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铅:宏观向好行业提振 消费可期有望补涨
发布时间:2021-1-19 16:39阅读:228
联系人:弘业期货-袁经理
手机:18262610690
文章转自和讯网,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2020年期铅探底回升,波动剧烈,仍延续2018年来的跌势,但跌幅大幅缩窄,主要下跌在1-4月和8-10月录得,上涨动力5-7月在于铅市消费旺季提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限制经济正常运转,避险情绪高涨令年初铅价承压下滑。而随着国内疫情有效控制,经济重启,加之旺季来临提振铅价反弹。不过同时铅市供应充足,再生铅产能扩大。随着下游消费步入淡季同时供应压力上升,全球铅市供应格局延续弱势使得铅价持续承压。而美元指数承压重挫,令伦铅表现强于沪铅。展望2021年,以上利多因素继续有效,利空因素或有望改善,铅价下行空间有限,不确定性在于铅蓄电池消费能否有效改善,同时海外经济能否及时复苏,打压投资情绪。
一、2020年铅市行情回顾
1、期货—2020年铅价波动较大,且内弱外强格局加剧
2020年期铅未延续2018年来的跌势,但整体波动较大,使得年线基本呈一十字星。年内1-4月持续下挫,一度触及2016年5月26日以来新低12620元/吨,累计跌幅高达24.32%。随后5-7月低位反弹,最高触及2019年11月以来新高16585元/吨,不过8-12月重新震荡回落,在基本金属普涨的对比下表现最弱。年内两轮下跌动力,其中第一波1-4月是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升级,各国为应对疫情封锁城市,企业暂停开工等措施使得避险情绪高涨,铅价跟随基本金属全线下泄;而8-12月震荡下滑是由于下游消费步入淡季,同时沪铅库存高企基本面较弱使得铅价承压高位回落。5-7月随着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加之海外疫情避险情绪有所消化,经济逐步复苏,同时铅市随着天气回温蓄电池消费进入旺季则有效提振铅价大幅反弹。截止12月18日,沪铅主力2101合约报14905元/吨,较2019年12月末下跌0.3%,在基本金属当中排列最后,远弱于弱于沪锌(22.28%)和沪铜(20.57%),相应的伦铅2020年却涨近5.56%,涨幅远强于沪铅,因国内外供需存在较强差异,而且美元指数承压下滑6.71%,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逾6.12%。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图表来源:WIND
2、现货—期铅基本处于贴水状态,库存压力显现
期限结构方面,沪铅2020年基本表现为近低远高的正向排列,即铅现货较期货大多维持贴水状态,年内贴水的范围为贴水315-升水335元/吨,最大贴水出现在7月铅价大涨之际,表明市场对铅价远期看涨,同时也意味着现铅供应相对充足。这点可以从上期所铅库存持续累库可以得到验证,截止2020年12月18日,上期所铅库存报52173吨,较2019年12月末增7611吨或逾17%。伦铅方面,年内0-3个月LME铅现货较期货亦基本保持贴水状态,且一度冲高回落,截止12月17日,报贴水30.75美元/吨,年内波动范围为贴水29美元/吨-升水67.5美元/吨,其中3月现铅贴水幅度逐步缩窄,显示外盘现货铅供应趋紧。

图表来源:WIND
二、宏观环境—影响偏正面
2021年全球宏观面整体体现为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经济增速由2020年从负转正,但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增长出现分化,新兴经济体的增速仍高于发达经济体,同时在美联储维持低利率的带动和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2021年全球货币政策继续宽松,但由于通胀压力整体可控,因此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相对缓和,美元指数因经济刺激以及疫情避险情绪消化,加之其他竞争货币吸引力的增加,其反弹力度或有限,面临易跌难涨的风险,整体而言,2021年的宏观面对于铅价而言呈现中性偏多的影响。
三、铅市供需体现
1、供需体现—全球铅市供需过剩或延续
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全球铅市供应短缺5.7万吨,2019年同期为供应短缺28.1万吨,缺口进一步缩窄,因铅产量增加而销量下滑,其中全球铅消费量为1078.4万吨,同比下滑40.8万吨;产量1072.7万吨,同比增加63.2万吨。2019年全年全球铅市供应短缺32.9万吨。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原铅需求增速不及产量,从而使得前市供需格局有所恶化。中国方面,1-10月中国表观需求量预估为511.5万吨,同比增加33.1万吨,占到全球总量的大约47%。而同期美国表观需求量同比减少9.2万吨。显示国内在疫情有效控制下,下游需求上升,而美国疫情持续导致需求下滑。
展望2021年,随着海外疫情逐步控制,部分矿山新增产能释放,整体供应上升。不过同时需要下游需求,在电动自行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的稳步上升将推动供需平衡改善,不过预期需求增速仍不及产量增速,仍将延续供应过剩格局。

图表来源:瑞达期货(002961,股吧),WIND
2、供需体现-两市库存均上升,去库存化需要时间
伦铅库存方面,截至2020年12月18日,LME铅库存报131950吨,较2019年12月末大增65625吨或近一倍%,此前为连续三年下降,目前该库存较2019年7月26日创下的阶段低点(55475吨)上升约约76475吨或137.85%。LME铅库存持续上升,铅市供应过剩重燃,大量铅流入欧洲仓库,从而限制欧洲铅贴水的缩窄。国内方面,精炼铅库存持续攀升,令现货铅供应压力凸显,截12月18日,上期所沪铅库存报52173吨,较2019年12月末增加7611吨或17%。
展望2021年,据SMM报道,自2020年10月中旬开始,国内铅锭社会库存不断增加,呈现7连增趋势,截至12月11日,铅锭五地社会库存为5.01万吨,较10月23日增加2.3万吨,库存拐点仍未显现。不过在再生铅违规产能清理、环保限产等供应端政策进一步推动下,库存压力或将缓解,去库存化将成为主旋律。

图表来源:WIND
四、铅市供应
1、铅矿—中国铅矿产量续增
根据美国国家地质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球探明铅矿储量为900万吨,澳大利亚铅土矿储量为3600万吨,占全球比40%,中国铅土矿储量1800万吨,占比20%,秘鲁和美国铅土矿储量占比分别为7%、6%。中国铅矿产地分布广泛,但大中型矿床占有储量多且矿山类型复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云南。2019年中国铅矿探明储量9832.9万吨,铅矿新增探明储量605.2万吨。铅矿产量方面,据ILZSG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9月全球铅精矿累计产量约40万吨,同比增加6.3万吨或2%。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铅矿生产国,我国2020年1-9月累计铅精矿产量为17.3万吨,同比增加4.9万吨,占全球比为43.25%,澳大利亚、美国、秘鲁和墨西哥占比分别为10%、6%、6%和5%,前五个国家铅精矿累计占比高达730%。
中国铅精矿贸易的几个重要国家是俄罗斯、秘鲁、澳大利亚、缅甸等国。2020年1-10月我国铅矿总进口量为111.32万吨,同比下滑22.1万吨或17%,2019年同期为增加34.68万吨,全年进口122.71万吨。其中进口自俄罗斯铅矿为22.78万吨,同比下降8%,占总进口比重为20.46%,维持我国铅精矿进口第一大国。其次进口自秘鲁的铅矿总计为20.76万吨,同比增加47%,进口占比达18.65%。而2019年累计进口量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铅矿进口大幅下滑56%,进口排名跌至美国之后。
展望2021年,随着海外疫情的控制,部分矿山新增产能释放,预计整体供应将上升。而我国铅矿质量下滑以及资源枯竭,铅精矿有望保持低质量增长和高进口增长的趋势,俄罗斯和秘鲁仍是我国铅精矿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图表来源:WIND
2、精铅供应-中国精炼铅产量供应充足
目前全球精炼铅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秘鲁和其他地区。国际铅锌研究小组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1-9月全球精炼铅(包括中国)累计产量为864.04万吨,同比增加2.63万吨,其中中国累计产量为347.93万吨(占全球产量比为40.27%),同比下降3.53万吨,而除中国外的其他地区精炼铅产量为516.11万吨,同比增加6.16万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铅生产和消费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精炼铅月度产量自3月开始逐步上升,2020年10月生产59.9万吨,同比增长9.9%,为连增三个月,且创下历史记录来高点。而1-10月我国精炼铅产量为508.6万吨,同比增长7.9%,亦为历史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数据显示精炼铅冶炼产能延续扩大,不利于化解行业过剩产能。期间主要受到铅加工费走高影响,12月国产TC为2050元/吨,2019年同期为1850元/吨,在铅精矿加工费上涨的情况下,助推原生铅开工率上升,原生铅企业生产积极普遍高于2019年,原生铅炼厂原料供应充足,高利润刺激生产。
贸易方面,2020年1-10月精炼铅累计进口量为2.01万吨,出口为0.35万吨,净进口量为1.67万吨,同比下降6.72万吨,因进口同比大降6.72万吨而出口增加0.0012万吨。其中,进口自韩国的精炼铅为1.7万吨,占进口比84.58%,同比下滑2.4万吨,而进口自澳大利亚的精炼铅降至0.17万吨,同比下降2.29万吨,占比8.45%。数据显示海外在疫情持续影响下,精炼铅进口量直线下滑,不过国内自给供应充足则有效弥补了进口缺口。
展望2021年,在铅矿整体供应充足的环境下,精炼铅加工费提升将逐步提高冶炼厂的产能,若下游消费未能明显改善,将使铅价持续承压。不过同时我国铅冶炼违规产能清理和环保限产措施将持续推进,尤其是2020年11月沪铅曾因河北、河南环保限产措施而减停产实际延长,铅价一度暴力拉涨近5%。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北交所最近受到哪些利好的提振?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