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两大因素刺激增量资金
发布时间:2016-7-10 16:17阅读:339
相比而言,6月份的创业板指数放量更明显一些。但创业板指数的阳线实体却很小,只是一根锤头型的小阳线。这种量价关系,表明整个六月份内,市场的游资基本上是以小市值个股的轮炒为基本特征。在上证50指数的月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的三个月,上证50指数的月线虽然同样也是三根横盘整理型的十字星小阴小阳线,但成交量则是逐月减少。这就表明,创业板指数的放量,实际上是以上证50指数的缩量为代价的。换言之,小市值个股的炒作,实质上是以大市值个股的资金流出为代价的。
由此,投资者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6月末,妖股、次新股受到管理层核查之际,二八效应出现了,国企改革、一带一路、有色金属等旧热点活跃起来了,实际上是有部分资金从中小盘股撤离出来,流入了蓝筹股。所以,7月翻身是蓝筹股的翻身,那么中小盘股会有明显的调仓。
增量资金入场的两大条件
毫无疑问,到目前为止,市场一直是以存量资金的个股博弈为基本特征的,基本上没有见到增量资金的明显踪迹。显然,光是存量资金的“倒腾”,市场是出不了像样的波段行情的。换言之,只要增量资金不入场,大盘一段时间来的横盘整理的市场特征就没法真正改变。玉名认为增量资金入场的逻辑或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行情走好后,机构补库存,这需要有持续的赚钱效应;目前题材热点活跃,但较为散乱,且缺乏持续性。2015年8月底至11月中旬,沪深股市曾出现一波两个月的震荡反弹,当时领涨主线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其相关的题材热点持续表现带领市场不断上攻。从历史经验来看,尽管在反弹期,热点活跃,但每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反弹必然有一条自始至终的主线。例如2013年的传媒、2014年的券商、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都是这个逻辑。目前市场热点就是次新股,但这是一种高换手率的游资博弈,难以吸引更多增量资金。
二是急跌,砸出黄金坑。投资者可能注意到了,近期市场活跃,就是源于英脱欧因素,指数急跌到了2800点一线,然后才出现了连阳反弹至3000点。也恰恰是这个时间,出现了超跌蓝筹股的反弹,相反中小盘股则开始调整,呈现出“赚了指数不赚钱”的情况。进入到7月,市场从单纯的小市值品种向中大市值股转移,这一点不仅仅是主板与创业板,也包括创业板内部的大权重股,如分众传媒(002027)、乐视网(300104)、万达院线(002739)等近期都是蠢蠢欲动,改变了原有调整格局;主板方面,之前弱势的有色金属、煤炭板块在商品期货活跃后重新焕发了活力,这些个股在一季度有过一波行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9 15:43
-
房贷怎么还?每期还多少?(点击测算)
2025-05-29 15:43
-
负债不用愁,点击免费领还款计划表~
2025-05-29 15:43