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福利一个变更,关乎你钱包的医保改革
发布时间:2020-11-23 18:15阅读:299
8月26日,
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份文件,
——《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图源 | 中国政府网)
这份文件对于医保卡的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的计入办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规范。
主要措施和内容有以下:
1、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
2、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
3、规范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看上去简洁明了,但很多朋友对此都有一定的疑惑,
于是在各位的催促下,我们“虽迟但到”。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掰扯掰扯,
这份《意见稿》的瓜都要怎么吃。
福利一: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
我们先来明白一个概念:医保账户
医保账户其实是由两个账户组成:个人账户 & 统筹账户
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里的钱就是你自己的钱。
用来支付你平时进行基本医疗时的消费,比方说你去看病或者去买药,就可以使用自己个人账户里的钱来购买。
个人账户里的钱就是你的医保余额,在微信/支付宝上都可以查到。
统筹账户
统筹账户,就相当于一个蓄金池,里面的钱是大家的钱,谁需要,就给报销。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时购买医保时交的保费,会放在这个池子里,如果你生病住院了,达到了医保的报销要求,那么就可以用这个池子里的钱报销医疗费用。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医保报销。
然后,
我们回到这个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这里来。
我们可以在上面的截图里看到:
“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也就是说,
以后能把普通门诊也纳入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以往需要我们个人承担的普通门诊的费用。
这方面上的改革也是《意见稿》最大的亮点了,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妥妥的福利性措施。
另外,
“支付比例从50%起步”
“针对门诊医疗服务特点,科学测算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也就是说,在门诊纳入可报销范围后,
报销比例最低也是50%,至于医疗费用达到多少后才能报销,以及最高可以报销多少这些内容,后续会进行科学测算。
在这点上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看一下最后的起付标准和报销限额是多少。
然后再强调一下,不是所有的门诊都适用这个报销制度,
目前只是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而已,
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要后面慢慢纳入。
福利二:规范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之前我们经常说,
这世上有3样东西不能借:老婆、车子、和医保卡。
商业保险对于医保卡外借这种情况是非常重视的,
如果你的医保卡借给别人刷了,那么保险公司就会默认你生了这种病,从而影响你的投保。
但其实关于医保卡个人账户的余额怎么用、谁可以用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的,所以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核保才会格外保守。
而这次《意见稿》中就明确了这个问题——医保卡谁能刷,什么情况能刷,什么情况不能刷。
“可以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探索个人账户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
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其他支出。”
谁能刷
你、你的父母、配偶、以及你的子女,以后都可以使用你医保卡个人账户的余额。
什么情况能刷
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就医发生的由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可以刷;
在药店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可以刷。
什么情况不能刷
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支出,不能刷。
比如用于公共卫生的费用,因为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引起的消费,都不能刷。
由此,我们也能够知道,
以后,把自己的医保卡外借给家人去买药,就再也不用担心这不符合医保卡的使用规范了。
不过与此同时,问题也来了,
既然医保卡外借已经是合规行为了,
那么保险公司对于医保卡外借的核保限制,是否会取消呢?
我相信好消息总是会来的,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