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这个估值误区你可能会损失很多
发布时间:2021-6-4 14:27阅读:184
股票投资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投资某白马股,但是股价一直不瘟不火,但是一些曾经的绩差股,因为业绩有改善,股价涨的很高。这个时候,有些白马股持有者经常以这样一个段子嘲笑市场的无效:一直考95分的好学生,这次考了90分,大家都批评他;而一个经常考30分的学生,这次考了59分(注意这位嘲笑市场无效的股友都不愿意让差生考到及格分),于是差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表扬。于是买了退步好学生的股友没有赚到钱,继续嘲笑市场;而买了进步差学生的股友赚了别人嘲笑的钱。
真的是市场无效吗?市场真的如同这些股友举的好学生和差学生的例子吗?其实不是的。这个以好学生、差学生举例的股友本质是不懂估值与价值。
用学生、差学生举例并不恰当,二马采用真实的企业竞争的场景来举例。下面是二马的例子。
假定某某行业里面群雄逐鹿,其中A企业是行业龙头,占据40%的市场份额,行业规模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A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也按照5%的速度递增,其实龙头地位不变,市场份额不变。我们假定2021年其收入为100亿,净利润为10亿,未来每年净利润以5%的速度增长。市场给他10倍估值,其市值为100亿。假定投资人a先生以100亿买下这个公司。
假定B公司是一个行业内的一个小公司,市场份额为1%,年收入为2.5亿,净利润为2000万(B的利润率低于A)。短期内营收和利润增速比行业增速慢1%。其估值也是8倍PE。投资人b先生以1.6亿买入了B公司。
A、B企业估值维持不变,其市值以每年净利润增速的速度增长。
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对比A、B企业,A企业绝对是行业龙头,B企业只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参与者。这个企业经常被归类为others。所以投资人购买A、B企业的代价是不同的。A企业的价格是B企业的62.5倍。也就是说A企业的优秀是充分反映在其市值中的。
但是如果两年后,B企业因为技术革新或者管理提效等原因,年收入和净利润不再以4%的行业增速增长了,例如其收入和利润增速为20%。假定B企业20%的增速可以维持20年,20年后,B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再次下降到和A企业一样的5%,然后维持下去。那么20年后,A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为14.2%。这个时候,A企业依旧占据40%的市场份额,还是市场龙头;B企业可能可以排到行业前三了。当B企业恢复到5%的行业增速后,其估值也变为和A企业一样的10倍市盈率。
作为企业自身的实力对比,B依旧不如A。
但是我们是投资者,投资人对比的角度是不同的。投资人看投资收益。a先生投入100亿,每年的年复合收益率为5%。22年赚了193%。b先生投入2.5亿,22年赚了5083%,年复合收益率为19.7%。投资B企业的收益远高于投资A企业。既然投资B企业的投资收益远高于投资A企业,那么在B企业业绩高速增长的那些年,B企业的估值肯定是要高于A企业的。哪怕B企业的行业地位一直不如A,哪怕A一直是优等生,而B一直是差学生。
二马点评:
作为投资者在选择企业时,要牢记两点:
A、企业过去的优秀已经包括在股价里面;
B、对于投资者来说,真正的优秀是成长,而不是行业地位,销售规模;
二马说的这个误区是很多行业龙头股投资者经常犯的错,特别是这个龙头公司虽然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是却丧失了成长性。这些投资者不懂当前的股价已经包括这些白马股过往的优秀,不懂得没有成长哪来的价值,价值是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而成长才是未来现金流的最大保障。
在二马上面这篇文章发布后,很多读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及问题,下面二马就这些问题做一个Q&A。
问题1: 有人说,你举的例子在现实中很难存在。同一个行业中,屌丝逆向太难,反而是龙头的集中度在不断提升。所以你的例子虽然不错,但是不具备现实意义。
回答1: 对此问题,我要说的是这位读者,没有理解本文的精髓(企业过去的优秀已经包括在股价里面;对于投资者来说,真正的优秀是成长,而不是行业地位,销售规模)。对于投资来,我们要做的是如果某个的行业的龙头企业A丧失了成长性,我们不要去投资他就可以了。也不要在试图在这个行业中去寻找B公司,这个太难了。我们要做的是在另外一个行业中找一个成长股来投资。我们要做的核心动作是找成长股。
例如,如果我们认为空调行业整体成长性不足,其龙头企业格力也增长乏力。这个时候我们跳开空调行业,去白酒行业找个成长股舍得即可。
问题2:有人说,在你的例子中,你刚好在B企业业绩一般,并且估值很低时买入,这样确实收益高,但是在B表现平庸时,你很难判断他未来会有巨大改观。所以你的例子不具备可操作性。
回答2:我认为这位读者的思考很有价值,确实如此。我们很难判断一个当前平庸的企业未来会有巨大的改观。就我自身而言,我也基本上不可能在2021年,那个B企业表现很平庸的时候介入。我是基本面右侧投资者,我会在基本面改观后介入。那么我们假定我是在第三年,即这个企业的增速已经提升到20%时介入。因为这个企业的增速提升了,我们假定其估值也从8,提升到12。此时这个企业的市值为0.2*1.04*1.04*1.2*12 = 3.12亿。即使我这是这个时候介入的,我继续持有19年后,收益为2562%。这个收益也远高于持有A企业。
当然投资者也可以把第三年的市盈率变更为20这个更高的数字,并不影响最终结论。另外,真正的投资者,在卖出时,也不会等到B公司估值再次降得很低时才出手。
问题3:有读者说,如果我们知道B企业会以20%的增速增长20年,那么我们肯定毫不犹豫的买B企业。但是问题是如果你以12倍的估值买了B企业,然后他业绩增速下降了,出现了戴维斯双杀,那么你岂不是亏惨了。
回答3:这个问题道出了大多数买低估值、不成长股的投资者的心声。有人甚至说,当年的乐视不是成长股吗,最后还不是一地鸡毛。这里我说几个观点。
A、其实在我的例子中对A公司的模型已经很友好了,每年还可以增长5%。其实对于相当多的成熟行业的龙头股,因为行业已经过了景气周期。5%的年复合增长其实是奢望。甚至说利润可能会下滑、估值越来越低。持有这类公司,可能不赚钱,甚至亏钱。
B、对于股票投资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预测持仓公司的未来成长性。无论我们持有什么样的公司,我们都要判断其成长性。对于手上目前高速成长的公司,我们需要判断这种成长性是否可以持续;对于手上低速成长的公司,我们需要判断其低速成长是否可以持续,是否会从低速变成高速成长异或从低速成长变成负增长。这些都需要预测。
有些投资者买了低估值的低速增长公司,美名其曰自己没有能力判断企业的未来成长性,所以要买的便宜。这类投资者的错误在于往往低估的公司其实是有问题的公司,未来可能不是低速增长,而是可能会价值毁灭,其估值低了又低。而如果这种低估公司在过去是业绩比较靓丽的白马公司时,对于很多投资者带来的错觉与误导会更加强烈。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好学生。
C、对于普通投资来说,不去预测公司未来成长性或者预测不了公司未来成长性,这其实是正常的。因为预测公司未来发展超过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能力圈。普通投资者应该去选择宽指数基金。这是和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能力匹配的投资行为。如果一个普通投资者既不去投资宽指数基金,又不去预测公司未来成长性。那么基本上等待他的结果不会好。这也是很多低估值股票投资者常年不赚钱的原因。
D、备注一下:在我的例子中,我举了一个小公司逆向的例子。其实对我来说,只要是成长股就够了,不管是小公司逆袭,还是大象起舞这都无所谓。我核心表达的观点是要买成长股,成长才是真优秀。
二马再次总结:
A、企业过去的优秀已经包括在股价里面;
B、对于投资者来说,真正的优秀是成长,而不是行业地位,销售规模;
C、如同人有生老病死一样,企业也有兴衰更迭,当A企业不再具备成长性后,要及时切换到具备成长性的B公司;
D、多数普通人不具备企业选择能力,投资宽指数基金才是最佳选择;
E、如果一个高速成长的公司,偶尔出现增长降速的情况,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好学生考砸了一次试;如果一个低速成长的公司,偶尔出现了一次高增长,我们可以不必过于在意。但是任何可以做到持续高速增长的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是好学生。做不到中高速增长的公司,无论有着什么样的市场占有率、销量额,都是差学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市净率估值法是如何估值的?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