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倒逼新三板和创业板改革
发布时间:2018-12-21 09:55阅读:688
一、国务院金融委召开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座谈会
12月20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强主持部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对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银保监会、证监会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着提升资本市场战略地位、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培育资本市场投资群体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具体建议。
会议认为,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全面部署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工作。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化、法制化的资本市场,金融部门要加紧行动。当前资本市场风险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改革面临比较好的有利时机。
与会代表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即将进入一砖一瓦的实施阶段,将加快推进。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要更加注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严格退市制度。要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切实做好投资者保护。要坚决落实市场化原则,减少对交易的行政干预。要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积极培育中长期投资者,畅通各类资管产品规范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市场沟通,积极倾听市场声音。
二、新三板投资者结构、公开发行改革思路已经形成
12月20日,全国股转系统举行第一届指数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暨第一次会议。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在时隔16个月后首次公开讲话,谈了新三板市场的定位、市场下一步改革思路,把新三板比喻成琳琅满目的超市。
1、新三板定位:新三板既不是纳斯达克也不是兴柜市场,是把中小微企业纳入场内市场解决服务问题的独特市场,是一个外无参照、内无先例的全新实践。通过内部分层、差异化制度安排,新三板实现了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需求的统一,这条路越走越清晰,架构越来越明确了。
2、核心思路: 全国股转公司党委已经形成核心思路,首先要把市场的效益释放出来,让所有的市场参与人都能各得其所,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的市场,以便更好地提高市场的融资能力和流动性水平。
提供市场融资功能,必须从解决流动性入手,解决流动性问题的前提在于投资者的结构和数量。这个问题现在也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股转公司对此进行了大量数据测算,下一步这项改革也要配套推进。
3、改革重点:新三板改革的重点在市场精细化分层和更加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新三板有4000多家企业年收入过亿元,符合新经济特征的企业占了44%,其中有2600多家公司表现出跨越式、跳跃式增长,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这类企业需要更高效率的融资,一是要在更广的范围内寻找投资人;二是以更市场化的方式来发行,而不是一对一的谈判。这就需要有更高效率的发行机制安排,对此,股转公司已经形成了改革的思路。
对于其他发展相对早期、股权集中还没有走出传统家族企业格局的企业。股转公司将大大降低他们的规范成本,让他们更有获得感。总之要使市场各得其所。
11月23日,全国股转公司宣布编制完成新三板引领指数系列方案,方案将视市场需求和外部条件稳步推出。
海量市场信息收集成本过高,需要靠精细化的指数引导市场发现投资的路径、挑选标的。他比喻称,新三板将像一个大超市,指数分类就好像一个个架子上摆的是不同类别的商品,让大家不会眼花缭乱。接下来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就是让每一件商品都有一份清晰易懂的说明书。
“全国股转公司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成立一个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指数专家委员会,来以专业化思维把好关,做好这项工作。”指数专家委员会成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对我们市场指数体系的完善,或者对市场投资的引领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三板诞生于2013年1月16日,将进入第七个年头,成立指数专家委员会是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过去将近六年时间里,全国股转公司干了三件事。
(一)在服务实体经济、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
截至11月末,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是10786家。我们现在讲存量,我们是一个能进能出、动态变化的市场,总市值超过3.5万亿元,最高的时我们差不多达到过5.2万亿元。尽管在变化,现在挂牌公司家数和市值总额也是2013年末的30倍和63倍。新三板市场民营企业占比93%,中小微企业占比94%,一定是一个服务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主阵地。
第一,到目前为止,市场里已经有6165家公司完成了9942次融资,融资总额是4664亿元。大家注意这个数字,听起来跟沪深交易所比不是很大,但是跟IPO比也不算小。这是汇集了6000多家公司,完成了9000多笔,这是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单笔融资额小、惠及面大。总计完成并购是1279次,交易总额是1941亿元。我们今年搞了两千多家公司的问卷调查,近八成企业认为,挂牌提升了他们的规范性和影响力。将近70%的企业认为提升了他们的知名度。所以全国股转公司的设立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这是我们干的一件事情。
(二)持续地在推进新三板的改革
新三板是一个外无参照、内无先例的实践。我们刚建设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给我们找一个定位,说我们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于是纳斯达克跑过来,说我们有一个团队专门跟踪你们、了解你们,但是我们发现你们不能叫中国的纳斯达克,咱们没签过协议,也没授权在中国搞纳斯达克。我说我们没说过我们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主要是你们太有名,人家拿我们跟你们比。
但是纳斯达克是从众多的场外市场、草根市场发展起来的,开始是通过集中的价格揭示平台发展起来,逐步走向场内市场,最后分出层次,跟我们的路径完成不一样。
后来又有人把我们比兴柜市场,说我们是为沪深市场培养苗子的,一定要以转板为目的。后来发现,一万多家转板恐怕不太现实,这条路也不太对。那我们这个市场究竟是什么市场呢?服务中小微企业,全球基本上都是场外市场,因为中小微企业个性化需求多于标准化需求,而场内市场集中交易市场提供的是标准化服务。所以说,我们市场必须把中小微企业纳入场内市场解决服务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中国没有场外市场发展的基础,从来就没有草根市场。昨天12月19日正好是上交所正式运营的纪念日,那是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在此之前和之后的所谓场内市场苗头,基本上都被规范了,只有场内市场生长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办法走纳斯达克的路,只能建场内市场。建了场内市场,通过内部分层、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实现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需求的统一,这是我们走了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这条路应该说越走越清晰了,架构越来越明确了。
第二,只要你办的是场内市场,全球都是从IPO开始的,有了IPO就有了可交易股份,就没有流动性问题。而如果新三板企业必须要IPO,就必须遵循证券法,遵循证券法的条件和程序,如果那样就不会有这一万多家企业挂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能走通,他们就去沪深交易所了。
所以这项改革,我们从存量挂牌开始,小额快速融资、公开转让股份这套制度安排,拓宽了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圆了很多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梦。这是我们走出的一步路。当然改革还在深化,现在一万多家企业进来,情况相当复杂。大的很大、小的很小,股权分散有、股权集中的也有,怎么办?这又给我们出了一个很艰难的题目。但是,现在我们的改革思路已经形成,下一步的推进会越来越清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05
-
存款利率连降,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该如何选择?
2025-07-28 13:05
-
牛市信号渐显,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稳稳把握机会?
2025-07-28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