底,并不是助推价格的快速上涨。从当前来看,短期内生猪市场价格要走出低谷可能比较困难,但随着中央和地方同时启动收储,必然会增加生猪的采购和屠宰,对生猪价格形成托底作用。对于养猪人来说,收储也传递出一个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的信号,价格也不会再出现深度的下跌。
从期货盘面来看,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期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整体呈现17500—19000元/吨横盘振荡的态势,对现货的升水较上月已经大大缩小,但仍然接近3000点。
申万期货研究所农产品(5.47 +0.37%,诊股)(行情000061,诊股)高级研究员徐盛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近日,在国家收储政策“托底”提振下,生猪价格在前期现货下跌后出现企稳,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
方正中期期货生猪研究员徐菁认为,近期期货盘面相对较为坚挺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市场对猪价季节性上涨的预期,二是肥猪存栏逐渐去化,三是近期湖南、四川部分地区非瘟疫情有加重的态势,出现小体重猪源抛售的现象,有观点认为会一定程度上透支8—9月的出栏。加之国家连续三次收储稳定猪价,现货端也没有像前期继续大幅下跌的动能。
“总体而言,目前生猪供给过剩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但在绝对价格偏低以及收储情绪的支撑作用下,生猪下方空间有限,后期期货价格有望维持整理态势。”徐盛说。
徐菁也表示,目前来看猪价下有政策托市,上有出栏压力,短期内不具备大涨大跌的条件。
从生猪养殖利润来看,徐盛表示,上半年现货连续阴跌导致养殖利润持续下降,自繁自养在盈亏平衡线附近、外购仔猪养殖和专业二次育肥已出现大规模亏损。
“随着养殖效率的提升行业去产能的速度放缓,明年一季度以后生猪出栏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推荐提前逢高布局LH2203或者LH2205合约空单,跨期方面可考虑参与 1—5 正套。”徐菁说。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生猪”,可获得关于生猪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大宗商品整体回落,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分批次投放铜、铝、锌国家储备
“5月中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多次赴有关交易中心、地方及重点企业进行联合调研和专项调查,督促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组织完成首批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万劲松昨日在回应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时表示,目前看,上述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万劲松说,数据显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钢材、铜、铝等价格比5月份的年内高点下跌3%—14%,带动6月份PPI环比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3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下一步,万劲松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测,组织好后续批次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情况。持续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据了解,7月5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通过网络公开竞价方式投放了第一批国家储备共计10万吨,其中铜2万吨、铝5万吨、锌3万吨。200多家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企业参与竞价,成交价格比当日市场价格低约3%—9%不等。
对于第一批国家储备铜、铝、锌投放的实施效果,袁达在发布会上回应表示,目前看,此次投放初步达成了预期目标。市场普遍认为,储备投放释放了国家开展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积极政策信号,稳定了市场价格预期。同时,定向投放为中下游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了补充库存的机会窗口,并降低了部分企业原材料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国务院部署,继续分批组织开展铜、铝、锌储备投放,进一步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详细情况请大家关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有关公告。”袁达说。
对于今年第二批国储局有色金属(铜、铝、锌)抛储将继续进行,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冯达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主要聚焦于第二批国储抛货是否会对抛储数量和折价幅度有动态调整。“我们认为如果动态调整高效有力,则市场多头资金可能会暂时偃旗息鼓,但如果第二批抛货仍然数量低于预期、折价小于预期,则多头资金可能会视抛储为调控影响不确定性落地。”
展望有色金属下半年走势,顾冯达表示,投资者需要警惕包括粮食、燃料及金属资源相关的供应链扰动,面对短期难以收紧的货币政策及各国政府不约而同推行的绿色能源新政,以铜、铝为首的有色金属下方结构性支撑较强,但上方面临政府调控及前高压力。
“预计在7月下旬,市场会聚焦国储第二批抛货价格和数量选择是否冲击前高。短期来看,铜、铝价格分别处于70000元/吨和20000元/吨的重要心理关口,若突破可能监管层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顾冯达认为,投资者未来应持续关注“双碳”政策的影响、有色金属累库拐点和多空头资金变化。
从铝的供需面来看,新湖期货研究所有色金属研发总监孙匡文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有消息传第二批投放量将较第一批大幅增加。但考虑到国储局储备铝在80万吨左右,即便第二批投放量大增,但一次性投放超20万吨的可能性不大,这对日消费量超10万吨的市场影响仍非常有限,不会根本性扭转当前市场供需基本面。
“不过,如果第二批投放量达到接近20万吨水平,对市场短期仍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加之当前正处于消费淡季,短期较大规模的抛储有望使得价格有一定幅度的回调。但在供应干扰担忧持续的情况下,叠加中长期供应瓶颈预期,铝的价格底部支撑仍较强。”孙匡文说。
收储“托底”下生猪价格或迎阶段性反弹
今年以来,受供应显著改善、需求有所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6月2日,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发布以后,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按照预案规定,国家发改委于今年6月16日和28日两次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警信息,提示养殖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在进入一级预警区间后,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了猪肉储备收储。同时,国家发改委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收储工作,形成“托市”合力,稳定市场预期。
据了解,目前,两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已在7月7日、7月14日完成。商务部7月19日最新消息显示,为稳定市场预期,维护猪肉市场平稳运行,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开展本年度第三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并定于7月21日实施公开竞价收储。
从目前生猪价格来看,万劲松昨日回应称,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来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短暂跌破5:1以后迅速反弹,上周已回升至5.85:1,养殖户信心有所恢复,集中出栏现象有所缓解。
对于未来生猪价格的走势,万劲松回应称,随着中央和地方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加之今年1—2月新生仔猪量减少,经过约半年左右的育肥期,会对7—8月生猪出栏产生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可能将继续呈阶段性反弹态势。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持续跟踪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达到预案规定及时开展收储,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必要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调控调节力度,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万劲松说。
对于当前的猪肉收储政策,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猪肉收储的作用是托底,并不是助推价格的快速上涨。从当前来看,短期内生猪市场价格要走出低谷可能比较困难,但随着中央和地方同时启动收储,必然会增加生猪的采购和屠宰,对生猪价格形成托底作用。对于养猪人来说,收储也传递出一个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的信号,价格也不会再出现深度的下跌。
从期货盘面来看,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期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整体呈现17500—19000元/吨横盘振荡的态势,对现货的升水较上月已经大大缩小,但仍然接近3000点。
申万期货研究所农产品(5.47 +0.37%,诊股)(行情000061,诊股)高级研究员徐盛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近日,在国家收储政策“托底”提振下,生猪价格在前期现货下跌后出现企稳,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
方正中期期货生猪研究员徐菁认为,近期期货盘面相对较为坚挺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市场对猪价季节性上涨的预期,二是肥猪存栏逐渐去化,三是近期湖南、四川部分地区非瘟疫情有加重的态势,出现小体重猪源抛售的现象,有观点认为会一定程度上透支8—9月的出栏。加之国家连续三次收储稳定猪价,现货端也没有像前期继续大幅下跌的动能。
“总体而言,目前生猪供给过剩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但在绝对价格偏低以及收储情绪的支撑作用下,生猪下方空间有限,后期期货价格有望维持整理态势。”徐盛说。
徐菁也表示,目前来看猪价下有政策托市,上有出栏压力,短期内不具备大涨大跌的条件。
从生猪养殖利润来看,徐盛表示,上半年现货连续阴跌导致养殖利润持续下降,自繁自养在盈亏平衡线附近、外购仔猪养殖和专业二次育肥已出现大规模亏损。
“随着养殖效率的提升行业去产能的速度放缓,明年一季度以后生猪出栏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推荐提前逢高布局LH2203或者LH2205合约空单,跨期方面可考虑参与 1—5 正套。”徐菁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请问生猪期货上市之后,国内的猪肉价格会不会涨?
生猪期货上市后可以直接开户交易的,联系我开户手续费更加优惠。
国家发改委称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特殊价值,稀土板块是不是又要涨了?
您好,中国本就是稀土大国,资源丰富,很多国家需要从国内进口稀土,所以其实整个板块未来很有发展
后市猪肉价格会怎样走势?
您好,2017年生猪市场依然处于供应相对偏紧状态,预计全年均价将在16-17元/公斤之间,且上半年猪价或高于下半年,高价或出现在5-6月,高点将破17.5元/公斤;预计仔猪价格有望在30-35元/公斤
猪肉价格下滑,要稳定猪肉价格,我想参与大宗商品市场,怎么交易?
您好目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要稳定生猪价格,国家也会依据情况收储想要参与到生猪市场,可以开一个生猪期货账户,利用杠杆,以小博大,参与市场投机一:生猪期货交易代码LH交易单位16...
国家发改委:猪肉价格进入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本周国家将投放今年第4批中央猪肉储备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9月19~23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30%,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按照预案规定,国家将于本周投放今年第4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联动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呈上升态势,生猪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建议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决策,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
国家发改委:猪肉价格进入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0月10~14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当前生猪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建议养殖场(户)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不盲目压栏惜售,不盲目开展二次育肥,防范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