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趋暖带动进口大幅反弹
发布时间:2013-8-9 20:48阅读:801
政策趋暖带动进口大幅反弹
1、政策趋暖带动进口大幅反弹
据海关统计,7 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354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7.8%。其中,出口 1859.9 亿美元,增长 5.1%;进口 1681.7 亿美元,增长 10.9%;贸易顺差 178.2 亿美元。7 月进出口增速相比 6 月双双转正,好于市场预期,完全符合我们此前提出 7 月进出口环比和同比增速要比 6 月有所提升的观点。其中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 5.1%和 10.9%,分别比上月提高 8.2 个百分点和 11.6 个百分点,好于市场预期 2.0 个百分点和 8.3 个百分点。受到进口增速大幅高于出口增速影响,当月贸易顺差收窄 29.6%,达到 178.2 亿美元。
从 7 月进出口数据看,我国进出口有望逐步回归均衡水平。除了受基数影响外,当月出口好转一方面主要受到对美日欧发达经济体出口改善和降幅收窄影响,另一方面,7 月对南非、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和东盟出口大幅改善,对当月出口较上月大幅提升贡献较大。进口方面,对国内经济后续好转的预期带动了进口大幅增加。尤其是我国加快政策结构调整,突出底线管理,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相关政策发布以来,铁矿砂、煤等资源产品的进口量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内企业趁着价格低迷,大量抄底国际大宗商品,积极为后续稳增长措施备战。
7 月对美日欧出口增速均较上月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虽对日本出口增速仍为-2.0%,但较上月提高了 3.0 个百分点;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增速均有显著改善,7 月对它们的出口增速分别为 5.3%和 2.8%,都比上月提高了 10.7 个百分点。对印度、巴西、俄罗斯以及南非仍保持较高增长,延续上月增长态势,对其整体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同期出口增速 7.92 个百分点。此外,当月对东盟出口增速一改此前连续两个月下滑走势,较 6 月大幅提高 11.1个百分点。当月对香港和台湾出口增速分别为 2.3%和 8.7%,分别比上月提高 9.3 个百分点和 10.9 个百分点,对香港和台湾出口稳步回升,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进出口贸易方式看,7 月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 88.9%,比上月小幅降低0.4 个百分点,总体占比处于历史均衡区间。一般贸易出口增速为 9.07%,比上月提高 7.49
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速降幅比上月收窄 6.66 个百分点,上升至-3.53%。7 月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出口和进口增速均较上月有所提升,分别达到 22.39%和 9.03%,分别比 6 月提高 19.94 个百分点和 18.64 个百分点,逐步向历史均衡水平回归。
7 月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止跌回升,分别为 3.64%和 4.0%,分别比 6 月提高 6.76 个百分点和 8.88 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纺织制品出口仍维持正增长,并较上月大幅增加,当月出口增速分别为 13.9%和 19.68%,分别比 6 月提高9.96 个百分点和 11.24 个百分点,可把握纺织服装板块的投资机会;鞋类出口仍维持负增长,但降幅收窄至-2.33%,比上月小幅提高 0.77 个百分点。大宗商品进口金额、数量和价格方面。7 月大豆、原油、天然橡胶(包括胶乳)和铁矿砂进口金额增速分别为 25.2%、22.5%、-30.3%和 11.1%,分别比 6 月提高了 1.8 个百分点,30.1 个百分点、9.1 个百分点和 13.7 个百分点。而在进口数量增速方面除了大豆比上月小幅下滑 0.6 个百分点外,原油、天然橡胶(包括胶乳)和铁矿砂进口数量增速均比上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别比 6 月增加了 17.5 个百分点、7 个百分点和 19.6 个百分点。7 月大豆、原油、天然橡胶(包括胶乳)价格增速比上月有所增加,但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当月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 2.1%、2.4%和-21.0%,分别比 6 月增加了 2.0 个百分点、11.9
个百分点和 4.4 个百分点,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铁矿砂进口价格连续 3 个月下滑,7 月铁矿砂价格同比增速比上月降低 3.3 个百分点,进一步下滑至-12.12%。这一现象表明,国内企业趁着价格低迷,大量抄底国际大宗商品,积极为后续稳增长措施备战。展望下半年,我国出口将有所恢复。一方面,此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打击虚假贸易相关举措已经取得显著效果,出口正逐步向均衡回归;另一方面,国家颁布了加大对出口企业金融支持、整顿进出口环节收费、加快通关提高进出口便利、加强对出口企业退税服务及稳定人民币汇率等一系列措施,有助于推动进出口稳步发展。
2、继续推进收入分配等各项改革
国家发改委 7 日表示,国家将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收入分配及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各项改革。
发改委表示,在上半年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的基础上,将积极发展社会领域产业,推动出台促进社会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业、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国家将统筹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建设发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政策
意见。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做好源头治理。
在促进就业方面,国家将继续实施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努力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积极实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完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作用。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在社会保障方面,发展改革委提出,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养老保险顶层设计进程。落实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和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的措施,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和应急救助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做好重特大疾病
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力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3、日本央行维持现有宽松力度,美欧仍难言根本好转
我们继续保持 12 月份开始退出 QE 的判断,作为美联储退出时点选择主要依据的失业率虽然在 7 月下降至 7.4%,但是非农就业增长 16.2 万人低于预期。失业率透露积极信号可能存在失真,劳动参与率小幅下降 0.1 个百分点,由于丧失信心而暂时退出寻找就业大军的人数在增加,失业率改善的深层次原因并不积极。因此在下半年中,一旦就业市场稍有缓解,越来越多的已放弃就业的劳动力会再次流入劳动力大军,对失业率进一步回落产生压力。
目前就业市场的状况明显不足以支持 12 月底失业率降至 7%的要求,即使在四季度降至 7.2%-7.3%的水平仍有距离。对于两位联储主席的讲话,我们坚持认为是联储官员以忽紧忽松的引导预期为主要目的,以防在 QE 真正退出时市场再次出现今年 6 月份时的过激反应。
昨日,日本央行召开议息会议,宣布维持现有宽松政策:继续保持 0-0.1%的低基准利率,每年扩大货币基础规模 60-70 万亿日元。此外,央行仍将继续执行资产购买项目。其中,每年增加购买 50 万亿日元国债,而 ETF 和 REITs 购买量分别每年增加 1 万亿和 30 万亿,商业票据和企业债购买量将在 2013 年年底分别达到 2.2 万亿和 3.2 万亿。此次,日本央行未上调经济评估。根据声明显示,央行认为日本经济正温和复苏。1)海外经济整体处于上涨趋势,带动日本出口继续上升。2)商业固定资产投资企稳,由于企业盈利有所改善。3)公共投资继续增长,而住宅类投资上涨明显。4)私人消费保持弹性,主要受消费者信心改善所支持。5)核心 CPI 历时 1 年多后首次转正,同比增长 0.4%。央行预计,日本经济在内需企稳和外需增长的支撑下,后期仍将稳步复苏,CPI 继续上升。不过,日本经济仍存在较高不确定性,需要关注欧债问题、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
整体来看,日本央行维持现有宽松规模的决定符合我们此前预期。我们认为日本 2 季度 GDP 增长 2.5%,虽较 1 季度有所回落,但是仍保持较高的增长,主要由于外需和公共投资的上涨所拉动。3 季度经济在安倍政策的推动下将持续较高增长。前期有消息指称,日本政府将在 2014 年财政预算中削减公共事业和财政支出用以补
贴养老医疗和区域扶植。我们认为,政府为减轻财政赤字而削减支出以及明年 2 季度的消费税上调均将影响投资和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面拖累。而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要达到 2%的通胀目标,我们认为,央行为了经济增长和抗通缩,后期加大宽松力度概率仍然较大。
7 月欧元区数据显示德国、英国的经济复苏为帮助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提供了积极的支持。然而纵然如此,我们仍不敢过于乐观的预期欧元区大部分成员国在 2014 年就能实现经济的正增长,因为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债务问题仍然是高悬在欧元区各国
头上的一柄剑。欧洲央行三季度对 GDP 的预期仍然较为保守,欧央行预计 2013 年欧元区GDP 萎缩 0.6%,2014 年增长 0.9%,2015 年增长 1.5%,均低于 2 季度所作预计。希腊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希腊 5 月失业率升至 27.6%。创纪录新高,比欧元区的平均失业率水平 12.1%高出一倍多。四月份失业率从 26.9%上修至 27%。希腊 5月份就业人数为 362.1153 万人,环比减少 1.4889 万人,同比减少 17.1356 万人;而失业人数创下记录新高,为 138.1088 万人,环比增加 4.3647 万人,同比增加 19.3668 万人。经济竞争力的缺乏和持续不断的财政紧缩令其国经济迟迟无法觅得曙光,而愈发严重的就业问题也会给政府和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不稳定因素。而这些问题仍不是短期所能改善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