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标准可从不同角度考量,以下为您列举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多元资产两种配置标准: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标准
资产配置标准是对配置资产的品目、数量、价格、等级、技术性能以及使用年限所作的统一规定,是编制和审核资产配置预算、实施政府采购、评价单位资产配置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 制定与调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变化、科学技术进步、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研究制定,并适时调整。
- 标准制定主体:通用资产配置标准由财政部门制定;专用资产配置标准由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经财政部门审核后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按职责权限由国家或省有关职能部门统一制定配置标准的,从其规定。
- 配置要求: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优先通过调剂方式配置资产;不能调剂的,可采用购置、建设、租用等方式。对已制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各单位应根据规定的配置标准、同类资产存量、单位人员编制、内设机构、人员级别、特殊岗位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等情况,按规定权限确认该类资产编制数或配置计划;对未制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应当按需从严控制。对建筑物、大型设备、开发建设的软件等重点资产购建应当经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决策程序,需要立项的,按照相关项目管理规定执行;配置资产价值较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履行审批程序。
多元资产配置标准
- 风险承受能力: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决定资产的配置比例。保守型投资者可增加债券、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的配置,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则可多配置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资产。
- 投资目标:如果是为了短期的资金增值,可能更适合配置流动性好的资产;如果是为了长期养老等目标,就可以更注重资产的长期增值潜力。
- 投资期限:短期投资适合流动性强的资产,长期投资则可增加一些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 资产相关性:不同资产之间最好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这样可以降低整体组合的风险。比如股票和债券在很多时候走势相反,同时配置能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此外,资产配置标准通常遵循“风险 - 收益 - 流动性”三维平衡原则,核心是把资金按不同比例分散到相关性低的资产类别,以获取目标收益并控制波动。常见框架如下:
- 战略配置(SAA):用均值 - 方差模型或Black - Litterman模型,先确定长期中枢比例,股票占比30 - 60(作为增长引擎,获取Beta收益);债券占比20 - 50(充当稳定器,获取利率 + 信用溢价);现金及货基占比5 - 15(作为流动性缓冲);另类资产(REITs、黄金、CTA)占比5 - 20(对冲通胀、降低相关性)。
- 战术配置(TAA):每季度根据宏观周期(美林时钟)、估值(股债风险溢价ERP)、波动率(VIX)微调±5 - 10,但偏离度不超过战略中枢的20,防止风格漂移。
- 风险控制参数:单一资产权重上限为股票≤70,单只基金≤10;组合年化波动率目标为≤客户风险承受值的2倍;最大回撤预警线为 - 10启动再平衡, - 15降杠杆。
我们盈米基金叩富团队拥有专业的投研能力,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基金组合。如果您想更精准地做好资产配置,可下载APP“盈米启明星”并输入店铺码6521,或者右上角加微信,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更详细的方案。
发布于12小时前 北京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