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顺洁柔,为何我能不惧波动
发布时间:2021-7-22 11:28阅读:252
最近,很多朋友留言,说中顺洁柔近期跌的实在太惨了,公司怎么了?是否因刘金锋的去留传闻对公司影响很大?是否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中下游生产端成本承压?这个价格是否又可以买了?
这样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只要关注的股票大涨或者大跌,盯着股价的朋友就会出现这样的疑惑。
今天我以中顺洁柔为例,谈谈我自己的投资持仓为何不惧大幅波动,不一定正确,供朋友们参考,也欢迎大家提出否定意见。
一、股价涨跌从来都不应该是买卖依据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洁柔今年的走势:洁柔股价从去年12月31日的20.25元涨到今年6月2日的最高35.12元,最高涨幅73.4%;然后一路下跌到7月19日收盘的22.14元,今年涨幅还剩9.3%了,短短一个半月跌幅约37%。这走势也算是大涨暴跌了,所以关注的朋友就着急了。
对于这些朋友的困惑,我猜测大家的真实思想是这样的:股价大幅下跌,那我必须弄清楚下跌的理由,不然心理不安,至少我搞清楚下跌的原因了,才能为后期买入或者卖出做决策依据。(这个逻辑看似非常有道理对吧。)
试问,资本市场上百年,有听说过哪位投资大神(包括巴菲特)是通过弄清楚股价涨跌原因做决策,而后投资赚钱的吗?
答案是没有。
股价涨跌的因素太多太多,市场环境、宏观经济、公司治理、竞争格局以及交易者情绪等等。如果我们真的非常幸运,从众多因素中找到某个导致股价涨跌的真实原因,客观讲,那只是巧合。
我们不能靠巧合做投资。
所以,不要盯着股价涨跌,股价只有走出来之后我们才发现,哦,原来这是一波上涨行情,后悔没有多买一些;或者到下跌行情确立后,后悔没有在高位减仓。事实上,依据过去的股价走势来决策未来的投资,错误概率极大。
说回中顺洁柔,高点下跌37%了,已经跌了很多了,是不是就一定跌到位了?后期还有多少下跌空间?这个价位买入是否就能很快涨上去?显然没有人能依据过去股价涨跌幅来回答这个问题。既然按照股价涨跌无法做出投资决策,那么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中分析股价涨跌的原因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一定要为中顺洁柔这次大跌找原因,我认为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股价涨多了,情绪使然。如果将时间周期拉长看,洁柔从2018年年底以来股价就持续上涨,最高累计涨幅近350%,且中途没有太明显的调整。股价经过3年多的上涨,估值不再诱人,获利者也有了出货意愿,出现这样一波调整也在情理之中。
(是不是感觉是废话,没错,就是废话,一切为股价涨跌找理由的话都是废话。)
二、中顺洁柔瑕瑜互见
以下是我这两年跟踪洁柔以来对公司的基本印象,选择的分析角度和数据有很强的个人偏好,仅仅作为悠然自己思考的依据:
1.聚焦主业:公司创始人邓颖忠,1979年开始从事纸质行业,拥有40余年的行业经验。从一个5名员工的作坊起,到员工超百人,产值超百万的乐新纸厂;从无到有开发出来的中国第一代卫生纸机,实现公司从工业用纸转向生活用纸转型,到中顺洁柔很快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40多年来,中顺洁柔成为了一家总市值超过数百亿元的上市企业,邓颖忠老先生一直聚焦造纸主业,洁柔成为国内生活用纸行业的“第一梯队”。
2.产品刚需:生活用纸,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的必需品,消费人群从婴幼儿到老人,消费场景从家里到办公室、餐厅等公众场合,都有对生活用纸的需求。吃早点、吃夜宵,走在路上吃零食都要擦擦嘴,擦擦手,以及热天擦汗,上完厕所要擦PP,可以说,生活用纸是刚需。近年,消费升级趋势下生活用纸量价提升,作为头部品牌的洁柔,份额长期提升受益明显。
3.成长强劲:过去的五年,公司主营收入从2015年的29.2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8.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8.7%;净利润从2015年0.88亿元,增长到2020年9.06亿元,5年增长了近10倍,增速惊人;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归母净利润也飞速增长,ROE从2015年到2020年分别为3.69%,10.21%,12.28%,12.67%,16.42%,19.86%,ROE增速5年5倍。
4.辛苦生意:造纸行业纸浆成本占比为40%到60%,加上期间费用率为25%到29%,再除去生产纸巾的各项费用,主营利润率在10%左右,利润确实不高。从这些财务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生活用纸赚的是薄利多销的钱。而薄利最大的弱点就是抗风险能力弱,上游原料涨价或者经济不景气都容易导致公司亏损,所以这个生意比较辛苦。
5.话语权弱:生活用纸行业上游木浆原料定价权在国外,下游大型卖场或者线上平台经销商都比较强势,所以中顺洁柔对上下游经销商的话语权比较弱,这从公司财报的“应付预收 - 应收预付”几乎年年为负也可以验证,对上游难以赊账拿货,对下游还需要铺货销售,不属于躺着赚钱的生。
三、以洁柔为例简述我的买卖策略
投资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不论是基本面研究,还是技术面研究,都是为了提高买入赚钱的确定性。即使是茅台这种好股,如果不看位置随便买入,也可能把你折磨得死去活来,所以,买得便宜是投资盈利的唯一确定性。
以中顺洁柔为例,简述一下我买卖一家公司的决策策略:
1.公司深研:洁柔这家公司我持续跟踪了很久,除对比分析了公司最近五年的年报,还对公司生意逻辑、竞争格局、行业前景进行充分思考论证,买入公司及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充分体验,还研究了创始人邓颖忠老先生的创业发家史,其儿子邓冠杰和邓冠彪的学习工作经历,人品性格等。(注意,自始至终我没关心过公司历史股价走势,重点是研究公司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即公司经营本身。)
2.买入计划:如果认同这家公司,有买入意愿后会对公司进行估值,并给出自己的买入计划。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左侧分批买入法,首先依据公司质地及赔率确定买入最大仓位,然后按照自己估值制定分批买入价格。一般我会依据公司定性给出5%、8%、10%不等的买入差价,最多加仓6次,跌得越多买入越多,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每次加仓价格和数量。最后就是执行交易策略。下图是我2020年11月制定的买入计划:

子女账户我给中顺洁柔最大仓位是40%(25万元左右),因为这个账户初始资金60万,理想状态是买入性价比较高的三家公司,每家公司33%左右的仓位,考虑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跌到我设定的最低买入,因此单家公司设置的最高买入仓位会高出初始资金的仓位比。
我的尝试仓基本就是我认为公司合理偏低估,然后一直跌一直买,预计买够仓位的综合成本是17.8元,对应230亿元左右的估值是重仓持有感觉比较舒服的成本位。
3.动态跟踪:我基本不太关注短期股价涨跌,一般结合半年报或者年报每半年会对公司进行一次重新估值,然后根据新估值调整买入卖出计划。其他时间偶尔跟踪公司经营情况,只要经营情况正常,公司或者行业不出现黑天鹅,买入计划就会严格执行。
股价涨跌从来不是跟踪指标,也不是指导我买卖操作的依据。涨多了,从来不是获利卖出的依据;跌多了,也不应该是抄底买入的理由。涨多了还能再涨,跌多了还有腰斩的可能,没有人能预测涨跌,所谓老手死于抄底,新手死于追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4.卖出计划:买入公司股票的最终目标就是卖出盈利,因此决定投资一家公司时,我会同步制定卖出计划。一般是按照估值设置一个高估区间,然后分步卖出。
看过我前面分析洁柔的文章就知道,按照我对中顺洁柔的定性,这家公司我是按照中长期翻倍,中短期50%套利原则定性的。所以,对洁柔我最初的卖出计划如下:
持仓盈利卖出条件:
第一次卖出条件:持仓盈利50%,若公司业绩增长乏力,受上游涨价影响较大往后半年可能导致亏损的情况下卖出(定往后半年,是因为公司存货周期决定的,这由不同公司生意模式决定);若公司业绩增长依然强劲,未来半年业绩依然有保障,就继续持有观察。
第二次卖出条件:盈利翻倍,若公司业绩增长乏力,受上游涨价影响较大往后半年可能导致亏损的情况下卖出;若公司业绩增长依然强劲,未来半年业绩依然有保障,且股价没有严重透支继续持有观察;若股价透支超过未来2年的业绩增长,卖出。
持仓亏损卖出条件:
1.公司经营出现重大变故,最初的买入逻辑已经改变,不计成本卖出。
2.发现性价比更优公司标的,且新标的赔率大概率能覆盖现有持仓亏损,择机卖出换股。
四、复盘中顺洁柔走势,为何不惧股价大幅波动
我们现在复盘一下子女实盘账户持有洁柔的过程为何不惧股价大幅涨跌。
以下是我买入洁柔的实操记录:

可以看出,基于对公司的定性和定量跟踪,同时子女实盘账户处于筹建期间,账户资金充裕,而当时好公司已经涨幅较大,估值都不便宜,相比之下当时的洁柔性价比更高,所以12月4日初次买入尝试仓位时多买入了600股。
12月7日,基于尝试仓同样理由,再加仓了1000股。此时尝试仓已经积累到了2600股,落在了买入计划的第二次加仓区间,因此下次加仓应该是19.51元以下。
12月24日,公司最低股价达到19.46元,触发加仓价格,因此在19.54元又加仓了2000股,下次加仓应该是标黄的18.6元。
12月25日,触发了第三次买入价格,但是我并不是每天盯盘,所以错过加仓机会。之后,公司股价一路上涨,再也没有给加仓机会。
每次我建仓一家公司,都是希望买入后继续跌,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用半年甚至一年去建仓一家公司,然后慢慢等待丰收。
这种分批左侧买入策略优点是计划订好之后,就看市场给多大便宜,买多大仓位。边跌边买,可以不断的捡些便宜筹码,心态上会越买越舒服。万一像这次中顺洁柔一样,没有买够仓位,至少我有底仓可以享受股价上涨收益。缺点是需要有比较强的耐心,主动感受股价下跌带来的账户暂时亏损,且亏损状态需要买入更多,这需要对抗自己人性弱点。
上半年,中顺洁柔的股价走势就是没有再给加仓机会,股价就触发了我第一次卖出条件,当时我对公司经营进行了复盘,并在文章《中顺洁柔50%套利成功后,下一步是走是留?》中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思考,认为公司受益于木浆原料涨价,后期业绩依然强劲,值得继续持有。
短期股价的涨跌是无法预测的,短短一个半月把半年的涨幅给跌回去了,这对我而言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年初我的计划就是希望公司股价跌,好给我买入足够仓位的机会,相比持仓3600股翻倍,我更喜欢买足仓位之后的大涨。
为何赚了50%时不先卖出获利,等跌下来再买回去?
首先,我们投资要客观,不能用后视镜来指导自己的交易。假如现在股价不是跌了,而是继续上涨呢?你是否会后悔自己盈利50%就卖出了?所以投资一定不要人为做差价,凭借所谓的盘感去做差价,这不是我的能力圈。
其次,投资要盯着公司而不是股价,显然洁柔这半年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股价涨跌更多是市场先生情绪所致,过于盯着股价很容易错过翻倍牛股。
最后,投资要有格局观,梦想一下哈,洁柔这家公司有没有可能高于5年一倍的收益呢?过去10年中顺洁柔10年涨幅高达13.4倍,持有10年高于1年1倍的涨幅。当前公司市值不到300亿,按照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9亿测算,假如未来10年增速没过去快,保守15%的增速,持有5年是不是也可能到1000亿市值,是不是还有3倍空间?
当然,这是梦想。现在看,公司经营良好,业绩增长稳健,只要保持持续跟踪,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所以,无论短期,或者长期,做差价都不是好策略。
同样的,既然一切都在计划之中,30%-50%的价格波动又有什么影响!
基于公司客观分析后的“长远梦想”是一个神奇的条件,信则有,不信则无,反正悠然是经常按这个思路去度量公司和思考股价的,基于长期看好的逻辑没有变,耐心等待就是。
基于公司经营本身定投资策略,依据策略指导买卖交易,这个过程从来没有股价涨跌因素,因此,依据业绩持有一家公司是不惧股价大幅波动的关键因子。
通过本文,我想告诉大家,投资股票一定要先问问自己到底想赚什么钱?我们知道股价始终是由市场情绪和公司内在价值共同决定的,中短期来看,股价主要是由市场情绪来决定的,长期看股价围绕公司内在价值波动。
我的投资体系是基于公司分析赚公司业绩成长的钱,估值提升的钱只能算是市场奖励,就当中彩票。
就洁柔而言,短期股价可能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可能会持续低迷一段时间,只要公司经营正常,跌到合适价格我就加仓,加够了仓位就是等待,因为等待本就是投资的主旋律!
申明:本文仅为讨论交流,文中关于个股的操作或看法,充满极强的个人主观偏见,绝无荐股的意味,请坚持独立思考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有专业老师吗?我想要了解下中顺洁柔这支股票2023年三季报业绩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