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孪生兄弟
发布时间:2021-1-18 13:28阅读:639
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孪生兄弟
所谓通货紧缩,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从争论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表现为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尽管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仍有争论,但对于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货紧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发生程度不同,分为相对通货紧缩和绝对通货紧缩
(1)相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下,在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水平区间以下。在这种状态下,物价虽然还处于正增长状态,但已经低于该国正常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物价水平,通货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这种情形已经开始损害经济的正常发展,虽然是轻微的,但如果不加重视,可能会加重对经济发展的损害。
(2)绝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价出现负增长,这种状态说明一国通货处于绝对不足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极易造成经济衰退。根据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重度通货紧缩。而这三者的划分主要以物价绝对下降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长度为准。
2.按照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1)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给显得相对过剩而出现的通货紧缩。由于引起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也可能是国外需求减少或者几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足,因此,依据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把需求不足型的通货紧缩细分为消费抑制型通货紧缩、投资抑制型通货紧缩和国外需求减少型通货紧缩。
(2)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的绝对过剩而引起的通货紧缩。这种产品的绝对过剩只可能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市场机制调节不太灵敏,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状态从某个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说明了人类的进步,是前进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这种通货紧缩严重,则说明该国市场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同样会对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比通货膨胀更严重。
1.加速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必然使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这严重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生产者减少生产甚至停产,结果使社会经济的增长受到抑制。
(2)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实际利率升高,这将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社会上的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的加重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3)物价下跌使企业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使失业率上升。
2.导致社会财富缩水
物价的下降会使实际利率上升,使得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相应降低。这意味着企业净值的下降和财富的减少。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供给的相对过剩必然会使众多劳动者失业,此时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使工人的工资降低,个人财富减少。即使工资不降低,失业人数的增多也使社会居民总体的收入减少,导致社会个体的财富缩水。
3.分配负面效应显现
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社会财富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以及社会财富在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
从总体而言,经济中的债务人一般为企业,而债权人一般为居民,因此,社会财富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也就是在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产品价格降低,利润减少,而实际利率升高,使作为债务人的企业的收入又进一步向债权人转移,这又加重了企业的困难。为维持生计,企业只有选择筹集更多的债务来进行周转,这样企业的债务总量势必增加,其债务负担更加沉重,由此企业在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将处于更加恶劣的位置。如此循环往复,这种财富的分配效应不断得到加强。
4.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通货紧缩使货币越来越昂贵,这实际上加重了借款人的债务负担。由于企业经营不景气,银行贷款难以及时回收,便出现大量坏账,再加上难以找到盈利的好项目,经营出现困难,甚至面临“金融恐慌”和存款人的挤提风险,从而引起银行破产,使金融系统面临崩溃。因此,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货币升值是引起一个国家所有经济问题的共同原因。
同时,这种通货紧缩还会通过国际交往输出到国外,而世界性的通货紧缩又会反过来加剧本国的通货紧缩局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