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隐含波动率偏低,如何多方面思考才更容易赚得利润?
发布时间:2021-4-5 18:01阅读:381
多数人不了解波动率交易要考虑什么,也不了解价格波动率的特性。但是不论我们考虑的多么周详,对价格波动率的预测也不见得很正确,误差仍然很大,任何结果也可能发生,最后未必赚钱…….可是这就是交易。
最近隐含波动率有点低,对波动率交易者来说不甚好做。买了怕行情不动,损失时间价值,卖出又卖的心惊肉跳,害怕波动率卖在低点,行情一波动就亏了,进退两难。
期权的价格就是取决于隐含波动率,若要精准的判断很不容易,由于真实的价格波动率是一项未知数,因为它发生在未来,所以要透过某种方法判断期权到期之前的标的价格波动率。
图片
1
价格波动率的特性
我们想要预测价格波动率,波动率有几种特性我们必需要了解:
价格波动率存在回归均数(mean reverting)
我们假设上证50ETF存在一个长期平均的的价格波动率,而价格波动率则存在回归均数的倾向。即每当价格波动率向上穿越均数,我们相信它不久之后,还是必须拉回均数;同理,若是价格波动率向下穿越均数,我们也相信它最后还是必需拉回均数,所以价格波动率将不断的上上下下的围绕着均数打转。
图片
图1 上证50ETF的20天、40天、60天及90天的历史波动率(2021年3月29日)
衡量价格波动率的时间愈长,则波动率愈稳定
这个性质也相当的明显,从上图一也可以看到:20天的历史波动率会绕着40天的历史波动率,40天的也会绕着60天的历史波动率,60天的历史波动率也会绕着90天的历史波动率。
所以我们可以说日期愈短的价格波动率变化的速度愈快且大,反之,日期愈长的价格波动率变化的愈慢且小,简单的说即是日期愈长的价格变动概率分配的标准偏差愈小。
所以在交易波动率上,离到期日愈短的价格波动率的变化会愈快,而交易离到期日愈远的期权则价格波动率的变化会比较慢。
价格波动率的变化也有趋势
虽说价格波动率是回归均数的,但是由高到低或由低至高之间仍有趋势。如图一中,20天历史波动率在2020年7月初高点(A点)后即一路往下,一直到2020年12月底达到到低点的11.44%(B点),明显是一个向下趋势,而B点之后又是一个向上的趋势。
目前20天历史波动率又从高点向下即将向下穿越40天历史波动率,貎似波动率的趋势又将向下。
图片
2
目前做什么策略的一般思考方向
那么最近难做在什么地方呢?由于不论我们考虑的多么周详,对价格波动率的预测也不见得很正确,误差可能仍然很大,所以交易者对波动率预判也不会要求的非常准确,而是会多方考虑目前的情况,做什么策略比较容易赚到钱为主。
图片
图2 隐含波动率走势与历史波动率锥
所以我们思考的方向可能是:
(1)历史价格波动率(HV)的趋势可能是如何?
(2)目前的隐含波动率(IV)及趋势是如何?除了方向之外,是高还是低呢?
(3)上证50ETF的波动率长期的均数是如何?
(4)最近的历史波动率与长期均数的关系如何?是否在回归或发散中?
(5)最近价格波动率的稳定性如何?是否有长假或事件?
(6)长期与短期的之间是不是有可以处理(交易)的部份?
我们可以简单的判断出来,目前的历史波动率是向下的趋势(图1),隐含波动率也是在一个下降的趋势中(图2),但是目前IV有点低,虽然仍有下降的空间,但4月份IV数值不仅低于20日历史波动率7个百分点,也来到了过去一年低点附近,到了一年IV的25分位左右,虽然4月份IV在波动率锥上仍较同期均数高,或许向下仍有空间,但由于存在不少相互矛盾的讯号,单纯的买入或卖出波动率的做法,让人信心不足,赌运气的成分似乎有些高。
一般无重大走势时,隐含波动率的震荡程度常低于历史波动率的变化程度,当历史波动率下降时,IV很少发生等量的下降,同样的,当历史波动率上升时,隐含波动率也很少发生等量的上升,由于价格波动率会回归均数,当历史波动率高于长期均值不少时,它比较可能下降,当历史波动率低于均值时,它比较可能上升。
另外,考虑到期时间愈长时,上证50ETF的价格波动率回归均值的可能性愈高,长期的IV大概率常常会停留在波动率均值附近,当历史波动率上升时,各个期间的IV会随之上升,但由于愈长期的波动率有愈明显的回归均值倾向,所以长期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上升幅度会小于短期的期权;同理,当历史波动率下降时,各期间IV会随之下降,但长期的期权IV下降程度会小于短期的期权。
以周一为例,由于历史波动率呈下降趋势,各期间的IV下降概率仍高,前日短期的IV又再下降(见图3),使近月IV己与5月IV拉大差距超过1.5个Vol,可以卖出长期的IV买入短期的IV,形成一个负Vega但正gamma的日历价差仓位,预防短期若上证50ETF剧烈变动,将导致IV产生变化,未必会照着HV的变化之风险。
图片
图3 2021年3月29日4月份IV当日改变
以周一为例,市场IV状况应是预期短期之内不会发生重大事件,不确定感降低,即使HV相对偏高,IV也经常会下降的阶段。当标的发生重大走势之后,IV往往会下降,若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卖出波动率,在波动率已经向下调整后,空手要在此建立仓位稍显被动,但在对市场看法反弹,预防暴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可买入4月平值(3.5元)认购及少量虚值(3.4元)认沽,卖出5月虚值(3.7元)认购(下图四),等待回归均数。
图片
值得留意的是,若上证50ETF仍然很平静,历史波动率快速下降,但是近月IV持续向下,但远月IV却不回归均数,反而向上涨,虽然我们相信在历史波动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无重大事件前提下,隐含波动率不太可能停留在偏高水平,但若发生此事时,仍会对我们认为低风险且可获利的仓位造成伤害,让你开始怀疑人生。
总之,价格波动率仍有其随机性,有时候让我们不好判断,我们仅能按一些普遍性的特性来按照自己的逻辑来决定,所以有时任何情况都有可能,结果也未必赚钱,只是举了现在这个可能不见得好时机来说明一下波动率交易在当时的想法判断中,可能会做什么交易而已。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期权”,可获得关于期权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最近隐含波动率有点低,对波动率交易者来说不甚好做。买了怕行情不动,损失时间价值,卖出又卖的心惊肉跳,害怕波动率卖在低点,行情一波动就亏了,进退两难。
期权的价格就是取决于隐含波动率,若要精准的判断很不容易,由于真实的价格波动率是一项未知数,因为它发生在未来,所以要透过某种方法判断期权到期之前的标的价格波动率。
图片
1
价格波动率的特性
我们想要预测价格波动率,波动率有几种特性我们必需要了解:
价格波动率存在回归均数(mean reverting)
我们假设上证50ETF存在一个长期平均的的价格波动率,而价格波动率则存在回归均数的倾向。即每当价格波动率向上穿越均数,我们相信它不久之后,还是必须拉回均数;同理,若是价格波动率向下穿越均数,我们也相信它最后还是必需拉回均数,所以价格波动率将不断的上上下下的围绕着均数打转。
图片
图1 上证50ETF的20天、40天、60天及90天的历史波动率(2021年3月29日)
衡量价格波动率的时间愈长,则波动率愈稳定
这个性质也相当的明显,从上图一也可以看到:20天的历史波动率会绕着40天的历史波动率,40天的也会绕着60天的历史波动率,60天的历史波动率也会绕着90天的历史波动率。
所以我们可以说日期愈短的价格波动率变化的速度愈快且大,反之,日期愈长的价格波动率变化的愈慢且小,简单的说即是日期愈长的价格变动概率分配的标准偏差愈小。
所以在交易波动率上,离到期日愈短的价格波动率的变化会愈快,而交易离到期日愈远的期权则价格波动率的变化会比较慢。
价格波动率的变化也有趋势
虽说价格波动率是回归均数的,但是由高到低或由低至高之间仍有趋势。如图一中,20天历史波动率在2020年7月初高点(A点)后即一路往下,一直到2020年12月底达到到低点的11.44%(B点),明显是一个向下趋势,而B点之后又是一个向上的趋势。
目前20天历史波动率又从高点向下即将向下穿越40天历史波动率,貎似波动率的趋势又将向下。
图片
2
目前做什么策略的一般思考方向
那么最近难做在什么地方呢?由于不论我们考虑的多么周详,对价格波动率的预测也不见得很正确,误差可能仍然很大,所以交易者对波动率预判也不会要求的非常准确,而是会多方考虑目前的情况,做什么策略比较容易赚到钱为主。
图片
图2 隐含波动率走势与历史波动率锥
所以我们思考的方向可能是:
(1)历史价格波动率(HV)的趋势可能是如何?
(2)目前的隐含波动率(IV)及趋势是如何?除了方向之外,是高还是低呢?
(3)上证50ETF的波动率长期的均数是如何?
(4)最近的历史波动率与长期均数的关系如何?是否在回归或发散中?
(5)最近价格波动率的稳定性如何?是否有长假或事件?
(6)长期与短期的之间是不是有可以处理(交易)的部份?
我们可以简单的判断出来,目前的历史波动率是向下的趋势(图1),隐含波动率也是在一个下降的趋势中(图2),但是目前IV有点低,虽然仍有下降的空间,但4月份IV数值不仅低于20日历史波动率7个百分点,也来到了过去一年低点附近,到了一年IV的25分位左右,虽然4月份IV在波动率锥上仍较同期均数高,或许向下仍有空间,但由于存在不少相互矛盾的讯号,单纯的买入或卖出波动率的做法,让人信心不足,赌运气的成分似乎有些高。
一般无重大走势时,隐含波动率的震荡程度常低于历史波动率的变化程度,当历史波动率下降时,IV很少发生等量的下降,同样的,当历史波动率上升时,隐含波动率也很少发生等量的上升,由于价格波动率会回归均数,当历史波动率高于长期均值不少时,它比较可能下降,当历史波动率低于均值时,它比较可能上升。
另外,考虑到期时间愈长时,上证50ETF的价格波动率回归均值的可能性愈高,长期的IV大概率常常会停留在波动率均值附近,当历史波动率上升时,各个期间的IV会随之上升,但由于愈长期的波动率有愈明显的回归均值倾向,所以长期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上升幅度会小于短期的期权;同理,当历史波动率下降时,各期间IV会随之下降,但长期的期权IV下降程度会小于短期的期权。
以周一为例,由于历史波动率呈下降趋势,各期间的IV下降概率仍高,前日短期的IV又再下降(见图3),使近月IV己与5月IV拉大差距超过1.5个Vol,可以卖出长期的IV买入短期的IV,形成一个负Vega但正gamma的日历价差仓位,预防短期若上证50ETF剧烈变动,将导致IV产生变化,未必会照着HV的变化之风险。
图片
图3 2021年3月29日4月份IV当日改变
以周一为例,市场IV状况应是预期短期之内不会发生重大事件,不确定感降低,即使HV相对偏高,IV也经常会下降的阶段。当标的发生重大走势之后,IV往往会下降,若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卖出波动率,在波动率已经向下调整后,空手要在此建立仓位稍显被动,但在对市场看法反弹,预防暴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可买入4月平值(3.5元)认购及少量虚值(3.4元)认沽,卖出5月虚值(3.7元)认购(下图四),等待回归均数。
图片
值得留意的是,若上证50ETF仍然很平静,历史波动率快速下降,但是近月IV持续向下,但远月IV却不回归均数,反而向上涨,虽然我们相信在历史波动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无重大事件前提下,隐含波动率不太可能停留在偏高水平,但若发生此事时,仍会对我们认为低风险且可获利的仓位造成伤害,让你开始怀疑人生。
总之,价格波动率仍有其随机性,有时候让我们不好判断,我们仅能按一些普遍性的特性来按照自己的逻辑来决定,所以有时任何情况都有可能,结果也未必赚钱,只是举了现在这个可能不见得好时机来说明一下波动率交易在当时的想法判断中,可能会做什么交易而已。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什么是期权的隐含波动率?
相同标的资产、相同到期时间的期权,其行权价格偏离现货价格越远,其隐含波动率越大。通常,深度实值期权和深度虚值期权的隐含波动率高于平值期权的波动
期权隐含波动率是什么?
您好,期权隐含波动率是指市场中权利金蕴含的波动率,是将某一期权合约的成交价及其他几个参数输入期权定价模型,通过试错法计算而来。反映的是市场对波动率的看法。当隐含波动率上升,代表投资者预期期货价格...
什么是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如何计算和解读隐含波动率?
计算:隐含波动率是通过期权市场价格,利用期权定价模型(如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反推出来的波动率数值。具体计算方法是将已知的期权价格、标的资产价格、行权价格、无风险利率、到期时间等参数代入期权定价...
什么是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如何计算?
隐含波动率是期权价格反推的预期波动率,用定价模型迭代计算。
期权隐含波动率偏高
7日沪深两市虽收于平盘附近,但日内振幅较大,上下来回整理收十字星,两市成交金额达1.2万亿元,量能创本轮反弹新高。题材股继续活跃,涨停家数259家,蓝筹白马等价值股表现疲弱,回调幅度较深。本周前半周上证50指数宽幅振荡,昨日跌幅较大,破5日均线,收盘下跌1.8%。
50ETF期权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0万至257万张,其中认购期权成交量减少4.2万至131万张,认沽期权增加24.4万至126万张,当月合约成交份额高达87%,说明市场参与者主要集中于3月合约进行交易。成交量PCR值为0.96,前值0.75,认沽期权一侧的...
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含义
期权隐含波动率是期权交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根据期权市场上的期权价格反推出的标的资产未来波动性的预期水平。这种波动性预期反映了市场对标的资产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期,是投资者对未来价格波动性的一种预测。1. 隐含波动率的计算隐含波动率的计算通常基于期权定价模型,如Black-Scholes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除了已知的标的资产价格、期权行权价、无风险利率、期权到期日等因素外,还有一个未知参数——隐含波动率。通过将这些因素代入模型中,并利用期权价格来求解,可以得到隐含波动率。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