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投资理念
发布时间:2021-6-4 14:28阅读:216
1.
与伟大的公司一起成长。
真正做到长期持股,愿意陪公司一起成长。可能是5年,甚至是十年或者二十年。 不关注边际信息,短期内的季度、一年内的业绩怎样,三年、五年后回头看毫无意义。
主要考虑的是:是否相信这个公司的底层逻辑?是否对公司长期逻辑充满信心?
2.
集中持有。
一定要优中选优。
3.
对确定性的理解。
第一、企业历史。
第二、供给侧对确定性影响很大。一个经济体的增速越低、越稳定,带来的结果是企业的逆袭会非常难。
一个行业的供给侧变化,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能赚多少钱。我更多会从行业的供给端、竞争格局找到未来可持续的东西。 我投很多东西,都是在供给端有很强限制的东西。例如白酒、机场还有血制品、医疗服务公司。血制品在2001年之后就没有新批血制品企业了;医疗服务需要很长时间的经营才能建立消费者信任。还有白酒,一个品牌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占领消费者心智。
如果生意的需求能增长(并不用很快),同时玩家数量相对固定,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4.
确定性有那些表现。
第一、商业模式非常好的公司,它有很强的自由现金流,自己能够滚起来,这种公司在A股很少。
第二、这家公司有很强的竞争力,对同行、上下游都很强势。
5.
张坤对于护城河理解。
什么是护城河?它一定要强大,而且无形资产很难被别人复制。
怎么去评判护城河?它是一个很综合的考虑,你要对比过很多东西,看过很多商业兴衰、时代、好的、成功的,才能以更大概率判断出护城河是否容易被攻破。
哪些是护城河?
品牌是护城河吗?是的,但是需要警惕更多的虚假品牌。可能你会比别人多一点点溢价,但是这一点点并不能有效地阻碍那些价格杀手把你摧毁掉。
低价是护城河吗?我觉得不算。因为你不能确保市场里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总有疯子可能会用亏本的方式把你的客户都抢走。比如瑞幸咖啡。
管理算护城河吗?绝对不算。管理只能加强或者弱化护城河,但形成不了护城河。
6.
对于安全边际的理解。
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在最坏的情形下得到合理的结果,远远重要于乐观情形下得到的很好收益。普通投资者一定要重视安全边际,情愿错过,别犯无可挽回的错误。
7.
对投资标的的理解。
看两类企业:一类是不变的行业,另一类是变化最快的行业。
前者典型的就是消费类股票,比如白酒,品牌壁垒突出,新竞争者很难挤占市场。后者就是互联网行业,只要在技术上稍微强一点,就能迅速碾压对手。
最危险的行业,当属渐进变化的行业,一般来说5年或者10年时长格局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提供的同质化产品或服务,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取胜,这类企业很可能在某个关键时点被淘汰。
对于短期内可以把高回报变成再投资,然后再高回报,这样反复循环,最后让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对于这类企业,要看它是不是真的有统治性地位,行业地位是不是足够强,这一点非常重要。大部分所谓高成长,行业历史不够,不可替代性不够。
这种高成长的企业,先天就是少的。所以选对一个可能要付出选错多个的代价。
8.
粗选方法。
第一、通过ROIC(资本回报率)长期(5年以上)在10%以上的公司,且无大幅度波动。
第二、自由现金流强劲,有息负债率低(绝大多数以50%以下计算),没有反复融资历史的企业。不喜欢商业模式上需要大量负债,重资产的公司(负债率在70%以上)。
第三、排除对行业地位不够高,上下游议价能力不够强,运营资本高的企业。
9.
动态地观察粗选的股票池。
对于跟踪的企业,可能会出现壁垒正在丧失,竞争力在削弱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跟踪过程中,是要被剔除的。
通过不断地交叉验证,方能去伪存真。尽可能地去除干扰因素,评价其真实价值。首先,不仅要看业绩增速高度,还要看业绩持续性。其次,预测业绩时,要宗科考虑乐观和悲观概率后再出价,以免高估。此外,剔除公司业绩增长中的行业景气因素,在优质企业遇到困难时,果断介入。
10.
必须对自由现金流有足够的的执著。
在港股(成熟的市场),没有自由现金流的企业,估值都非常低。基本上,只要你说要融资,估值就无限低。你说永远不需要融资的,估值就特别高。
但A股市场中,还没有到这个阶段。融资成本这么高,还有很多企业轻易地选择股权融资。融资是一件特别需要谨慎的事。在成熟市场,一个公司除非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股权融资的。
11.
不要盲目追求增长和利润。
当企业不能适当增长的时候,从对股东负责的态度来看,公司就要选择停下来。如果是那种ROIC小于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代表公司整体平均资金成本)的增长,不仅摧毁社会价值,也摧毁股东价值。
不盲目追求利润。要注意看盈利的含金量。一些公司盈利变成股东的钱,但另一些只能变成机器、设备,变成一对固定资产,就没有任何价值。
不看短期业绩。很多人看中几个季度的增长,我不看重,我看中公司的永续性。
对于公司投资需要谨慎看待。在海外,好公司的CEO有很强的资本配置能力,有自由现金流的公司可以投到可以有很大产出的地方,而不是进入一些越来越低产出的地方。但在中国大部分企业家喜欢做大收入,哪怕牺牲资本回报。还是要参考看ROIC与WACC的关系,假如小于,那没有任何意义。
12.
那些迹象说明不是好公司。
公司要专注,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而不是看到别人赚钱,就冲过去做,这种公司没什么价值。
13.
对各种渠道的理解。
第一、科技类、互联网类企业:该类是投资标的中最好的,但是A股中很少,绝大多数在港股与美股。科技企业大部分是渠道(平台)方式驱动的,比如微信、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等,所以要从这里走,必须取得巨头平台支持,小公司成长起来很难。
第二、消费品:消费品是由品牌和渠道推动的,在消费品行业,小公司很难有机会。
第三、医药公司:药类投资还是蛮难的。它的整个产品周期较短,但是需要不断研发出新产品,不断有重磅产品获批上市。所以管线的丰富度,和布局非常重要。
医药行业是所有行业中,唯一一个小公司有逆袭可能的行业。因为医药行业是以产品驱动的,稳定性比品牌驱动和渠道驱动的弱的多。美股现在有大量的生物科技公司成长,大药厂反而要去高价并购这些公司。
第四、对旅游业的理解。机场是流量方,它并不依赖于别人,只需选择一个变现方式即可。而相反,旅游公司可以做变现方,但是脱离了流量方,将会非常艰难。
第五、对金融企业的理解。金融整个行业都带有很高的杠杆,在任何时候都要对它特别警惕,一旦出现任何不想出现的情况,杠杆会杀死你。同理房地产也是如此。
第六、化工产品企业理解。是高难度的投资,我倾向于不碰这类公司。做同质化的生意是非常难的。
第七、对家电行业的理解。家电本身没有太多上升空间,特别是大家电。首先,大家电是耐用品,你不可能买更多。其次,它有价格锚,空调十年前卖2000多,现在也是2000多,甚至更低。它是一种功能性属性的东西,不像精神属性,都没有价格锚,价格没有天花板。所以价格有天花板,现在看来量也到了天花板,所以企业要成长,不得不挤压竞争对手。此前不断出现的价格战,就是如此。
同样,对于小家电来说,虽然量上还未达到天花板,还有一定空间,但是对于一个几千亿收入体量公司,至少要有几百亿的体量产品,才能对得起他的收入,显然不是好生意。另外,家电行业的需求端扩展,已经很难了。
第八、新零售的理解。阿里巴巴是零售业巨头,线下已经没有可能出现新零售巨头了。零售是两头受挤压的行业,一定是成本领先型。而控制成本这件事,线下怎么也不可能做过线上。
第九、新能源汽车理解。除非公司行业已经出现很强的壁垒,赢家已经出现了,否则我是不会看的。我建议等,买的晚,等这个东西明确以后,才有更大的确定性,更强的安全性。
第十、对周期性股票的理解。大多数时候,都不会碰,不是自己的能力范围。
第十一、对重资产公司的理解。中国大部分的重资产公司,生意模式都不大行。不是说重资产不行,这是两码事,重资产也有好生意,比如说机场。说不行,是它们没有拿到根自身重资产相匹配的净利润。
14.
对估值的理解。
第一、私有化反思。如果你有足够多钱,你愿不愿意私有化它?也就是它现在值不值这个价?
第二、重点关注自由现金流、品牌稳定性。
第三、站在企业永续经营上来思考。你在这个点看企业,可能它目前合理甚至略微高估,但如果看三五年后的价值,它可能是一个非常低估的状态,它本身还有自身价值的永续积累。市场的价格显示,很容易关注一两年的业绩,而不是关注其企业经营的永续性。
第四、持有期限越长,估值显示出的作用就越小,企业本身的价值积累就越来越重要。从数值上来看,就是估值会慢慢被摊平消化。
第五、伟大公司70倍以上的时候要不要买?我会等一会,等它缓一缓,或者说我压根会错过它。2016年之前,我没买过40倍以上的公司,甚至连30倍以上的也很少买。本质上,是对自己的判断没有信心。看得多了,研究的透了,我才敢于买一个“很贵的”公司。以前我对静态估值很看重,但现在,如果企业质量足够,我会愿意付出更高代价,来换取长期收益。
15.
对买入的理解。
第一、以3-5年视角看买入。我买一个企业,至少要看3到5年后的状态,变化太快的行业我一般会避开。
第二、有把握才出手,没把握就看着。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错过一百个机会,都不是你的错,但做错就是你的错。不要看人家赚钱眼红,你只要赚自己该赚的钱就可以了。
16.
对卖出的理解。
第一、假设管理层做了对品牌有伤害的事,如果是一个摧毁性的打击,坚决卖掉。
第二、卖出主要原因还是基本面变化。比如最初企业的竞争力评估出现了偏差需要修正,或者随着时间推移企业竞争力发生了减弱。
对资产配置的理解。
第一、配够量。没有比例,对于确定性强的,追求长期收益,我会配到极致。
第二、行业之间均衡。
第三、反对极端分散,或者极端重仓。
17.
对控制回撤的理解。
第一、好公司一般都不会有太大回撤,即是回撤了也会很快涨回来。我一般选择商业模式强劲,最好没有杠杆,内生产生现金流,资产负债表干净的公司。这种公司跌下去,大家都在看,市场也不傻,会有人买。如果你买的东西下跌了没人要,要说它是好东西,我也觉得不对。
因为跌的时候,大家才会用真正意义上的最挑剔眼光去看待一个公司。好的时候,大家都看的是亮点,只有跌的时候,大家才会去找缺点、弱点。如果暴露弱点后还能接纳,那这个企业是真的好。
第二、不能让你的组合里所有股票一起衰。以前赵军讲过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他说,其实你的组合里有些花是开的,但也有些花骨朵。任何时候,我的组合里有开的花,也有花骨朵,确保它们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第三、不刻意控制回撤。权益类资产,是所有资产中长期负荷收益率最高的。这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存在波动,高收益率一定程度上是高波动的合理补偿。如果不愿意承受波动,就只能接受低收益率的固定收益资产。
18.
对收益率看法。
第一、基金收益率根企业的ROE相当。
第二、基金收益率主要源自于个股选择。
19.
一个好的投资人应该有哪些品质。
第一、独立,不要听别人说。
你至少有几次,肯定会又失败,但这代表你独立思考过。因为独立思考次数足够多,会跟别人产生一些分歧。有时候你在跟市场对抗,有时候你顺着市场,但一定要跟市场对抗过。作为一个主动投资人,你就是要战胜市场。战胜意味着就必须有分歧。市场好的时候, 你说更好,市场差的时候就觉得更差,这是不行的,拐点的时候,你就会死得很惨。
第二、预测大于应对。预测最重要,一个东西首先要想明白。应对很重要,但你不能拿应对作为自己在预测阶段没有做足够工作的借口。
第三、时间分配:50%在读书,50%在看年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7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7
-
投资理财用AI,究竟有多爽?
2025-11-03 09:27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