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买加体系
发布时间:2021-1-18 15:50阅读:3727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签署了“牙买加协定”,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完全非货币化,各国可自行选择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仍作为主要的国际货币,日元、德国马克等货币则随着本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成为重要的国际币。
(2)汇率安排多样化,出现了以浮动汇率为主,盯住汇率并存的混合体系,亦称“无体制的体制”,各国可自行安排汇率。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一是运用国内经济政策,通过改变国内的供求关系和经济状况,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二是运用汇率政策影响本币币值,通过增强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经常项目的逆差;三是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四是通过加强国际协调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五是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的结构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对一国货币——美元的过分依赖;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需要,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灵活多样的调节机制,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需要指出的是,牙买加体系并非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三点:第一,以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可以享受“铸币税”等多种好处,但却不承担稳定国际储备货币及其所致风险的责任。第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体,汇率经常出现大起大落,变化不定,加大了外汇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活动,但极易导致国际金融投机的猖獗,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更为突出。第三,目前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调节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