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政治下的各国危与机
发布时间:2014-11-18 22:21阅读:541
彭博调查显示,俄罗斯是油价暴跌最大的受害者,也成了全球投资者最担心的风险。

彭博本月11至12日对全球510名机构投资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问到全球金融市场有哪五个最大的风险时,52%的受访者认为是俄乌冲突,26%认为是伊斯兰国(IS),5%的人选择埃博拉。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国是油价下跌最大的受益者,而俄罗斯则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西方制裁和油价暴跌的双重打压下,俄罗斯经济正陷入巨大的困境。普京一边用坦克威胁乌克兰,一边表示正在为油价“灾难性下跌”做准备。
46%的投资者认为,地缘政治和军事事件对金融市场的风险开始上升,41%的人认为保持不变,16%的人认为正在下降。

投资者中有51%认为俄罗斯是油价下跌最大的输家,而认为最大输家是委内瑞拉、沙特和伊朗的人分别占21%、12%和6%。
与此同时,认为美国、中国和日本为油价上涨最大赢家的人分别占31%、18%和15%。
也有不少投资者认为,中日关于东海领土的争端值得关注,亚洲的受访者比欧美受访者更加关注地缘风险。
另有一些投资者认为伊斯兰国(IS)是最大的威胁所在,因为其风险是难以预估的。
西班牙投资机构Fiatc的Prada就表示:“它是无法控制的,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会向哪里发展,不知道他们为了目标会采取什么措施。而乌克兰更多的是一个地域冲突,我认为欧盟不会让其失控。”
制裁之锥——奥巴马“搞死”普京
大约7年前,本次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开始拉响警报。7年后的今天,我们似乎离安全模式还相距甚远。事实上,近期一些经济数据令人堪忧:日本再陷衰退,石油价格止跌遥遥无期,中国经济放缓,全球性通缩来袭……不少分析师和官员都警告,现在就为全球经济复苏而欢呼还为时过早。

英国首席卡梅伦也警告称,全球经济正在显现一些令人担忧的信号,全球经济仪表盘上的“红色警示灯”已开始闪烁。同时,本周末20国峰会期间,OECD首席经济学家凯瑟琳·曼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全球经济本可以增长得更快.
市场不禁担忧,全球经济危机第二波是否正在袭来?
日本再次陷入衰退
周一,来自日本的消息突显了经济下挫担忧:日本GDP在第三季度出现负增长,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再次陷入衰退。
日专家:日本百年内将不复存在
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经济正在收缩,7-9月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年率意外下滑1.6%,远低于路透早前的2.1%的增长预期。

这一数字意味着,在第二季度经济因上调颇受争议的消费税后萎缩7.3%后,日本正式进入技术性衰退。
扛不住了 安倍下周解散国会
外界推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可能会因此推迟上调消费税的紧缩措施至2017年。同时他可能会宣布解散议会甚至提前大选。

但法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Takuji Aida认为这也许不是个坏消息,因为推迟上调消费税将会利好经济展望。Aida表示:“随着第二消费税推出的推迟,经济的不确定性下降,增长和通胀的预期上升,因此公司各类活动会增加。”
市场为什么恐慌:通缩阴影笼罩全球
一个幽灵,通缩的幽灵,正在全球游荡。
被称为“美联储通讯社”的《华尔街日报》记者Jon Hilsenrath撰文称,在这轮市场波动背后潜伏着一个决策者认为几年前已解决掉的问题——通缩。
Hilsenrath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物价普跌逐渐成为市场担心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各国央行均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试图消除通缩的影响。

但如今,全球经济的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股市集体遭到抛售,债券收益率狂跌……这一切都表明,通缩并没有走远。
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忧虑在周三集中爆发。欧洲一泻千里,Stoxx 600指数狂跌3.2%至去年12月水平,抹去今年以来所有涨幅。美股的跌幅虽然有所收复,但仍然连续第五天下挫,道指在一度跌去450点之后,最终收跌173.45点,跌幅1.1%。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穿2.000%,较年初下降了近1%。德国10年期国债也徘徊于历史地位。原油进一步下挫,美国WTI原油已经跌破每桶82美元,创2012年以来新低。
欧洲和日本的通缩忧虑尤为明显,这两大经济体的领导人正在绞尽脑汁扭转经济放缓的趋势。
欧元区9月CPI终值0.3%,为五年新低,远低于2%的通胀目标。在如此低的通胀水平下,诸如德国经济放缓或乌克兰地缘冲突之类的事件就可能让整个欧元区陷入通缩。甚至连欧元区之外的国家也收到了影响。瑞典统计局周二的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下降0.4%,8月为下降0.2%。
哈佛大学教授、前美联储理事会成员Jeremy Stein表示,欧洲的通缩风险确实令人担忧,决策者应该更加大胆。

伯南克在位时,美联储所有成员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已经在6月和9月两次降息,并推出了新的银行借款和资产购买计划。但由于德国的反对,欧洲央行目前还难以推出类似于美国、英国、日本那样的大规模QE.
在糟糕经济的折磨下,法国和意大利都倾向于增加财政刺激来推动经济,两国都呼吁欧盟放松财政赤字的“紧箍咒”,允许各国提高公共开支。
本周,德国经济部大幅下调了2014年和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欧洲发动机的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尽管如此,默克尔和朔伊布勒仍然拒绝推出财政刺激措施。

日本的CPI在突破1%之后,近几个月又开始出现回落,经济学家预期今年将再次跌回至1%以下。高盛更是不客气地表示,安倍将不得不承认日本经济陷入衰退。
美国面临的情况与欧、日截然不同。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的通胀一直在朝着美联储2%的目标前进,但受到全球其他地区经济放缓和美元走强的影响,美国CPI正面临下行压力。昨天数据显示,美国9月PPI价格已经出现下滑,本月大宗商品的下挫可能会加剧通胀的下行压力。
而新兴市场国家领头羊中国的通胀也不容乐观。由于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中国9月CPI意外降至1.6%,重回“1”时代,创2010年1月以来新低。由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且政府多次表态不会推出全面宽松,中国CPI未来可能会长期处于该水平。
日本会重蹈1997年覆辙吗?
1997年时任日本首相的桥本龙太郎为了巩固财政状况,决定将消费税从3%上调至5%。结果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桥本也黯然下台。尽管部分原因是几个月之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但上调消费税也负有很大责任。现如今,安倍晋三也面临艰难的抉择:一方面是财政部要求上调消费税的呼声,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复苏疲软的现状。
支持安倍上调消费税率的声音认为,日本目前负债水平几乎是其经济体量的2倍,上调税率有助于减缓日本的公共债务压力。而反对声则指出,第二轮上调消费税率很可能再次导致剧烈的经济下滑。

本周日多家媒体表示,安倍如果决定延后预定于明年10月上调消费税的措施,可能在今年年内提前举行众议院选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安倍可能会选择在12月14日提前大选。而按正常日程,日本众议院2016年以前都无需举行选举。
日生基础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Yasuhide Yajima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安倍晋三不会冒险上调消费税,暂缓消费税对普通家庭会带来很多的益处。”
但是安倍同样面临财财政部的压力。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本周表示,9月以来,日本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关于消费税上调政府将做出适宜的决定。若消费税上调延期,则很难达到最初的财政平衡目标。而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本则称,如期推进或延迟消费税上调都存在风险。若推迟上调消费税,安倍将尽所能实现基本预算赤字削减目标。

前财政部官员,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本周同样向安倍隔空喊话。央行顾问河合正弘(Masahiro Kawai)周二时表示,“日本央行正在购买大量的低息债券,将推高通胀。若推迟加税,安倍将失去财政信誉,推高风险溢价,并将使日本央行的工作更难开展。”
日本媒体分析指出安倍通过在今年12月份决定推迟明年的加税计划,然后提前举行选举可以将推迟加税一事贴上“民意”的招牌。但日本眼下可能通过开放博彩业、放松就业体制监管、和改革社会保障等措施来继续推进经济振兴,议会若在12月份提前选举,势必会增加安倍内阁在2015年深化结构性改革的计划的风险。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周一就表示,他不会建议首相安倍晋三提前举行选举。如果计划中的消费税上调举措被延后,他不会考虑提前选举,并称政府的优先要务是对抗通缩和刺激经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