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发布时间:2021-1-14 09:26阅读:2682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许多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同一个人,这种简单的组织形式非常适合小企业,事实上,这也是工业革命前最常见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然而,在市场全球化和生产规模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规模和资本的需求急剧增加。例如,通用电气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其2012年房地产、厂房和设备的总价值约为700亿美元,资产总额接近6850亿美元。规模如此之大的企业不可能简单地以业主经营的形式存在。实际上,通用电气拥有50多万个股东,每个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与他们持有的股份成比例。
这么多人显然不可能全部参与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事实上,股东们的做法是:他们共同选举产生一个董事会,然后由董事会负责聘请并监督公司的管理层。这种结构意味着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是不同的人,从而使公司获得了业主经营企业形式下无法获得的稳定性。例如,如果股东不想继续持有公司的股份,他们可以将股份出售给其他投资者,而不会影响公司的管理。因此,金融资产以及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这些金融资产的能力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很容易地分离开来。
如何才能使公司各类股东(从持有上千万股的养老基金到仅持有1股的小投资者)就公司目标达成一致呢?金融市场再次提供了行动指南。所有股东都会赞成管理层追求提升股票价值的经营战略,因为这会增加他们的财富从而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追求个人目标(无论这些目标是什么)。
管理层真的会努力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吗?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会从事一些并非使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活动,例如组建自己的集团,为保住自己的职位而避免投资风险项目,或是过度消费奢侈品(如乘坐公务机等),这些额外津贴的成本大多由股东承担。由于管理层可能会追求个人利益而非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叫作 代理问题 (agency problem) 。
许多管理机制应运而生以缓解潜在的代理问题。首先是将管理层的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高层管理者薪酬中一大部分是以股票期权的形式,这意味着股票价格上涨不仅会给股东带来利益,同样会使高层管理者从中获利。(当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过度使用期权也会产生代理问题,管理层可以操纵信息在短期内支撑股价,这样他们便有机会在股价回落到反映公司真实价值之前将其变现。)第二种机制是由董事会解雇那些表现不好的管理者,即便有时候董事会被认为是管理层的保护者。首席执行官的平均任期从2006年的8.1年下降到2011年的6.6年;董事长兼任总裁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48%下降到2009年的低于12%。 第三种是由外部证券分析者和大型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密切监督公司,使那些业绩差的管理者的日子不那么好过。这些大型投资机构持有美国上市公司半数以上的股权。
最后一种机制是,糟糕的业绩将使现有董事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如果董事会不严格监督管理层,那么从原则上讲股东可以重新选举产生新一届董事会。股东可以通过发起一场代理权争夺战来获得足够的代理权(代表其他股东投票的权利),以控制公司并选举产生新的董事会。但是这种威胁通常来说非常小,发起代理权之争的股东必须动用自己的资金,而管理层却可以使用公司的资金来进行防御,因此大多数代理权之争都会以失败告终。真正被接管的威胁来自其他公司:如果一家公司发现另一家公司业绩较差,那么它可以收购那家业绩较差的公司,并用自己的管理队伍取代其原来的管理层。结果股价会上涨以反映投资者对公司业绩转好的预期,这会激励公司从事兼并活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