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赴港融资潮:“打折拿快钱”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5-5-12 07:51阅读:557
在华泰证券之前,4月初赴港上市的广发证券(01776.HK)刚刚获得市场抢筹。总募资金额接近280亿港元,约合224亿人民币。是今年迄今为止整个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IPO,亦是迄今为止中资券商在港最大规模的IPO。
而作为更早赴港上市的内地券商,已经相继在H股进行了再融资。据海通证券数月前发公告称,拟以每股15.62港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19.2亿股H股,募集约299.43亿港元,用于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约定购回以及补充现有流动资金。中信证券也启动了增发H股再融资的计划,融资的规模大约为330亿港元。银河证券则于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及类别股东大会投票通过了H股增发议案。该拟增发H股20亿股,同时延长A股发行方案及A股发行相关授权有效期。
除上述第一梯队券商外,更多的中小型券商股也表达了寻求港股上市的意愿。在兴业证券2014年业绩说明会上,兴业证券总裁刘志辉就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兴业证券目前正在跟主管部门积极沟通,探索筹划H股的发行。此外,光大证券3月31日表示,光大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H股在香港上市议案,拟发行至多6.8亿股H股。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市场消息称国联证券下半年启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而四月国联证券刚刚向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募集资金10亿~20亿元,募资将用于融资融券、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发展。对于此事的最新进度,国联证券一高管今日早间对《第一财经日报》回应称,目前公司港股IPO的具体时间表尚不清楚,后续会统一公开。
券商的算盘
“相比在A股融资,港股融资时间效率要比在A股融资要快很多,程序也更简单。”对于券商钟爱H股融资,上述高管如是评价。北京一金融分析师对此表示了认同,他直言,券商投奔H股的最大原因就是现在券商非常缺钱,急需补充资本金扩展业务。
“券商的融资方式主要就两个,一是发债二是股票融资。”该分析师分析称,发债相对成本更高,而股票年融资H股融资周期明显比A股短。以广发证券为例,从其去年11月21日公司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到其今年4月10肉正是登陆港股,不到半年时间,完成超过224亿元的融资。
实际上,去年下半年开始,A股疯牛行行情逐渐启动,使得券商的融资融券 、股票质押回购等资本中介型业务规模猛增,倒逼券商火速拓展资金来源。而赴港上市及增发,显然成为券商快速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方式。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截至一季度,全国12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5.23万亿元,净资产为1.02万亿元,净资本为7734.68亿元。来自东方财务chioce数据显示,截止上周五,全市场的融资融券规模已逾1.88万亿,且最近五周都在不断增长当中。由此看,券商两融规模即将超过净资产的两倍,未来券商要扩大融资规模降低风险,得先扩充股本金了。
就以目前两融规模最高的中信证券为来看,其两融余额已接近其净资本。公开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其总资产4796亿元,净资产991亿元,净资本443亿元。而本报日前从中信证券获得数据显示,截止一季度末,中信证券实际融资融券余额是890亿元(包含浙江公司和山东公司)。
“越快拿到钱就快补充资本金,也能越快用于两融,尤其现在处于券商两融业务高峰期。”王宇航是沪上一大型券商非银团队分析师,对于券商争相H股融资,他提示,券商在两融上缺钱是不争的事实,但券商的杠杆率、流动性风险也备受关注,而H股融资显然可以较快环节这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证券业协会此前向各证券公司下发《关于证券公司报送资本补充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年内必须通过经董事会批准的3年资本补充规划,3年内要将资本至少补充一次,部分资本实力较弱或资本实力与业务规模不匹配的公司应在一年内补充资本一次。这一规定显然给券商"赴港拿钱“壮了胆。
此外,兴业证券(601377.SH)副总裁胡平生此前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券商来说,实现A+H股两地上市,除了利于充实资本金外,也有益于发展国际化业务。上述金融分析师也指出,对于大陆券商目前国际化的常规路线就是先去香港,顺势提高知名度,扩张业务。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05
-
存款利率连降,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该如何选择?
2025-07-28 13:05
-
牛市信号渐显,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稳稳把握机会?
2025-07-28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