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了五年的中国平安,我选择了清仓
发布时间:2021-6-28 09:27阅读:246
去年8月中旬,本人发了三文记录了坚守中国平安的逻辑。
今年1月份以来,连续减持中国平安H,当时的初心是使行业配置更加均衡。买入了商业模式更好,但只是估值偏贵的贵州茅台和腾讯控股。
4月12日那天也同时卖出了6000A股,也是加仓了腾讯和茅台。到了6月份,平安股价依旧喋喋不休,即使上证指数还在缓慢爬升中。终于就在周一早盘,我下手了彻底卖出了中国平安,只剩下一点点保留继续观察跟踪!
周末思考了2天,零零散散的想现在的这个背景下(寿险改革的深度调整,保费近1-2年可能不能看到明显的增长,医疗板块大的投入,是否能完成保险+医疗模式的探索等等一些顾虑),坚守中国平安的初心有没有发生改变?
好像是从去年大概6月后,我开始跳出寿险学习研究,看了很多其他行业以及一些行业ETF,公募,指数ETF等等。
其实去年下半年已经得出初步结论:与其自己苦苦摸索,坚守煎熬,可能最后的结果还不如轻松买入行业ETF(比如从历史来看不论国外还是国内比较强势的消费和医药行业)和指数的ETF,以及出色的公募基金比如易方达的蓝筹精选。但也有一个小小问题就是:往往是这些已经走出来的,作为小散的我喜欢事后诸葛亮,事后总结。而投资比拼的是对未来的预测。
如果说1-3月份卖出平安H,是为了使自己的投资行业配置更加均衡,那么昨天的大笔清仓中国平安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因呢?很复杂,连自己已经开始动笔也无法继续。中国平安我是付出精力最多的一个标的。只能说自己一开始做投资的时候眼界就没有打开,只是盯着自己以为好的标的一味的研究。其实当我多看看其他行业,或其他公司的时候,往往就有了更多的更好的选择。从自己的累计统计来看,2016年第一笔投资平安以来,累计获利79万(含股息)。其实结果也还算不太坏。只是太过平庸,与自己的付出来比较的话。
整个金融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其实都是在经营风险,这一点我去年就已经认知到,只是鉴于中国寿险的发展空间,我选择了继续坚守。周末思考了二天,到底这种坚守是不是好一个的选择?从投资的角度,从获取最大收益的角度来看?
我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市场往往是聪明的,股价持续下跌往往都是公司基本面已经变坏,股价提前反映。从做股票以来这些年,已经有举不胜举的例子了。上证指数3500-3600点,平安的市值1.2万亿,回到2017年的水平。比疫情最严峻时刻的2020年3月份最低股价66块还低。按经验,应该是平安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即使是短期的变差。比如新保费在今年可能看不到增长,甚至2022年新单保费的增长确定性也不大。当然这纯属个人主观的判断。
第二:当了更好的选择的时候,卖出不涨或确定性不高的标的或许也是一个更好的操作。未来的投资方向依旧是消费+医药+科技。
第三:2018年10月底满仓,一直满仓至今,也或许一直死扛着我太累了,目前保留约10-20%的现金似乎也不坏。
如果说一切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投资本来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比的耐力,而非一时的跑得快。给自己多一些时间,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持续不断的刻苦学习研究,相信未来的投资之路我会走的更加踏实
融 资 融 券 低至5.9%;支持 绕 标 比例一点五倍,支持融券
期权量大一块八一张;支持量化T+0交易(网格、算法交易;批量下单)
支持私募开户交易,送VIP独立交易通道
量化交易(ETF套利交易、期权期货套利交易、T0交易手写交易模型、多屏监控、大资金下单算法交易、自动拆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异常行情一键快速清仓、图形化F10)
分公司席位(隐藏龙虎榜资金流向)
金牌投顾组合平均年化80%;VIP客户群一对一服务
详情联系李经理:VX:19938295619 QQ:2732116741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