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修复斜率放缓 但经济复苏趋势不变
发布时间:2020-8-17 09:24阅读:321
联系人:弘业期货-袁经理
手机:18262610690
文章转自和讯网,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l7月产出端数据修复放慢。前期一系列政策已推动经济回归正轨附近,因此进一步修复的斜率开始下降。工业原材料行业同时受到南方降雨等天气因素影响,和地产、基建相关的建材产出有一定回落。制造业表现相对较好,也反应了制造业正进入主动加库存的复苏周期,预计仍有上升空间。我们认为,疫情对工业产出的影响已经消除,天气因素影响下降后,地产、基建仍将带动原材料行业。制造业修复也将持续,但外需变动的风险仍需警惕。
投资增速基本符合预期,投资需求持续改善。预计南方洪水影响减弱后,投资增速的修复幅度将扩大。未来基建投资仍是主要带动力之一。房地产持续超预期,尤其是下游销售加速改善,有利于房企资金周转,利好房地产投资增长。而近期决策层已有重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出台,未来销售能否持续增长仍有不确定性。此外,未来制造业产出持续恢复之后,制造业投资上升的可能性加大,或成为基建之外另一个投资支撑因素。
必需品和耐用品消费已回归正轨。汽车等耐用品消费重回平稳增长,同比增速加快主要是低基数导致。线上非实物商品明显修复,餐饮收入继续好转,均可推断服务消费普遍改善,7月一些列促进服务业复工复产的举措效果显现。我们认为,虽然整体消费复苏正在放慢,但结构改善仍有持续性,服务业是继续带动消费的主要力量。从长期来看,人口增速放慢、居民部门高杠杆等制约下,消费增速能否长期持续上行仍不确定,消费升级和转型的进程仍是决定未来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综合来看,本期数据多符合预期,显示经济仍延续从底部复苏的阶段。房地产的韧性继续存在,销售短期表现强势,未来能否延续需观察决策层稳定市场政策的效果。7月经济数据仍受到南方暴雨和洪水的一定影响,随着8月之后该负面影响减退,我们预计投资需求将继续改善,产出端仍有潜在上行力量。三季度GDP增速继续增加较为确定,央行政策大概率继续持稳为主。风险依然主要来自海外经济和非经济两个层面,需要持续关注。
1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工业产出暂缓加速
数据显示,中国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0.4%,符合预期且强于前值-1.3%;7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低于预期的5.1%,与前值持平。环比来看,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季调环比增长0.98%,较6月的1.3%有所放慢。我们通过估算得到,7月名义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2.4%,比6月的1.8%继续显著改善。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分行业看累计同比增速,中游原材料行业继续全部改善,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涨幅仍是最快,其他行业均为负增长,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表现更弱。化工行业接近同比持平。中游制造业方面也全面改善,但是交运设备制造业回升相对更慢,和基建投资增速的连续回落情况接近。下游行业方面,汽车制造业转为正增长,医药制造业涨幅扩大,其他行业则为跌幅收窄。制造业的持续改善和库存周期的变动,可能将对制造业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从中上游产业开工率方面看,7月高炉开工率小幅回落,螺纹钢和线材开工率回落也较为明显。炼油厂开工率则继续明显回升。边际上看,炼油厂开工率明显强于季节性水平,高炉开工率也强于季节性,但螺纹钢和线材开工率弱于季节性。南方降雨可能对产出正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上游工业品方面,发电量和水泥产量同比增速回落明显。乙烯产量同比转正。十种有色金属、粗钢和汽车产量同比增速加快。边际上看,前值偏高情况下导致发电量略弱于季节性,议息、十种有色金属、粗钢、汽车产量均超季节性,水泥弱于季节性但仍高于5年均值。制造业加库存的迹象明显,但地产和基建可能受到降雨影响拖累部分建材生产。
工业制成品方面,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手机产量增速均有回落,电脑产量增速明显加快。边际上看,集成电路和电脑产量超季节性,其他基本符合季节性。
总体上看,7月产出端数据修复放慢。货币宽松、复工复产等一系列政策已经推动经济回到正轨附近,因此进一步修复的斜率开始下降。工业原材料行业同时受到南方降雨等天气因素影响,和地产、基建相关的建材产出有一定回落。而制造业表现相对较好,也反应了制造业正进入主动加库存的复苏周期,预计仍有上升空间。我们认为,疫情对工业产出的影响已经消除,天气因素影响下降后,地产、基建仍将带动原材料行业。制造业修复也将持续,但外需变动的风险仍需警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