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能源汽车静候补贴下放,短期关注低估值绩优股
发布时间:2016-9-9 08:55阅读:702
事项:
财政部发布《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对5家骗补车企进行公开曝光。
评论:
骗补核查逐步落幕,首批企业惩治方案公布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对5家骗补车企进行公开曝光。同时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近期联合下发文件,对2015年新能源汽车尤其新能源客车骗补情况的处罚作出了详细规定。
今年1月起,财政部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后,发现典型的骗补方式有:
1)虚假申报: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凭证,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
2)提前申报: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在车辆未销售给消费者前进行补贴申报。
3)补后闲置:在车辆领取补贴后闲置。
财政部公布的5个典型案例中,苏州吉姆西有限公司由于虚假申报受到最严厉处罚,被工信部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此次通报后,财政部检查未涉及的企业将交由地方开展核查,宣告了年初以来财政部长达8个月的新能源骗补专项检查结束。总结而言,骗补处罚逐步落地,对广大新能源产业链是一项利好,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纠偏市场,加速新能源车企优胜劣汰,利好行业长远发展。
此次财政部颁布骗补调查结果,规范了新能源车产业。具体的惩治细则落地,能有效防治车企用不合资质的低劣产品“鱼目混珠”,不但倒逼企业投入产品研发与创新,同时对优质企业也起到激励作用,利好行业长远发展。
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下半年或加速公布。
骗补核查直接干扰到《推广目录》和《免购置税目录》的受理及公布。年初至今由于骗补核查结果迟迟未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许多新的产品受到目录公布的影响,上市推广及交付客户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不确定性,各新能源车企手握订单却处观望态度,2016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21.5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增长119.8%和122.8%,距离全年70万产销的预期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骗补核查结束后,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或有望加快释放,但是由于受到补贴政策延迟影响,对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不易过度乐观。
新能源汽车仍处政策调整期,静候补贴下放+积分改革
我们认为本次骗补落地是一项利好,但是目前新能源行业仍未走出政策调控期,8月份国家密集出台三项重要政策,拟从提高补贴准入门槛、完善补贴标准和机制、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建立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的监管体系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调控。
我们认为目前政策不明朗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补贴下放悬而未决: 新能源汽车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分为预拨和清算两部分,目前2015年中央财政预拨工作已完成,但受到此次核查影响,2015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清算部分延缓至今尚未发放。骗补核查完成后,清算工作继续进行,全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于观望状态,期待后续推进补贴下发。
积分改革等待完善:碳积分政策作为财政补贴的替代,提出对燃油汽车规模企业设定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产销量的年度比例要求,折算为企业应缴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数量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能激励车企对传统汽车油耗技术进行升级开发。中国版ZEV政策的碳交易机制或将于16年年底将推出细则,17年分区域试行。我们认为,积分政策是新能源汽车摆脱国家“普惠”政策,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推手,考虑到以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较低的价格来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会导致相对折价,新能源碳配额计算方法将与碳交易市场价格分离开,后续或需要一套更完善的算法。
新能源汽车静候补贴下放,短期建议关注低估值绩优股
我们中长期看好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但是,短期来看,骗补核查完成,补贴具体政策尚未落实,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大概率低预期,投资机会不宜过度乐观;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去伪存真,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大红利期已过,碳排放交易政策已反应出国家补贴加快退出的趋势,未来新能源企业将面临更严格、更细化的技术要求和更高的准入门槛,而补贴将向技术更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倾斜。考虑到补贴退坡是未来政策趋势,板块估值偏高,当前仍旧建议关注低估值、业绩超预期个股,继续推荐中国汽研(检测服务放量增长)、东安动力(本部业绩二季度扭亏为盈)和重卡产业链(威孚高科、一汽解放零部件供应链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