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核心的因素
在产蛋鸡存栏量:这是根本性的指标。存栏量高,潜在供应充足,价格承压;存栏量低,供应紧张,价格有上涨基础。需要关注芝华数据、卓创资讯等机构发布的月度存栏数据。
鸡苗补栏和淘汰情况:
补栏:养殖户购入小鸡苗,决定约5-6个月后的产蛋能力。当期补栏积极,预示远期供应增加。
淘汰:养殖户将老鸡卖掉。如果鸡蛋价格低迷而饲料成本高,淘汰速度会加快,减少短期供应。
产蛋率:鸡蛋是生鲜品,产量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季节性:夏季高温天气(7-9月)会导致蛋鸡“歇伏”,产蛋率下降10%-15%,供应减少,通常是一年中价格最高的时期。冬季寒冷也会影响产蛋率。
疫病影响:如禽流感(AI)等疫情爆发,会导致鸡只被扑杀、产蛋率下降,严重影响供应,可能引发价格剧烈波动。
决定了市场“买货的意愿有多强”。
季节性消费规律:
旺季:中秋节、国庆节(食品厂制作月饼、糕点提前1-2个月备货)、春节(家庭消费和礼品需求)是传统的需求高峰。
淡季:春节后、梅雨季节(不利于储存,贸易商拿货谨慎)是传统的消费淡季。
替代品价格:猪肉、蔬菜等是鸡蛋的主要替代品。当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转向消费更多的鸡蛋,从而推高鸡蛋需求和新价格。
节假日和学校开学:集中性的消费刺激会带来短期的需求提振。
决定了价格的底部支撑
“鸡蛋不值钱,但母鸡吃饭的钱不能少”。
饲料成本:这是养殖的最主要成本,约占70%。饲料主要看豆粕和玉米的价格。
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 → 养殖成本增加 → 养殖利润萎缩 → 养殖户可能加速淘汰老鸡或减少补栏 → 远期供应减少,成本推动鸡蛋价格上涨。
因此,紧盯玉米和豆粕期货的价格走势是分析鸡蛋期货的重要一环。
宏观经济与政策:通胀水平、货币政策等会影响整体商品价格氛围。环保政策(如禁养区、限养区规定)会影响养殖行业的规模和布局。
进出口:我国鸡蛋进出口量很小,对国内价格影响微弱,一般可忽略。
“黑天鹅”事件:如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可能 disrupt 运输和消费模式,造成短期供需错配。
市场预期和资金情绪:期货交易的是未来价格。即使当前现货供应充足,但如果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半年供应会紧张,期货价格也会提前上涨。资金的涌入和退出会放大价格波动。
合约期限结构:不同月份的合约价格不同,反映了市场对远期供需的预期。例如,9月合约(JD09)通常因为中秋备货预期而成为“多头合约”。
交割规则:了解交割品级、仓库地点等,有助于理解临近交割月时期货价格向现货价格回归的逻辑。
建立分析框架:不要只看一个数据。要综合评估存栏(供给)、成本(饲料)、季节性(需求) 这三大核心因素的共振关系。
关注权威数据:定期查看芝华数据、卓创资讯等机构的蛋鸡存栏、补栏、淘汰报告,以及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
跟踪相关商品:密切关注玉米和豆粕期货的价格走势。
尊重季节性规律,但不迷信:季节性规律是大概率事件,但并非每年都简单重复,需结合当年的具体供需情况判断。
还有1位专业答主对该问题做了解答
下一篇回答:
暂无下一篇
问一问流程:
1.提交咨询
2.专业一对一解答
3.免费发送短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