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碎——对6月4日征集问题的回复》
发布时间:2021-6-8 10:45阅读:195
一、“价值投资者2021”:京东方和TCL曾经表示,可以通过调整稼动率稳定价格,使行业从强周期转为弱周期,并表现出一定的成长性。这是否意味着即便供过于求,面板龙头仍能保持较高利润率?
行业头部企业盈利能力有望维持在较好水平。
供给的增量主要来自TV面板,供需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也会首先体现在TV面板。
TV面板竞争格局已经重塑,从产能来看:京东方、TCL华星、惠科会是前三;从竞争力来看:京东方、TCL华星是双寡头。G10.5产线在大尺寸面板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差异化竞争会取代价格竞争,产能释放会与产品竞争力、客户影响力相匹配,会在一定的价格波动下实现对韩厂、台厂的产能替代。
LCD行业从强周期转为弱周期是寡头竞争(陆胜韩退)、格局重塑的结果,随着LCD产能进一步集中在国内三家厂商之手,控制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会有更强的抵御市场低潮的能力。
二、“兔子的兔子”京东方的物联网和华为的万物互联以后会是竞争关系吗?
BOE物联事业,联接的是基于解决方案的产品终端;华为鸿蒙是对标谷歌Fuchsia的物联网操作系统,联接的是各类消费电子终端设备。华为工业互联的特点是跨行业、跨领域;BOE工业互联的特点是产业协同。
IOT覆盖各行各业,应用开发和创新需要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相匹配,是一个慢热型、渐进式发展的过程,无法形成如移动互联网似的爆发式增长。
IOT碎片化的市场特点,决定了难以出现一家独大,生态共建模式会是最佳选择(开放两端,芯屏气 / 器和)。
现阶段,无论是BOE物联事业,还是整个物联大市场,重点都在于合作与发展,而不在于竞争。
三、“半卷卷”:显示器中高端产品比如高分、电竞产品使用的是8纳米晶圆,据说台积电内部已经希望上游屏厂减少8naming晶圆的采购以腾出部分产能满足汽车产业的需求。据我了解,显示驱动芯片使用高端都是成熟支撑,请问这个8纳米晶圆是何意,京东方对晶圆代工端产能的争取中竞争里如何?
晶圆纳米(Nanometer,符号:nm)制程是指在芯片中,线最小可以做到的尺寸。目前全球80%以上的芯片用量,都可以由28nm(上海微电子计划年内交付首台国产28nm光刻机)及以上的成熟制程来完成。显示驱动芯片主要集中在40nm、65nm制程,OLED显示驱动芯片开始采用28nm制程。
目前,BOE订单饱满,且未出现材料短缺影响生产的情况。BOE不介入晶圆制造。
四、“偷船”:
1、京东方对技术是否足够执着?是能商用就好,还是持续追求完美的风格?
BOE通过对标管理、创新项目激励、共享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保证高品质的生产,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放心的产品。
2、公司现在网罗了哪些业内技术大咖?未来人才招揽和培养有什么规划?
BOE以“增值、增效”为理念,以“留住优秀人才、激发组织活力、提高组织效能”为目标,通过数字化人力资源转型,构建并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奖励卓越战功,鼓励价值创造。
BOE坚持专家引进和自我培养的人才发展模式,秉承“人才培养与发展优先于企业利润增长”的人才发展理念,常态化开展组织与人才发展计划(OHDP)项目。
京东方大学,构建了专业与个性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着眼于未来事业发展,已启动“战狼”计划,积极挖掘85后、90后高潜力人才,着力培养业绩突出和有潜质的年轻后备人才。
3、如果Mini LED技术上可以引领未来发展方向,投资上又比LCD线少很多,会不会将来竞争更残酷?
Mini LED的未来在玻璃基,玻璃基的优势在面板厂商。Mini LED作为高端LCD显示技术,优势会集中于头部厂商。
4、1+4战略是技术储备的必然外溢应用,还是因为感觉有前途,公司不具备相关技术也要强行攻关?
自2016年,BOE提出 “开放两端 芯屏气 / 器和”的物联网发展战略以来,“模式创新,平台发力”物联网生态路径已逐步形成。
2020年,BOE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了以半导体显示为母舰,Mini LED、传感器、智慧系统、智慧医工等事业为巡洋舰层,智慧金融、工业互联网等融入物联网场景的驱逐舰层的“1+4+N”融合发展航母事业群,实现了业务向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和物联网各场景价值链的延伸。
五、“对面高地有矿”:
1、京东方医院投资计划如何规划的?对这种跨界医院是新增长点还是又一个重资产政治任务,赚政府kpi不赚钱的项目?
数字医院是BOE智慧医工事业的支持平台,智慧医工事业是基于集团核心能力及市场环境预判而重点发展的高潜事业。
2、于17年相比,京东方归母净资产增长20%,可总负债增长50%,京东方该如何应对高额负债带来还本付息压力?
LCD、柔性OLED产线投资采用自有资金、地方政府出资及外部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长期产能扩张过程中负债规模会处于较高水平,少数股东股权也会处于较高水平。
BOE财务结构稳健,以中长期负债为主,经营现金流充裕。
BOE会逐步推进以自有资金回购产线少数股东股权事宜。
BOE通过此次定增,在整体摊薄比例不大的情况下,能够增强产线控制力,提高产线归母比例,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
六、“Focus-to-m”:LCD面板行业发展格局的逻辑有没有变化?
惠科产能爬坡产线有两条,绵阳H4——6月产能能达到90K,计划年内达到设计产能120K,长沙H5——6月产能能达到20K,计划年内达到设计产能90K。
随着TV面板竞争格局重塑(韩厂退出),品牌厂商出于供应链平衡的考量,在京东方、TCL华星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也向惠科增加采购。但,一旦供需紧张的局面被打破,惠科受制于竞争力,其产能释放也将受阻。在京东方、TCL华星双寡头优势下,惠科是成不了变量的。
七、“浙江人operafbin”:物联网硬件离不开软件的支持,请问京东方的物联网器件在软件支持和协同上做如何布局,如果没有华为推出的鸿蒙系统京东方又会如何去应对各个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
谷歌推出了安卓系统,也只是移动互联市场一个参与方;华为推出了鸿蒙系统,也只会是物联市场的一个参与方。
BOE物联网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聚焦软硬融合的产品与服务,提供智慧园区、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城市光空间、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物联网细分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已遍布全球。
八、“勒布朗詹姆斯琼斯”:
1、库存周期的下降怎们看,这轮上涨不仅是需求爆发导致的上升周期,也因为大家对供应短缺的不确定,厂家的补库存也相当的积极,这中间可能库存增量有多大?如果后续的需求下降一点,但前期多次补的库存持续增加,会不会导致需求短时间大幅下降?
订单、销量、库存是动态平衡的,销量下滑,备货需求就会减弱,订单量也就随之下降。
目前TV面板供应虽偏向于卖方市场,但品牌备货需求已逐步回归理性,并不会出现所谓的库存积累导致的面板需求在某一时间节点大幅下降。
2、LCD的产能增加相当于一条8代线的多少,或者说相对现在的LCD的产能提升多少?因为我们知道现在一条8代线的产能相当于现在全球LCD产能的4%左右,那么现在的大厂扩产相当于新建了几条8代线?
Omdia:综合所有产能扩充计划,相当于重建一条产能155k/月的G10.5及170k/月G8.6,且都将在未来3年左右的时间逐渐释放。
3、对三星和LG来说,面板价格下降到什么水平他们会决定退出?惠科现在的技术水平,什么价格对于它来说能保持盈利?
以价格战为主导第一阶段寡头竞争已经结束,第二阶段将以技术战为主导,三星显示、LGD韩国国内TV产线的关停,会是竞争劣势逐步放大的结果。基于供应安全的考量,三星电子、LG电子都希望继续生产。
4、年报显示,京东方5年内将建立10-15个创新中心,按照成都和重庆的投资规模,投资金额将300-1000亿之间,虽然智慧事业创新业务快速发展2020年60%的增长,但这么大的投资额,主要发展的是哪一块?会不会带来巨额的折旧?
智慧系统创新中心是BOE物联网转型的关键抓手,在航母事业群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作用,是联合上下游伙伴,开展软硬融合技术开发、市场品牌推广、供应链转化落地、人才引进培训、产品技术开放合作的沃土。
智慧系统创新中心不是制造工厂,并不会有巨额折旧。
九、“夸克轻子粥”:
1、富士康广州的10.5代线怎么样了,什么时候爬满?
超视堺G10.5,目前产能80K,计划9月达到设计产能90K。
2、康宁(市占率47%)的玻璃基板好像没什么扩产动作,后续面板产能扩张如何保障玻璃基板供应?
康宁(5月12日武汉工厂量产仪式)——目前为止100%满足了BOE对G10.5玻璃的需求,后续G10.5提升产能也能满足需求,武汉厂目前仅为BOE供货。
3、高清面板是需要IGZO工艺吧,也就是需要Oxide产线,传统的a-Si产线能从普通产品切换成 4K 面板吗?会否带来产能折损?
a-Si产线可生产4K及8K产品。
十、“清牛赋诗”
1、如何看待未来TCL在IT面板领域的崛起(主要是T9),这一波“去产能”直指台企,道路会有多曲折?未来是否会让IT领域价格承压?更近一点,惠科绵阳H4已经点亮?T9会是H4和台企的对手?京东方的IT业务会怎样?
TCL华星t9线计划23Q1量产,24Q1前期99K满产,25Q1后期81K满产。
IT产品市场集中度较高,BOE市占超过三成,前四大(BOE、LGD、友达、群创)市占超九成。
BOE已在技术、产品布局等方面构建起较强的竞争优势,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低功耗等高附加值IT产品占比超三成,在t9完成所谓的高世代线和新技术对台厂老旧产线出清前,看不出能对BOE有什么影响。
TCL华星t9所谓的从高端品类(高刷新、高分辨、低功耗)切入的竞争策略,正是难点,也是重点所在,高端产品都是合作开发,产品验证导入有一定壁垒,技术竞争远大于成本竞争,不是轻易就能突破的。
惠科H4、H5均为IPS产线,也规划了IT产品线,但进展并不顺。惠科如果选择与京东方战略协同,会得到技术支持,赢得发展的先机。
2、此前和以为私募大佬聊面板,差点笑喷,他始终认为激光投影未来价格会持续下降,画面效果会持续上升,将取代大尺寸面板,mini直显技术也在洲明和利亚德这样的企业中,大尺寸领域两位大佬未来堪忧。可能功力不够,实在无法说服他。怎么看?
21Q1国内小间距LED销售面积排名:利亚德1.97万平方米,排名第二;京东方1.38万平方米,排名第三;洲明科技0.98万平方米,排名第四。
BOE P0.9 COG(玻璃基)Mini LED直显产品已量产出货。
十一、“麦秆008”:
1、B1-B4已折旧完毕。考虑到未来几年少数股权回购,2021年--2023年是否达到折旧的顶峰期?之后折旧将缓慢下降?
柔性OLED产线、G10.5液晶产线年设备折旧计提均近45亿。
2021~2023年,武汉B17、重庆B12转固会逐步完成,合肥B5、重庆B8、鄂尔多斯B6一期折旧也会逐步计提完成,是BOE折旧的高峰期。2023~2024年福州B10折旧逐步计提完成,2025~2026年合肥B9折旧逐步计提完成,2023之后折旧将呈下降趋式。
2、miniled目前是否产能都在合肥?未来如果需求扩大,现有的8.5代和10.5代lcd产线经过小的改造是否可以量产miniled(包含COG,COB)?
玻璃基Mini LED——背光工厂在合肥,直显工厂在北京。LCD产线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为玻璃基MiniLED生产TFT背板。
3、BOE在印刷OLED的进展情况怎么样? AMQLED前段时间已展示55英寸。如果未来在印刷OLED和QLED之间能突破1个,是否在大屏市场将会是大杀器?
TCL华星认为大尺寸印刷OLED上线量产可能要8-10年。
十二、“守望者AA”:
1、有报道说三星qled今年量产,又有预测说今年三星qled今年市场规模有1200万台,这两个数据矛盾吗?消息说lg的oled今年有650多万台的量,明年有1000万台的量,mili预计今年才200万的量,mili什么时候能追上?市场是否有低估oled,qled电视的渗透速度与影响?
三星显示QD-OLED产线计划年内量产,三星电子QLED电视预计年内出货量将达到1000万台,QD-OLED是自发光,QLED电视是QD背光。
Omdia预计2025年高端电视面板出货量占比将达到30%(2021年10%),高端电视一直是OLED与QLED两强之争,今年Mini LED(PCB)开始展露头角,对标OLED TV的玻璃基Mini LED出货量还很少,尚在发展初期,后续竞争如何演绎,且行且观察。
2、京东方的智能座舱系统是只提供屏,还是个集成的产品?
BOE提供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