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备大爆发,买它!
发布时间:2021-7-7 14:12阅读:230
从去年开始缺芯现象,延续到现在,丝毫不见好转。
上个月发生的香港500万芯片被抢、深圳千万芯片被偷事件,告诉我们事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各类芯片终端需求持续旺盛,导致晶圆代工各制程产能严重不足。
国内的晶圆厂,因为产能紧张,只能优先满足长期合作伙伴,中小客户就算预先付款,也未必能按时拿到货。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各大厂商从3月份开始就纷纷公告扩产计划。
台积电、三星计划投资金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国内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也纷纷加大资本开支。
缺芯事件,也让老美意识到芯片产能的重要性,从去年开始陆续推出跟半导体有关的法案,其中还包括5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根据SEMI6月份发布的最新报告,今年全球将新建设19座晶圆厂,而明年将会增加10座。
其中,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将各新建8个晶圆厂,其次是北美,将新建6个。
一直以来,许多对半导体行业不太了解的朋友们都有一个严重的认知误区,那就是觉得中国芯片的主要问题在于制造工艺落后。
比如,看到台积电、三星的5nm芯片已经实现量产,正在聚焦3nm制程,就认为中芯国际的14nm、28nm工艺很落后。
因此,会觉得国内的当务之急是赶紧发展先进工艺,尽快向7nm、5nm冲击。
而事实是,中芯国际制造工艺虽然能达到14nm,但占收入比重极小,2020年为2%,2021年预期提升到4%。
28nm占营收的比重也仅为6%,大部分收入还是依赖成熟工艺,即90~45nm。
相比于制造工艺落后,国内芯片产能过低才是更大的问题。
造芯片,不是只需要光刻机就行了,还要经过刻蚀、沉积、离子注入、清洗、氧化、检测等环节,缺一不可。
目前中国最不缺光刻机,DUV光刻机可以正常购买,真正缺的是其他环节被美国把持的设备。
最近,美国又开始限制28nm设备对我国的出口,企图在成熟工艺上限制我们的产能。
除了手机芯片对工艺要求较高,其他智能设备需要的芯片,国内企业的成熟工艺基本都可以达到。
比如,汽车芯片、显示驱动IC、电源管理芯片、物联网连接IC、Wi-Fi6等芯片都需要28nm工艺制造。
比起高端芯片,国内更缺成熟工艺,8寸比12寸紧缺,90/55/28nm比7/5nm紧缺。
以等效8英寸产能计算,中芯国际的产能仅有台积电的10%~15%,根本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制造产能不足,极大制约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供给量为227亿美元,需求量为1430亿美元,自给率仅为15.9%。
进出口上,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3500亿美元,出口1166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2334亿美元,进口芯片中,多为45nm以上的成熟工艺。
“自研”虽然振奋人心,但并不能解决当前的产能不足的问题,与其追求7nm、5nm,不如先做好成熟工艺。
韦尔股份的CIS、PMIC、Driver,兆易创新的NOR、MCU,汇顶科技的指纹识别,圣邦股份的模拟IC,卓胜微的射频芯片。
这些公司的芯片都属于12寸成熟工艺(90~45nm),并非所谓的先进工艺(14~5nm),但即便如此,国内也缺乏相应的成熟代工产能与其配套。
根据各公司一季报披露信息,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为98.7%,华虹半导体利用率为104.2%,继续维持高位状态。
2021年世界半导体大会上,工程院院士吴汉明谈到国内芯片产能问题,就认为国内还需要再建设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
目前,以中芯、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为代表的国内厂商都在积极扩产,此轮新建晶圆厂和扩产完成后,能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芯片产能问题。
新建晶圆厂的最大投资项是半导体设备,占总投资额的近80%,各大厂扩产项目建设,会带来大量的设备需求。
在美国出口限制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趋势不可阻挡
融 资 融 券 低至5.9%;支持 绕 标 比例一点五倍,支持融券
期权量大一块八一张;支持量化T+0交易(网格、算法交易;批量下单)
支持私募开户交易,送VIP独立交易通道
量化交易(ETF套利交易、期权期货套利交易、T0交易手写交易模型、多屏监控、大资金下单算法交易、自动拆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异常行情一键快速清仓、图形化F10)
分公司席位(隐藏龙虎榜资金流向)
金牌投顾组合平均年化80%;VIP客户群一对一服务
详情联系李经理:VX:18788972878 QQ:2732116741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