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不赔身故,这到底合不合理?
发布时间:2020-12-1 14:37阅读:1101
最近,一个朋友来找我买重疾险,我给他推荐了信泰家的达尔文3号(不含身故版)。
碰巧,他有个同学在保险公司当业务员,听说他买的产品不赔身故,就把他好好教育了一顿,表示“这种保险不靠谱”。

批判的理由是,这些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保障有缺陷……
摸着良心说,这个业务员还是有点知识储备的,起码他明白,不是任何重疾都可以确诊即赔。
比如脑中风,确诊180天后,仍然留有规定的后遗症,才能拿到理赔。
如果病情严重或者施救不及时,人提前就走了,重疾险(不含身故)是不赔的。
中风后直接身故了,病情显然是更严重的。明明得了重疾,保险却没得赔,这样一想,买不含身故的重疾险,确实很吃亏。
带身故的重疾险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或早或晚,都能得到理赔,保费不会白交。
听起来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儿。
我朋友也慌了,赶紧来询问我的看法。
01、首先啊,我先肯定那位业务员朋友关于重疾理赔条件的说法。
事实上,在25种重大疾病中,真正意义上确诊即赔的只有五种:癌症、严重三度烧伤、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以及多个肢体缺失。
其他的病种想拿到理赔,必须符合一定标准。
这里的理赔标准大概分成两类:
第一,病情达到约定程度,或者某种状态持续一定时间。
除了前面说到的中风,还有以下14种:

比如心梗,要求符合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等。
再比如深度昏迷,要求昏迷状态持续96个小时以上。
第二,进行了约定治疗/手术。
主要是以下6种疾病:

比如终末期肾病,要求规律透析90天以上,或者进行肾脏移植。
再比如冠心病,要求实施搭桥手术。
……
所以,除了5种真正意义上确诊即赔的重疾以外,其他重疾,只有达到相应的条件,重疾险才会赔。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身患重疾的被保人去世后,含身故的重疾险赔了,不含身故的重疾险没有赔……
这样一看,重疾险带上身故责任,好像确实更让人有“安全感”。
但是天下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多了一个身故保障,产品价格也高出不少。
比如达尔文三号,30岁男性,买50万保额,选基础责任,30年缴费,不含身故的版本每年保费6115元,含身故版本为8990元,差了2875元。
附加身故保障后,产品每年的保费上涨了47%,直接贵了一半……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所以,要不要多花一半的钱,去买个安心呢?
我们不妨把“重疾险要不要带身故”的问题拆解一下:
第一,我到底需不需要身故保障?
第二,如果需要身故保障,有没有更划算的方案?
就比如你去肯德基买鸡翅,服务员告诉你,加5块钱就可以换成套餐,套餐里不仅有鸡翅,还有冰淇淋。
如果你不爱吃冰淇淋,这五块钱你肯定不会掏。
如果你恰好也想吃冰淇淋,是不是还会考虑一下:有没有比这个套餐更划算的购买方式?
想想是这么个道理吧?
02、那我们就对号入座,看看我朋友应该怎么选择。
买保险,其实是一件挺个性化的事情。
像我朋友这样的单身汉:收入尚可,没有贷款,父母身体健康(有养老金),目前是完全没有家庭经济压力。
他来找我买保险,纯粹是怕得了大病治不起。
至于人不在了还能不能赔到钱,他真的不关心……所以他完全没有保身故的需求。
像这种情况,买份不带身故的纯重疾险,是最划算的。
当然,如果将来结婚生子,他会背上比较重的家庭责任,到时候,身故保障可能就成了必选项。
但是到时候,我仍然不会建议他购买附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因为,他其实有更好的选择。
还是以达尔文3号为例(30岁男性,50万保额,基础责任,交30年):

第一个方案,直接选择达尔文3号(含身故):每年花8990元。
如果得了重疾,至少能拿到50万,但是人没了,不会再次赔付;如果没得重疾,人没了,还可以赔到50万。
这种情况重疾保障和身故保障只能二赔其一,所以身故保障,其实含有很大的水分。
第二个方案,选择达尔文3号(不含身故)+瑞和定寿2020(保至88岁)。
达尔文3号每年花6115元。
瑞和定寿2020最多只能选保至88岁,结合当前的人均寿命来看,和保终身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价格也会比较接近,每年3155元。
两者相加,每年花9270元。
这种情况下,如果得了重疾,至少能拿到50万,如果病没有治好,人又没了(89岁前),可以再拿50万;没得重疾,身故(89岁前)也能拿到50万。
综合来看,方案一是重疾和身故共用保额,二赔其一;方案二是重疾身故分开赔付,互不影响,明显要更好。
从价格来看,方案二只比方案一贵了200多元,哪个更划算?就不用我往下说了吧……
强调一句哈,这里为了客观比较,把定寿的保障期选为至88岁。从家庭风险保障的角度看,一般保至60岁已经足够,价格会便宜很多。
03、其实买保险,本质就是需求匹配的过程,想明白需要什么保障,选产品才能更有针对性。
我也常常遇到一些客户,说自己买的产品不合适。
他们的保单大多是在线下签的“人情单”,很多人甚至还没明白具体保的是什么,就匆忙签单了。
可能多年后再回头看,才发现每年的保费交了不少,却起不到多少风险保障的作用。
像这样,让不适用的保障占用大量现金流,才是真正的浪费……
买产品,需求永远是核心导向,先满足需求,再去追求性价比的最大化。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确诊即赔”,可获得关于确诊即赔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碰巧,他有个同学在保险公司当业务员,听说他买的产品不赔身故,就把他好好教育了一顿,表示“这种保险不靠谱”。

批判的理由是,这些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保障有缺陷……
摸着良心说,这个业务员还是有点知识储备的,起码他明白,不是任何重疾都可以确诊即赔。
比如脑中风,确诊180天后,仍然留有规定的后遗症,才能拿到理赔。
如果病情严重或者施救不及时,人提前就走了,重疾险(不含身故)是不赔的。
中风后直接身故了,病情显然是更严重的。明明得了重疾,保险却没得赔,这样一想,买不含身故的重疾险,确实很吃亏。
带身故的重疾险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或早或晚,都能得到理赔,保费不会白交。
听起来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儿。
我朋友也慌了,赶紧来询问我的看法。
01、首先啊,我先肯定那位业务员朋友关于重疾理赔条件的说法。
事实上,在25种重大疾病中,真正意义上确诊即赔的只有五种:癌症、严重三度烧伤、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以及多个肢体缺失。
其他的病种想拿到理赔,必须符合一定标准。
这里的理赔标准大概分成两类:
第一,病情达到约定程度,或者某种状态持续一定时间。
除了前面说到的中风,还有以下14种:

比如心梗,要求符合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等。
再比如深度昏迷,要求昏迷状态持续96个小时以上。
第二,进行了约定治疗/手术。
主要是以下6种疾病:

比如终末期肾病,要求规律透析90天以上,或者进行肾脏移植。
再比如冠心病,要求实施搭桥手术。
……
所以,除了5种真正意义上确诊即赔的重疾以外,其他重疾,只有达到相应的条件,重疾险才会赔。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身患重疾的被保人去世后,含身故的重疾险赔了,不含身故的重疾险没有赔……
这样一看,重疾险带上身故责任,好像确实更让人有“安全感”。
但是天下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多了一个身故保障,产品价格也高出不少。
比如达尔文三号,30岁男性,买50万保额,选基础责任,30年缴费,不含身故的版本每年保费6115元,含身故版本为8990元,差了2875元。
附加身故保障后,产品每年的保费上涨了47%,直接贵了一半……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所以,要不要多花一半的钱,去买个安心呢?
我们不妨把“重疾险要不要带身故”的问题拆解一下:
第一,我到底需不需要身故保障?
第二,如果需要身故保障,有没有更划算的方案?
就比如你去肯德基买鸡翅,服务员告诉你,加5块钱就可以换成套餐,套餐里不仅有鸡翅,还有冰淇淋。
如果你不爱吃冰淇淋,这五块钱你肯定不会掏。
如果你恰好也想吃冰淇淋,是不是还会考虑一下:有没有比这个套餐更划算的购买方式?
想想是这么个道理吧?
02、那我们就对号入座,看看我朋友应该怎么选择。
买保险,其实是一件挺个性化的事情。
像我朋友这样的单身汉:收入尚可,没有贷款,父母身体健康(有养老金),目前是完全没有家庭经济压力。
他来找我买保险,纯粹是怕得了大病治不起。
至于人不在了还能不能赔到钱,他真的不关心……所以他完全没有保身故的需求。
像这种情况,买份不带身故的纯重疾险,是最划算的。
当然,如果将来结婚生子,他会背上比较重的家庭责任,到时候,身故保障可能就成了必选项。
但是到时候,我仍然不会建议他购买附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因为,他其实有更好的选择。
还是以达尔文3号为例(30岁男性,50万保额,基础责任,交30年):

第一个方案,直接选择达尔文3号(含身故):每年花8990元。
如果得了重疾,至少能拿到50万,但是人没了,不会再次赔付;如果没得重疾,人没了,还可以赔到50万。
这种情况重疾保障和身故保障只能二赔其一,所以身故保障,其实含有很大的水分。
第二个方案,选择达尔文3号(不含身故)+瑞和定寿2020(保至88岁)。
达尔文3号每年花6115元。
瑞和定寿2020最多只能选保至88岁,结合当前的人均寿命来看,和保终身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价格也会比较接近,每年3155元。
两者相加,每年花9270元。
这种情况下,如果得了重疾,至少能拿到50万,如果病没有治好,人又没了(89岁前),可以再拿50万;没得重疾,身故(89岁前)也能拿到50万。
综合来看,方案一是重疾和身故共用保额,二赔其一;方案二是重疾身故分开赔付,互不影响,明显要更好。
从价格来看,方案二只比方案一贵了200多元,哪个更划算?就不用我往下说了吧……
强调一句哈,这里为了客观比较,把定寿的保障期选为至88岁。从家庭风险保障的角度看,一般保至60岁已经足够,价格会便宜很多。
03、其实买保险,本质就是需求匹配的过程,想明白需要什么保障,选产品才能更有针对性。
我也常常遇到一些客户,说自己买的产品不合适。
他们的保单大多是在线下签的“人情单”,很多人甚至还没明白具体保的是什么,就匆忙签单了。
可能多年后再回头看,才发现每年的保费交了不少,却起不到多少风险保障的作用。
像这样,让不适用的保障占用大量现金流,才是真正的浪费……
买产品,需求永远是核心导向,先满足需求,再去追求性价比的最大化。
今天就到这里了,有其他保险的问题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沟通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一支股票的价格是否合理,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判断:1.可以查看市盈率,市盈率是市价盈利比率(P/E)的缩写,也称为本益比,说的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EPS)的比率。市盈率可以一定程度上...

最常用的就是看股票市盈率高低,也就是PE。跟行业平均市盈率对比,以及跟自身历史市盈率对比,这个数据都是可以查的到的。还有注意市场大势,牛市整体市场估值都会高很多,如果估值明显过高,可能市场就出现...
我想问一下,重疾险因为疾病身故了赔不赔啊?
您好,重疾险有身故保障能不能理赔其实主要看情况的,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可以获得理赔金的。因为重疾险的身故保障其实主要是在重疾保障的基础上附加寿险产品,或者两全险,...
怎么看一只股票的估值合不合理?
你好,关注股票的估值是不是合理可以结合其市盈率与大盘的市盈率、所处行业的市盈率以及该股历史市盈率来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发现其市盈率高于这些市盈率时,个股可能存在高估的情况,不合理;如果发现其市盈率...
重疾险能赔几次?名词解释
重疾险多次赔付并不代表着患多次疾病都能赔付,有些重疾险会对疾病进行分组,一组疾病仅赔付一次。也就是说,如果你第一次患一组疾病中的一种,第二次所患的疾病与第一次的为同一组,将不会进行多次赔付。除了分组要求外,保险公司为了降低赔付率,很多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对间隔期也有要求,如在两次患病时间没有超过间隔期,那将不会进行多次赔付。所以说,多次赔付的重大疾病保险不一定多次赔付,具体赔付几次要根据被保险人出险时的实际情况才能知晓。不管是否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都不保重疾的复发。考虑到癌...
重疾险要附加身故吗?名词解释
如果被保人在保险期间内没患重大疾病,然后自然身故了,那含身故重疾险能赔付保额,而不含身故重疾险不能获得赔付(可能还能退一点保单现金价值,后面再说);所以说,在保障上含身故保障重疾险是要更全一点的。但是,含身故保障终身重疾险最吸引人的,并不是保障更全一点,而是它一定能获得保额赔付,更通俗一点的讲,能返本。含身故保障终身重疾险是保障终身的,含有终身身故保障,而人必然会身故,所以说就一定能获得保额赔付,要么是患重疾赔付保额,要么是身故赔付保额,总之你买的保额是一定能拿到的,那也就相当于保险公...
相关搜索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全部>
- 刚交了钱,过了几天发现自己有病了,在交钱支前真不知道自己有病
- 请问还没有过犹豫期怎么退保?
- 我在平安银行买的金宝宝5年期,还有二平,到期,有风险吗?
- 邮政银行的工作人员让我存了这样的产品:中邮鑫享一生E款终身寿险,当时选择的是一年交2万交五年第六年返利息。他说第六年可以把本金和利息都支出来。不知道说的是不是真的?我想问现在刚交了两个多月,能不...
- 万一保险公司破产了,还能拿到钱吗
- 你好老师,我投保的是太平洋金泰人生(C款)终身寿险(分红型),15年已交满,想退了,能全额退本金吗?
- 华夏南山松鑫享版终身受险五年买满后,多久可以退,求一个最新解答,麻烦解惑,感谢!
- 如果到第6年退保是按现金价值退钱的吗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3-17 16:35
-
315 黑天鹅突袭!这些股票开盘跌停,你的持仓中招了吗?
2025-03-17 16:35
-
华为海思概念股逆势涨停!这把科技火苗,散户该不该追?
2025-03-17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