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央妈”。那“央妈”这个称呼是怎么得来的呢?
妈妈是子女的呵护者,是保护孩子安全,为孩子提供营养的人。央行对于金融市场来讲,就是母亲的角色。1948年12月,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三家银行在石家庄合并组成中国人民银行,从此“央妈”正式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近几年大家都亲切地把央行称作“央妈”,一字之差把央行的职能更生动的表述出来了。
在中国家庭中,多为妈妈管钱,“央妈”之称,首先从管“钱”说起吧。
您看看手中的现金,每一张上都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人民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拥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货币发行权一经国家以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银行就对调节货币供应量、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负有责任,这是央行被称为“央妈”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民银行管的“钱”不仅是人民币现金,还保管着由税务等部门征收入库的各级政府的“钱”,因此人民银行又被称为政府的银行。这是源于央行“经理国库”的职能。国家金库简称“国库”,国家财政收支的保管出纳机构,被称为“各级政府的钱袋子”。我国实行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1985年7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从而确立了央行经理国库的法律地位。具体说就是办理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留解,以及办理国家预算支出的拨付是央行经理国库最基本的职责体现。央行和财政部一个是国家的总会计,一个是国家的总出纳,一个管账、一个管钱,所以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们为“央妈”“财爸”。
“央妈”也管理一部分银行机构的“钱”,被称为银行的银行。银行机构将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例交存人民银行,这就是常常听到的“存款准备金”。如同一个家,就像你出来工作后要给妈妈上交一部分工资一样,以备“应急之需”。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银行机构发生支付清算、资金不足有困难时,央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增加银行机构的流动性。
央行还有一个关键角色“最后贷款人”,呵护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当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金融机构资金不足筹资困难时,人民银行通过准备金、再贷款、贴现窗口、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工具,保证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从而维护整个经济体系与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避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每当金融市场发生大的波动时,市场各方往往高度关注央行的动向,这是央行被称为“央妈”的直接起源之一
“央妈”不仅管“钱”,还管着重要金融业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黄金外汇储备等。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央妈”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将更加凸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发布于2021-10-10 08:23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5601330620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