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确实是一种高效的投资方法,但并不是稳赚不赔的“印钞机”。我接触过不少客户,他们早期都以为量化就是躺赚,结果遇到极端行情或策略失效就亏损了。说个典型情况:2020年美股闪崩时,很多量化模型被集体止损指令触发,导致单日暴跌7%以上,完全跑不过手动操作。
量化投资的3个关键风险点要注意:
1. 模型不是永动机:量化策略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持续迭代,比如前些年有效的“涨停板套利”策略,在注册制实施后基本失效。有客户去年用旧策略做可转债高频交易,结果流动性下降反亏手续费。
2. 同策略扎堆更危险:当同类型量化产品规模过大时,策略趋同容易造成系统风险。比如今年5月某天市场突然跳水,全市场有超过30%的量化私募产品当日回撤超3%。
3. 普通人的门槛太高:真正有效的量化策略需要团队、数据和硬件支持。很多客户刚开始花十几万买策略,结果发现算力不够导致信号延迟,反而被机构“割韭菜”。
从业10年来,我发现多数人更适合用“半自动”方式参与。比如上月刚帮一位企业主调整了资产配置,50万闲置资金中:
- 20万配置日富一日债基作为安全垫
- 20万用U定投分批布局指数基金
- 10万保留做国债逆回购灵活取用
最近市场震荡中,他的组合最大回撤仅1.3%,债基部分还跑出了2.8%的年化收益。
点击我的头像加微信,送你《震荡市防亏指南》+免费诊断现有持仓。觉得回答对你有启发记得点赞,咱们根据你的资金量和风险偏好,定制真正能扛波动的专属策略方案。
发布于2025-9-3 15:07 广州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5355917601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