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债基金的净值计算主要有两种方式,现在主流产品基本用市值法。举个真实例子方便理解:我之前接触的一位客户买了短期理财,结果发现每天收益有微小波动,后来才明白这就是市值法的特点——基金净值会根据债券市价每天调整。相比之下,以前常用的摊余成本法(类似每天平摊收益)现在主要用在货基里,这类计算方式的产品最近两年已经很少见了。
具体看两种计算方式的区别:
1. 摊余成本法像发工资
假设你买的短债基金持有100万债券,票面年化3%,到期利息3万。系统会把3万利息分摊到每一天(约82元天)。这种算法每天收益稳定,但遇到债券价格暴跌时可能让投资者察觉不到风险。
2. 市值法像股票账户
同样价值100万的债券,每天跟着市场行情波动。比如遇上降息,债券价格可能涨到101万,当日净值就+1%;如果发债公司爆雷,价格可能跌到98万,净值立刻体现亏损。我们主推的日富一日债基组合就是这种估值方式,虽然每天有波动,但组合里单只债基仓位不超10%,能分散风险。
3. 真实选择场景
去年有个客户想用半年不用的闲钱理财,既怕股票型基金波动大,又嫌货基收益低。我给他配置了日富一日的债基组合,持有期间经历过两次0.2%左右的单日下跌,但持有三个月后累计收益1.8%,比同期银行理财多赚0.5%。用他的话说:“每天看着数字浮动,反而对投资有了真实感知”。
从业第10年,手上诊断过400+个债券基金账户。点我头像加微信,送你“债券基金避坑指南+收益测算工具包”,教你一眼识别不同净值计算方式的产品。觉得这个实际案例有启发就点个赞,我来给你单独分析持仓债基的估值方式。
发布于2025-9-29 14:47 广州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5355917601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