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可以用一些具体里的例子来认识这件事。
想象您和同事拼单吃饭:
传统医保(AA制):做了多少检查、开多少药,医保就按比例报销多少
DIP(套餐制):你骨折住院,医保局直接给医院打包价1.5万(超出部分医院自己垫)
比如在北京,2023年北京友某医院治疗阑尾炎,DIP定价1.2万:
实际花费1.5万 → 医院倒贴3000
实际花费0.9万 → 医院赚3000
对钱包的三重影响
1、 检查项目变少但更精准
以前:感冒可能给你开300元全套血检+CT
现在:北京某贞医院普通感冒严格按DIP规定只做血常规(省下200)
2、自费药更难开了
DIP下医院要控成本:
高血压开药优先选8元/盒的降压0号(集采目录内)
35元/盒的进口药可能被拒:“这个不在套餐里,得自费”
3、出院更快但有风险
北京某三甲医院骨科DIP病组数据:
骨折平均住院天数从7天压缩到4天
某某术后3天被催出院,结果伤口感染多花50003️⃣ DIP生存法则(北京版)
所以,我们需要选对医院:
小病去社区医院 → 社区中心看发烧,DIP结余奖励高,服务更耐心
大病去大三甲 → 医院重病DIP额度高,不敢轻易推诿
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开药技巧:
慢性病月初去开药 → 月末医院DIP额度用光可能拒开胰岛素
坚持要开自费药时说:“我签自费知情书,不计入医院成本”
手术避坑:
问清楚:“这个手术分组是简单组还是复杂组?”(复杂组DIP包干价更高)
术前录音确认:“按我的病情是不是应该用进口吻合器?”(防被偷偷换廉价耗材)
如果需要进一步咨询,欢迎电话/微信联系。
还有2位专业答主对该问题做了解答
问一问流程:
1.提交咨询
2.专业一对一解答
3.免费发送短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