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结构市中盈利?
发布时间:2021-7-12 10:23阅读:277
如何在结构市中盈利?
2021年上半年已经过去,暮然回首,很多投资人都在统计上半年的得失。那么,上半年A股市场各主流指数和基金的表现情况如何呢?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下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未来股市的行情又会怎么发展呢?
01 A股市场主流指数和基金的表现情况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A股市场各主流指数的表现情况。
在大指数里,2021年半年里表现最好的是创业板指数,涨幅超17%,创2015年以来新高;紧随其后的是科创50指数,涨幅14%,“双创”指数在上半年表现优异主要是因为上半年的半导体芯片、新能源里的光伏以及锂电、生物医药里的创新药等表现优异,而这些赛道中大部分权重股都集中在双创指数里。另外,上证指数的涨幅为3.4%,深成指的涨幅为4.78%,中证500指数涨幅为6.93%,沪深300指数几乎是平盘,上证50指数最弱,因为上半年跌了3.9%,也成为唯一下跌的成分股指数。
好了,回顾了指数的表现后,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基金的表现。上半年纯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10%,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在8%,主动权益基金收益在7.4%左右,被动指数基金收益在6.26%,而总体权益类市场基金的平均收益在7.19%。那么如果你作为一个投资人,上半年的收益超过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你就是跑赢市场的,你就是算非常成功的投资人了。
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盈利了呢?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6月30日收盘,A股总市值已达86.2万亿元,较2020年末的79.6万亿元增加6.6万亿元。按中证登最新披露的1.87亿自然人投资者来算,上半年人均盈利约3.5万元。在剔除年内新上市的245家公司合计的2.6万亿元市值后,今年上半年的市值增加了4万亿元,按此计算的话,上半年人均盈利为2.1万元。人均盈利3.5万?这一数字听上去很美好,但明眼人都知道,大多数股民逃不了被平均的命运。数据显示,若是不炒股,也就是今年收益为0的话,可以轻松超过32.6%的股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乐观点想的话,还有67.4%的股民是赚钱的。而基金投资作为近年来资产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收益率上稍强于股票投资。截至6月29日,今年上半年基金投资者平均盈利3.62%,略高于上证指数的3.4%。
02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下的价值投机
其实,今年上半年的市场结构性分化很大,看上证指数已经意义不大。去年表现靓丽的白马蓝筹股萎靡不振,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题材股,小票总体表现优异大票,是上半年的主要特征。但即便如此,行业板块的分化依然巨大,表现最好的依然是芯片、光伏、锂电等这几个主流赛道,其他的都是“陪太子读书”打酱油的。这样也好,一方面满足了上证不贵,就没有大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满足了大家对于价值投机的博弈需求。注意,为什么我说是价值投机,而不是投资,我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中国芯。目前A股的中国芯是港股的中国芯的股价的三倍,注意是三倍,不是两倍,所以是贵了200%。在6.30当天,A股的中国芯涨了最多5%,而港股的中国芯涨了最多只有3%,也就是贵的芯片,股价反而涨得更多。此外,最有意思的是,最近大家炒芯片股,A股的中国心虽然没有跟上芯片ETF的涨幅,但是好歹还是涨了一丢丢的。但港股的中国芯倒好,原地踏步,甚至还跌了一点。所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不解!
第二个例子,我其实还是想说创业板指数,顺便想说说人心。创业板指数从2015年的最高点4037点,一路下跌,哪怕2017年也不咋地,一直跌到2018年底的1184点,然后2019年年初做了一个双底后一路头也不回地拉伸至今,仿佛就是一轮牛市降临。其实,创业板里的公司还是那些公司,也许有些公司的基本面有变化,比如宁德时代等。但是,其实2017年到2018年,创业板就那么不堪么,而2019-2021年,这世界有那么大变化么?我只能说,所谓估值标准,所谓市场的审美,都是此一时彼一时,都是人心啊。如果说2015年那波创业板的牛市,主要原因是外延式并购,那么,现在这波起飞,原因是业绩优秀?非也。享受快乐的时候,永远绷着一根弦就好,小心门被突然打开。
我们常说,股市投资的最简单的法则,是无人问津时买入,人声鼎沸时卖出,这样无论投资股票还是基金,大概率错不了。然而,当下的市场,我们显然不是要判断底部,而是一个要判断局部泡沫化的市场应该如何操作的问题。一般而言,随着市场估值的抬升,随着市场逐步泡沫化,配置在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应该随着市场的上涨越来越低。从理论上讲,这样才能稳稳地实现盈利。
03未来市场预期
未来的市场,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的行情,可能会更难做。原因主要是美国还没有开始正式收流动性。美国加息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或者下一年年初,也就是2022年末这个时间点。但是QE可能再今年就开始缩减规模了,这一点美联储已经给过了预期,不过美股最近依然在新高,也是在逐步消化这个预期了。美联储其实向来管理市场预期做得比较好,不会搞突然袭击,他们甚至连加息的条件是什么都说得很清楚,基本上隔三差五就会跟大家汇报。所以,真的到2022年末开始加息的时候,其实市场也已经早就消化了这个。
加息不代表牛市终结。A股在2006-2007年那波行情,就是不断加息的,每次加息后低开高走继续走牛。美股也一样,2018年到2019年就是一个加息周期。因为加息往往意味着经济比较好,有一定的通胀预期。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往往加息到后面几轮,市场才会不行。所以,现在主要担心的,其实还是流动性的问题。因为全球在过去一年都是流动性溢出的状态,而现在疫苗已经开始在全球的主要国家开始普及,所以,随着疫情的控制,收流动性是大势所趋。其实从去年8月开始,A股这边就开始博弈全球收流动性的问题,创业板当时就出现了调整。但是美国那边其实流动性还没收,但是未来一定会收的。所以,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市场还会一直博弈这件事。只不过现在的区别是,过去半年是疫情只要一加重,各类所谓的“茅”们就又起来了。但未来半年,就未必这样了,要留个心。
另外,我个人认为美股是长牛的,但是,未来一两年可能会有比今年上半年纳指调整规模相当,或者更大级别的调整。当然,调整也可能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形式存在,然后调整完了才能再向上。对应的,如果未来美股出现较大级别的调整,其实A股也会跟一下。但是好处是,A股已经在春节后被提前爆破了一波,核心资产已经跌过一轮,消化了一次估值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