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交易的本质,就是利用不同市场时间、地点、品种之间的不合理价格差异来谋取低风险利润的一种交易方式。
传统的套利模式,无论是买现货注册成仓单去交割,还是买近月合约交割到仓单,然后卖远月合约交割回去,其本质上都是无风险的交割套利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投资者只要算好各种成本,如运输费,入库费、检验费、仓储费、交易手续费、交割手续费、增值税、资金利息等,只要价差空间能够覆盖上述成本,基本上就可以进场操作。理论上只要资金充裕,完全是无风险的套利。当然这种套利模式收益越来越趋近于资金收益。
基差是指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间的价差,基差套利就是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套利。
由于突破了标准仓单的桎梏,使得投资者可选择的现货商品在数量和种类上有了质的飞跃,盈利空间也大幅度增加。在基差套利中,可以考虑淡旺季转换、资金因素、供给冲击、进口盈亏、品牌价差等因素,还可以考虑非标品的基差套利。
非交割性跨期套利,在交割套利和基差套利中,由于现货端资产占用了大量资金,使得投资收益率大打折,因此,非交割性跨期套利应运而生。该模式不以实物交割为目的,也不涉及现货商品的购销,而是同时买入、卖出同一期货品种不同月份的合约,并以双边合约平仓来实现盈利目的。这样资金占用较少。
由于该套利模式资金占用少,收益率得到了提升,吸引很多资金介入,但由于其抛弃了实物交割这一价差纠正的强制手段,所以风险度也相应上升。尤其是反向套利,一旦操作不慎、遇到近月合约“逼仓”,很可能引起较大亏损。
还有跨市场套利是指利用同一商品在不同地点(市场)的价差进行套利的模式。从国内来看,跨市场套利最常见的莫过于黄金、白银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之间的套利。由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模式多为T+D合约,既可以现货交割,又可以通过支付延期费用继续持有,所以合约的定价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配合上延期费用的收付、黄金租赁等模式,其玩法也比较多样。另外,广西糖网与郑商所的白糖套利,无锡不锈钢与上期所的镍套利,也吸引了为数不少的参与者。
以及跨品种多空对冲,终于说到跨品种的问题了。以前的文章里也提到,市场上常常将跨品种多空对冲称之为“套利”,但实际上跨品种是没有交割机制约束的,价差关系不存在一个强有力的纠正机制,很难说相互之间多少价差是合理的。
对于有产业链关系的,如大豆、豆粕和豆油的压榨套利,铁矿、焦炭与螺纹的钢厂套利,豆油与棕榈油、菜油之间的替代套利,还算是有些逻辑上的“理由”,但实际的套利过程也经常充满曲折坎坷。
至于玉米与小麦,棉花与PTA,化工品种之间及金属品种之间,基本上替代性或伴生性联系不强,称之为套利十分勉强,所以应认为是“多空对冲”,是对未来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系统性风险等大背景因素的“对冲”。
期货开户,手续费优惠,银期签约,品种策略,技术交流,风险把控,仓位划分,可点我头像添加好友,欢迎咨询,专业的调研团队,五年资深期货投顾,竭诚为您服务~
发布于2021-9-1 14:06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