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死循环
发布时间:2019-9-23 19:15阅读:445
这篇又要骂日本了。经常有人跟我说:“骂美国、日本安全,你就老骂美国、日本。它们做得够好的了,为什么还骂它们?”首先,是美国、日本做错了,我才骂。其次,骂美国、日本,目的不是骂它们,而是贯彻一种分析问题的视角、方法。如果你理解了这种视角、方法,就知道,无论是哪个国家,学它们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骂日本之前,先讲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女媒体人在群里说:“赡养父母怎么是子女的责任呢?那应该是社会的责任。”我马上问:“什么叫‘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不就是除子女之外的其他青年人的责任吗?为什么给你养老不是你自己的子女的责任,却是别人的子女的责任?”还要不要脸?日本正是在这种心态下,陷入了死循环。 一 9月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视频上宣布,从10月开始,日本幼儿园和保育园(3-5岁间)的学费全免,政府埋单。
中国的媒体上一片羡慕之声。“看看人家,连幼儿园都免费了呢。”这真的是好事吗?当然不是。 免幼儿园学费,目的是提高日本的生育率。日本已经进入“超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近30%。1947年,日本的出生率为4.54。2014年,日本的出生率为1.42。如果按照日本现在的生育率持续下去,其他因素不变,到2100年将只有4200万人口。并且,日本将成为继韩国之后,因为人口减少而自然灭亡的第二个国家。为什么日本人少生孩子?直观地看,养育孩子负担太重,所以大家都生育意愿低。那么,直观的解决方法是,政府出钱帮你承担教育费用,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就提高了吗?中国也有不少学者主张补贴生育。这种直观的解决方案是错的,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二 日本年轻人为什么生育意愿低?生活负担太重了。筋疲力尽地活着。很多日本青年,30多岁了都从来没有过性-生活,更不要说生孩子了。2014年,日本男性到50岁还没有结婚的比率超过20%。大前研一称,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这么重的负担怎么来的?都是自找的。日本民族多数人呼吁福利,然而,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政府向企业、资本家收的每一分钱税,都会反噬。税收让企业经营艰难,企业经营艰难,没利润,员工累得筋疲力尽,也涨不了几个工资。当然没心情生孩子。当然了,税收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很多管制让日本人生活了无趣味。例如,日本极度无聊、琐碎的“垃圾分类”,就是雪上加霜,榨取年轻人仅剩的精力。白左还夸日本人人性高尚、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次安倍晋三宣布幼儿园免教育费,同时,也宣布消费税从8%涨到10%。也就是说,日本年轻人的负担将更加重。他们将更加“低欲望”。根本提高不了生育率。即便短期有一点效果,但长期只会让生育率更低。 有人会说,年轻人虽然要承担更多税收,但教育费负担的确减轻了啊,这不就刺激生育了嘛。想一想,一笔钱,从官僚体系走一圈之后,效率更高了,还是效率更低了。弗里德曼曾经说,美国政府每花3美元搞福利,只有1美元能到福利对象手里。即便每个美国官僚都很廉洁,也是这个结果。因为官僚体系的效率,不是廉洁可以拯救的。本来可以自己直接交幼儿园学费,为什么要先以消费税的形式交进官僚系统、由官僚体系来无效率地搞教育呢?当然,这能满足一些人“免费”的错觉。低效率的公费教育体系扩张,只会降低日本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消费税提升,也让老年人多交税了,但,这未必能减轻年轻人的负担。而且,在日本的死循环下,老年人多交的税,最终还是会转移给年轻人。下面说说日本的死循环。 三 日本的老年人福利,经历了几个阶段。1874年,日本政府公布《恤救规则》。这个规则不是救济每个老人,而是只救济“极度贫困且独身的废疾者,或者七十岁以上的重症老人们”。1929年制定《救护-法》,救济条件放宽,“因贫困导致无法生活的65岁以上的老人”。但是,接受救护的老人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市民权也几乎没有,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恢复,高速增长。1963年,日本颁布《老年人福利法》,推行社会化养老。厚生省将1970年定为“调适老龄化社会年”。当然了,老年人的选举权不受影响。1973年,日本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医疗,这一年被称为 “福利元年”。现在的日本老年人,大概有这几种养老金形式:国民年金、厚生年金、非公共年金。表面上看起来,是自己交钱给自己养老。实际上,日本政府大量补贴养老金。2014年的财政补贴达到31.8%。这还没算其他各种老年人的福利。 日本政客要买选票,一方面大搞公共工程。在深山里人迹罕至的地方修个高规格的路和桥,可以收买附近村子的选票,而城市里的白左们也没意见,因为他们以为那是“免费”的。这样的例子,《犬与鬼——现代日本的坠落》这本书里有很多,这里不细说。另一方面,大肆许诺福利。福利严重偏向老年人。原因很简单:老年人有选票。如果你是一个无儿无女的老人,你把选票投给谁?当然投给那些许诺老年人更多福利的政客。老年人福利增多,青年人就要多交税,生育意愿降低。那些没有性-生活、不生孩子的年轻人,以后也会变成老年人,老年人选票比例进一步升高,福利更偏向老年人。年轻人负担更重,生育意愿更加低。他们老了以后,老年人选票比例更加高……日本的死循环由此形成。
这次安倍晋三宣布幼儿园教育免费,同时也提高了老年人的福利。要不然老年人怎么能答应?消费税从8%提升到10%,老年人自然也要多交税,但,可想而知的,由于老年人的选票优势,来年人分摊的这点税,一定会在未来用其他福利找补回来。 四 很多人说,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比中国人保留得还好。这当然是瞎说。例如中国的“孝道”,日本人就全盘摧毁了。日本人搞所谓的“社会化养老”,就是不由自己的子女来养老,而由别人的子女来养老。现在也有很多中国人批判“孝道”。理由很多。“父母无恩”论,“不能把孩子当成工具”论……传统的“孝道”中,限制子女权利的部分,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却是没错的。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认为,千万不要破坏养儿防老的“孝道”文化。 人的一生中,少年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学习、培训,还有,体验世界的各种美好。青年时,需要继续学习、社交,还要谈恋爱、生子、到世界各处看看,满足各种强烈的欲望。中年时,收入达到巅峰,积累资产。老年时,欲望不再那么强烈,学习、培训的边际收益急剧下降。社交上,几个老朋友没事喝喝茶就可以了。所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佳的财务安排,就是资源更多地投向小孩、青年。他们通过学习提高效率,广泛社交积累人脉,未来家庭收入才更高,这让养老更有保障。实际上,一个正常的家庭中,爷爷奶奶对孙子辈,往往会比父母对子女更好,这是所谓的“隔代亲”。有“养儿防老”的文化安排,家庭才可以进行目光长远的投资。父母相信不会“到老一场空”,才敢于多生孩子,敢于投入更多资源提高孩子素质。基于人伦的“养儿防老”,不是把人当成工具,而是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家庭自负其责,是最自然、最有效率的养老方式。你可以唱高调,说:“你难道就不能为了爱而生育吗?”但如果没有“养儿防老”的文化安排,父母自然而然就会减少生孩子,而寄希望于多积累资产、利用金融工具来养老。 日本的养老体系,完全打破了家庭自负其责这一最高效的资源安排形式。既然未来由别人的孩子纳税给自己养老,那干嘛还自己辛苦生小孩呢?填一下选票不就有福利了吗?年轻人却没有钱用于学习、提高效率。家庭资源的配置完全颠倒了。日本经济日益没有生机。就连日本黑社会,都沦为夕阳红组织。经济不好,老年人的处境其实也是日渐糟糕。很多日本老人故意犯罪坐牢,因为牢房里生活有保障。大家一起沉沦,无分老幼。
日益老龄化的日本黑帮 对于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我遇到不少人说:“人家日本人就是不爱拼经济,就想要小小的确定的幸福,不可以吗?”或者说:“日本虽然表面上经济停滞,但其实创新很厉害的。这个民族,干净,礼貌,素质高,太可怕了。”这些说法都是错的。日本人就是互相伤害而已。吃大锅饭就是互相伤害。中国在这方面有惨痛的教训。日本人吃大锅饭也不会例外。 五 我并不反对利用金融工具养老,个人选择自由嘛。有人愿意买商业化保险,不愿意生孩子,也挺好。但客观来看,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利用好金融工具。有条件、有能力金融养老的人,没必要嘲笑“养儿防老”low。再说,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金融工具收益很低,又怎么实现金融养老?别人多生孩子,是帮了你,你还贬低别人的价值观?金融工具的收益,取决于经济体的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人们更轻松自由,教育体系更有效率,人们才更愿意生育。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发展就越好,投资回报越好,利用金融工具养老就更有保障。一切社会经济问题,说到底,还是市场化的问题。 如果日本能够给年轻人自由,经济发展得好了,这对日本老年人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奈何无法解开那个死循环。未来也许有改变的契机,但现在还真看不出来。当然,日本也可以引进南亚、中东、非洲的人去大生特生,但貌似日本人也不敢、不愿走这条路。白左动不动想改造人性,你们试试说服日本老人跳出死循环? 中国万万不可学日本。大锅饭一旦开搞,很难收回,这时候只能祈求,千万不要越吃越大。现在不少学者主张养老金全国统筹,就是把大锅饭越吃越大。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未来的恶果只怕比日本还大。有一个呼吁房产税的学者,同时也呼吁养老金全国统筹。也许某一天他可以自豪地说:“对于降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增加经济风险,我尽力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打工人/宝妈/退休族必看!国泰海通2025理财“专属方案”:你的身份决定买哪款
2025-06-30 17:17
-
2025财富榜 “逆袭者” 图鉴:从茶饮到 AI,这些企业家如何狂飙突进?
2025-06-30 17:17
-
2025年下半年行业趋势展望,都隐藏着哪些机遇?
2025-06-30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