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保障重疾的种类越多越好
这可能是刚接触保险的朋友会有的想法和疑问,认为病种数量越多,保障责任更全面,就不怕以后万一得了某种疾病不赔了。
其实银保监会规定了重疾险产品必须包含的25种重大疾病,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常见高发疾病,占到重疾险重疾理赔的95%-98%左右。
而保险公司添加了其他疾病进去,只是锦上添花,毕竟他们重疾的核心保障区别不大。并不是重疾的种类越多,这款重疾险产品就越好。
误区2:等我有钱了再买保险
事实上,真正的有钱人,一场疾病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因为在他们眼里,治病的钱只是冰山一角,不会造成大的负担。
但“穷人”或者普通家庭就不一样,一场大病就可以击垮一个中产家庭。
在买保险这件事上,其实钱永远不是问题。保险也并没有那么贵,每一年交费从几百到几千都是有的。只要省着点钱,每个家庭都是能够买得起保险的!
误区3:先给孩子配置保险
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子女保单的保费来源。如果不幸发生意外,丧失缴费能力,那么不仅家庭的经济无以为继,子女的保障也无从谈起!
只有大人的保障充足了,孩子才更加安全。所以,买保险务必要先保大人,再保孩子!
误区4:重疾险什么时候买都一样
一般来说,20—35周岁是购买重疾险的最佳时期,保险公司一般不接受60岁以上的投保人。
虽然,如今有保险公司专门针对老年人发售特定的健康保险产品,但从保费方面计算,老年投保人的保费较高,因此越早投保越划算。
误区5:百万医疗险可以取代重疾险
通俗点说:医疗险解决看病花的钱,重疾险解决养病花的钱。
百万医疗险并不能代替重疾险,两者各有作用,最好是互为补充。
误区6:带分红的返还型重疾险更好
对于预算充足的朋友,想买返还型产品作为强制储蓄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预算不足的朋友,还是建议先考虑将保额提高,再考虑返还的问题。
因为到期返还的产品,比不返还的消费型产品,价格要高出一半多,如果预算有限,一味的追求返本而将保额降低,那就得不偿失了。
买保险最关键的是,适合自己最好。保险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转移风险,其次才是理财,先保障再理财,切莫本末倒置了!
误区7:预算不足就买10万够了
目前治好重大疾病的平均费用就在30万元左右,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疗手段,费用至少50万甚至更多。
何况这还这是治病的费用,还没有包括后期的康复护理费用和重病期间的收入损失等。
重疾险购买的第一原则就是保额优先,如果买的保额不够,在疾病面前就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弥补疾病带来的损失!
误区8:保费一次性缴清最好
一方面分期缴费的话,保费压力会小很多,对于同样的保额,延长交费期,每年只需要交纳少部分的保费即可,不会给投保人带来太大的财务负担。
目前许多重疾险都带有重症、轻症、中症保费豁免功能,如果在交费期内罹患了合同约定的疾病,那么以后的保费就不用再交了,而保障还将继续。
误区9:带病投保2年后肯定赔偿
很多人可能听到保险业务员讲的“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字面上似乎承诺了“2年后保险公司不得解除保险合同”。
但这一条款的成立是基于“最大诚信原则”这一基础上的。对于故意隐瞒健康异常、故意不如实告知的情况,保险公司是可以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的。
误区10:重疾险可保所有的大病
重疾险对重疾的判定非常严格,与医学概念或社会普遍认知的重病不同,重疾险不但限定疾病种类,而且对于患病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重大疾病保险并不是保所有的大病,保险公司只保障列明在保险合同中的疾病种类。
总的来说,重疾险一旦购买,可能就是伴随一辈子的事情了。
因此我们在挑选重疾险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开这些误区,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发布于2020-11-18 12:29 免费一对一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