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最后一测:105亿元额度遭秒杀
发布时间:2014-11-16 20:42阅读:519
虽然昨日进行的只是仿真测试,但市场反响极为热烈,据多家媒体报道,测试仅半小时沪股通的额度就全部用完。
明天正式开闸,昨真实模拟交易过程,105亿元限额半小时即告罄未来将完善方案
沪港通正式开闸前的最后一次全网模拟,昨日顺利完成。据悉,上交所方面参与沪港通的首批89家券商,悉数参与了昨日的测试,以真实模拟明天内地股民购买港交所上市股票的过程。
沪港通是指上交所和港交所通过技术连接,两地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券商购买对方的股票,其包含港股通和沪股通两部分。其中港股通即内地投资者买卖符合规定的港股,总额度2500亿元,每日限额105亿元。
自5月底以来,沪港通进行了不下10次的各类测试。而昨日测试为全仿真全程测试,传统营业厅、手机、互联网下单全数参与,测试的内容涉及开户、管理、日常交易、行情等,所有数据均以本月14日的收盘价作为参考。
虽然昨日进行的只是仿真测试,但市场反响极为热烈,据多家媒体报道,测试仅半小时沪股通的额度就全部用完。
上交所表示,沪港通推出之后,将进一步观察其实际细则、方案等,然后根据评估情况进一步完善。
在香港方面,香港特区政府财经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昨日表示,沪港通的开通对于香港市场有好处,将令香港股市的成交量增加。但沪港通开通初期,可能因内地股民投资习惯与香港不同,而令香港股市波动,但仍是可控的。(新闻晨报)
沪港通进入倒计时 全行业通关测试
桂敏杰透露正研究在自贸区建立相应的交易平台
沪港通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正式开始。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相关部门还将组织全行业通关测试,证券公司及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将全力确保沪港通顺利实施。
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沪港通由设计到成行至少经历了1年半左右的时间,这段期间都是高度保密的。从沪港通正式落地的条件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2010年开始推行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交易,另一个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框架相对接近,可比性强。
他表示,这两个重要条件具备了,沪港通才可以大胆尝试。黄红元说,人民币开启跨境使用以来的这几年,人民币国际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海外市场也积聚了数量可观的人民币资金。因此,客观上需要类似于沪港通这样的机制,来帮助海外人民币回流。此外,内地与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地缘政治接近,经济商业模式合作性强,也不存在时差障碍等,都是沪港通得以顺利推出的基础条件。
对于沪港通最早的设计构思,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表示,除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观要求外,上交所本身也具备相应条件。与内地不同,香港的机构投资者较为集中,上交所上市公司也较为符合他们的要求。
桂敏杰认为,沪港通的创新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他说,近年来,全球交易所之间普遍采用的是以购并等为主的方式,去进行互联互通的整合。但这会涉及较高的成本以及法律的限制等,而且当地民众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桂敏杰透露,沪港通的推出,必须与上海自贸区更好地结合起来。目前正在研究在自贸区建立相应的交易平台。长远来看,还要争取让中国内地市场相关A股指数,纳入境外国际市场主要股票指数中去。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戴文华表示,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意义重大。沪港通实际上包括“交易通”和“结算通”两大块,围绕沪港通交易开闸,登记结算公司业务范围内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戴文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投资者以散户为主,中国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在账户管理上,登记结算公司已经在软硬件设施上做好了充分准备,力求保证交易顺利进行。他同时表示,理论上,沪港通交易不会对境内人民币汇率市场造成影响,对离岸市场的影响也较为有限。
沪港通开闸机构雀跃 9000亿海外资金候场
低估值蓝筹或迎利好
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两地市场再起风云。
“我司近期拜访了大量客户,在拜访过程中专门就沪港通同投资者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对沪港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异常关注沪港通的投资机会。”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不过,据博时基金的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的兴趣并不统一。
“我们对境内外客户的参与意向进行调研,结论并不统一。比如境内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意愿较高,而且很多已通过QDII渠道做了提前布局。境外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长期投资者,大多数仍会选择先观望,待机制理顺和短期影响消除之后,可能才做中长期布局。与机构投资者的热情相比,两地的个人投资者可能都比较谨慎。”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余军博士对记者表示。
财通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尽管有不少投资者可能无法立即参与“沪股通”,但由于投资者的多元性,北向(即从香港往A股市场投资)单日额度在开通初期的交易日内将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认购满。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通的热情也不容低估,粗略估计初期参与“港股通”的潜在资金约有1800亿元人民币。
随着沪港通的开闸,参与两地市场的资金组成将发生明显改变,这也将影响A股的格局。
财通基金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还有投资者对沪港通的理解,特别是QFII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尤为关键。“预期部分QFII投资者会减仓转换使用沪港通渠道;长期来看,还包括海外投资者进入后,对中国投资者理念和投资行为的影响。”
海外资金流入预期
沪港通开闸之后,对海外资金涌入的预期,成为很多投资者对A股信心的来源。据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基金人士对沪港通开通后的资金流入有较大的期待。
“沪港通将带来海外新的增量资金和新的投资机会。沪港通启动后,海外投资者投资规模理论上最大可达到9000亿元,相当于A股市值的3.5%左右。”杨伟表示。
“沪港通有望给A股带来正面影响。第一,沪港通为海外投资者进入A股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第二,海外投资者主要的兴趣集中在估值较低且相对稀缺的股票,整体受益品种是优质大盘蓝筹股,由于A股中此类股票权重高,所以有望带动A股上行。”万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张林表示。
张林认为,长期来看,沪港通仅是中国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的开端,后续的可以期待的是将A股纳入国际指数、深港通、沪新(加坡)通等,均有望引入国际资金,对A股产生正面影响。
财通资金相关人士也表示,海外增量资金介入仍值得期待。“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步。随着沪港通以及随后可能的中港基金互认、A股被纳入到MSCI的EM指数当中等事件逐步推出,中性假设估计最终给A股带来的增量资金达到8000亿~12000亿元人民币。重视边际资金的边际力量,顺势而为,这将使A股的估值体系国际化进程加速,投资风格更加回归投资本源。”
余军则指出,沪港通的本质是给相对封闭的中国资本市场打开了另一个缺口,相较QFII,沪港通的机制更有弹性,可以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
“从宏观金融的视角看,新兴股市的开放往往会带来更多资金,无论是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还是把握新兴股市机遇的目的,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将极大地降低权益成本,促进当地股市的发展。从市场交易看,沪港通实施之后,之前被冷落的价值股以及较大市值规模的成长股,其总体的活跃度会有所提升,而且一些有代表性、覆盖面较广的指数ETF,比如沪深300ETF等,其流动性也会有大幅的提升。”余军表示。
概念股短期面临回调
不过,短期来看,一些沪港通概念股在开闸时间确定后经历了短暂的狂欢,随后归于沉寂,乃至出现回调。
“沪港通从宣布到实施,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它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事件。尽管之前有延期的预期,但它‘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如果说之前的市场因为沪港通延期而调整,那么现在沪港通的开闸就意味着市场要修复。然而,在7月以来的上涨行情中,沪港通其实并没有作为一个宏大主题而被炒作,它只是这波行情‘锦上添花’的点缀。所以在沪港通正式开闸之前,无论是找价差,还是找稀缺,A股某些板块可能会有表现。至于短期表现过后,市场会如何演绎,还得分情况讨论。”余军表示。
而杨伟指出,“最近沪港通相关受益板块在沪港通推出日期确定等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已出现了一定的涨幅,在沪港通正式推出后,不排除相关受益板块在短期内存在回调的可能性。”
张林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沪港通开通初期,一方面前期买入的国内机构可能获利了结,另一方面实际进入的资金受到限制,因此整体的受益程度并不是非常明显。
从走势上看,由于受到相关板块的下挫影响,11月份以来,一些沪港通概念股如北方导航、全柴动力等,已经出现明显的下挫。
“沪港通中,有一些可能仅是概念炒作的板块。”财通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包括A-H股折价高、投资高股息率A股、投资相对稀缺品种A股等。A-H股折价高,可能是港股向A股靠拢,套利更有效,单边操作有一定风险;投资高股息率,其实适合香港市场投资者;而在相对稀缺品种A股中,认可度高的品种更受益。”
与此同时,创业板的回调,也使一些沪港通股票同步调整。
“创业板指数从2012年底的低点至近期高点的累积涨幅已超过1.5倍,市盈率一度高达70倍,本身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杨伟表示。
余军则认为,A股在改革与开放预期下,估值得到极大提升,透支了今年以来的盈利支撑,而对某些改革与开放举措也将从预期转为验证期,因此可能出现一波空间不大的调整。
寻找确定性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目前确实面临短期“利好出尽”的风险。
“在主题炒作之后,年底市场的不确定性确实在上升,主题投资已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另一方面,某些中小企业的成长是比较确定的,在主题炒作阶段被错杀,反而是‘捡漏’布局的好时机。”余军指出。
就沪港通来说,余军认为,沪港通的实质是扩大股票市场和投资者的边界,直接利好的板块其实难以判断。“但从国际资本市场的开放经验看,一国或地区股票市场的核心资产或战略资产,比如金融、先进制造和消费等支柱型产业,将受到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或认可。因此,从这些行业中精选一些公司治理优良,业务有增长空间,以及估值偏低、分红率较高的标的,可以作为长期配置。”
事实上,基金投资人士对目前沪港通的概念股的推荐,也是以估值偏低、分红率较高的个股为主。
杨伟表示,沪港通将带来蓝筹股的投资机会,QFII作为中国以往境外投资的主要渠道,主要的重仓行业是在银行、家电、饮料、建材和交通运输等蓝筹行业上,而对港开放的具有估值优势的A股与QFII重仓板块一致。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低估值、大市值以及股息率高的蓝筹股,以及相对H股折价较大的A股。
“从长期看,投资者结构与资产配置的变化,随着外资能够更加便利地参与A股市场,A股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比例有望提升,低估值高分红的的大盘蓝筹股的配置比例有望提升。”杨伟称。
张林则认为,APEC期间的相关发言,例如一路一带、中韩自贸区以及亚洲梦等,叠加沪港通使得风格切换至低估值类。“以港口和基建类个股为主的主题投资机会有望持续一段时间。”
财通基金相关人士则认为,沪港通中真正直接受益的是券商股。而从11月以来,券商板块的整体涨幅超过15%。
“首先,券商的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增加是确定性事件。其次,同时在内地和香港都有业务部门分布的券商也可以通过与其香港子公司发挥协同作用,同时也为将来进一步走向海外市场提供业务机会和试点机会。因此,具备跨境业务和机构业务优势的券商将受益较多。”上述财通基金人士表示。
沪港通首日AH套利攻略:三步走抢筹蓝筹
11月14日,沪港通开启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与恒生指数以截然不同的走势迎接新格局到来。其中上证指数一路略显萎靡,截至收盘报2478.82点,下跌0.27%。而恒生指数则报收24087.38点,上涨0.28%。A、H股涨跌幅相加起来则刚好近似于0,此消彼长的姿态明显。
而这种股价走势的联动性亦反映至近期A、H股比价上。截至11月14日收盘,恒生AH股溢价指数收于101.56点。观察周期若扩大至今年7月,可以发现该指数至今已涨逾14%,这亦说明A+H上市公司股价从A股低于H股的趋势逐步转变为高于H股。
若以11月11日宣布沪港通通车日期为节点可以发现,近期A、H股的比价空间进一步缩小。截至目前,A股与H股两地均上市的股票有86只。其中,同时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的A+H共计有69只。
以最具代表性的高折价金融股为例,11月11日收盘,中国平安 (601318.SH)、中国太保(601601.SH)、中国人寿 (601628.SH)三家的折价率尚有10%左右。但伴随金融股近期飙涨,截至11月14日收盘,上述四家个股的折价率分别只有7.53%、8.56%、7.2%。此外,前期一度担任AH股折价王的海螺水泥 (600585.SH)的折价率更由11.02%(11月11日)大幅缩减至9.91%
由于大盘股的价差越来越小,后续的投资套利或将另辟蹊径。
“两地预期沪港通开通已久,所以表面的AH股套利已做得差不多,甚至很多A股比H股还要贵,在这种情况下,对AH股价差的套利或将细化到个别稀缺行业,比如白酒为代表的稀缺资源等。”南方基金首席研究员杨德龙表示。
谁在抢筹?
在沪港通正式开通前的最后几日,大盘蓝筹股成为A、H股价差博弈的抢筹标的。其中,金融股率先成资金蜂拥买入的对象。
以中国银行 (601988.SH)为例,该股自11月11日确定沪港通开通时间以来,短短4个交易日涨幅已高达8.04%。其背后资金流入明显,11月11日,中国银行涨停,当日融资买入额高达5.86亿元,约占其当日成交额的五分之一,较前一日的0.49亿元暴涨约10倍。
此外,光大银行 (601811.SH)、交通银行 (601328.SH)、建设银行等金融股亦在近期走高,截至11月14日收盘,其对H股折价率分别为0.64%、2.56%和4.55%。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伴随沪港通的实际启动,市场资金炒银行股的趋势或将逐步降温。
有银行业分析师指出,“沪港通的实施有望缩小A股大银行的折价率。但落实到投资选择上,由于沪港通资金规模有限,A股银行对海外资金也并不存在较大的稀缺性价值,所以不能夸大沪港通本身对银行股估值的影响,选股的首要标准仍是基于基本面。”
除银行股以外,折价制造业个股也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
“近期机械、制造类板块表现抢眼,不同于内地资金,海外资金融资成本较低,所以他们更青睐于风险低、估值被低估的大盘蓝筹股,所以沪港通开启后,这些低估值的蓝筹板块仍然会吸引海外资金的注意力。”有QFII基金人士对记者指出。
以一拖股份为例,该股11月12日报收9.07元,当日融资买入额高达2.72亿元,融券买入数量达到当日该证券总交易的50%以上。从盘后龙虎榜来看,华泰证券 、东方证券 、中信证券 、恒泰证券和海通证券营业部分别买入1891.82万元、208.27万元、136.84万元、66.92万元和44.16万元。
AH股套利三步走
不过,伴随AH股价差越来越窄,抢筹布局的模式风险逐步加大,此外,在实际操作上,也会面临各种困难。
对此,北京一家券商海外市场首席分析师对记者指出,“简单的一个套利模式就是说,A股股价低的时候做空港股 ,港股股价低再做空A股,但执行起来的话会有一些问题,比如说A股会融不到券。此外,A股这个市场又不太理性,加大了套利的风险。”
对此,杭州易初投资管理公司分析师近期在微博上详细总结了AH股套利的办法。
其称,首先是挑选蓝筹股为价差标的。该分析师指出,小盘股的AH套利确实不现实,毕竟A股很难借到券做空,相比之下挑选蓝筹股就容易得多。
其次,他认为套利可能存在风险,应该剔除一些差价太小的标的,寻找一些巨大差价的蓝筹,“比如上海电气 (601727.SH),A股因为核电概念炒作疯狂,溢价H股75%,再如中海油服(601808.SH),A股溢价45%。接近或超过50%溢价的蓝筹还有紫金矿业 (601899.SH)、东方航空(600115.SH)、中国铝业 (601600.SH)、中国中冶 (601618.SH)等。”
最后,A股融券卖出多少,H股相应买入多少。
在他看来,只要沪港通之后AH的差价是在收窄的,那么不论AH股同比上涨还是下跌,卖空A股买入H股这个策略就是稳赚不赔的。
不过该分析师也提示称,风险还是有的,那就是沪港通之后AH股的差距继续扩大。(21世纪经济报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